20家本土上市服飾企業業績PK 2017年誰過的最好?
這幾年服裝零售在遇冷,2017年20家本土上市服飾企業業績回暖明顯,那么,誰家賺得滿缽呢?
據資料顯示,2017年100家百貨商品零售額同增2.8%,其中服裝零售額同增4.3%,零售額增速及增速的同比均高于整體零售,結束了此前長達五年的增速下滑態勢。
隨著服裝零售這幾年的遇冷,在購物中心中被其他業態打壓后,國內各大服飾品牌為了業績紛紛“各出奇招”,力求復蘇,再次占據市場霸主。
因此,《聯商網》盤點了國內20家服飾品牌2017年的業績,分析他們去年都做了哪些變革,對于未知的2018年又有哪些戰略調整方向?
女裝:
1、拉夏貝爾
2017年營收增長5.2%,陷瘋狂開店模式
2014年10月9日,拉夏貝爾集團母公司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9月25日,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A+H上市服裝公司。
拉夏貝爾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9.99億元,同比增長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9億元,同比下降6.29%。拉夏貝爾稱,公司收入的增加主要由于專賣渠道及在線平臺收入的增長所致。
已在全國布局近20個品牌的拉夏貝爾,迎來了歷史最高水平的營業收入。
其中主要女裝品牌La Chapelle實現營業收入22.28億元,同比下降1.05%,占比24.8%;Puella營業收入18.33億元,同比下降10.03%,占比20.37%,兩大女裝品牌收入下滑的原因在于百貨商場的專柜業務表現不佳;
男裝、童裝以及投資合作品牌收入占比穩步提升。
目前,拉夏貝爾擁有近20個品牌,其中女裝品牌:La Chapelle、Puella、Candie's、7m及La Babité等;大眾時尚男裝品牌:POTE等;童裝品牌:8eM(原La Chapelle Kids);多個線上與線下品牌:通過自主培育開發、外部控股合并等方式,推出了OTHERMIX、MARCECKō、JACKWALK、O.T.R、Siastella等。
截至2017年底,公司共擁有9448家線下實體店,城市布局以二、三線城市為主,門店占比超過2/3;從渠道業態類型來看,專柜門店5707個,專賣門店3728個,加盟門店13個,2017年公司凈開店541家,較2016年底增長6.1%。
2018年,拉夏貝爾將持續推進52周計劃,建立標準化終端零售網點運營體系,持續深化RFID系統在門店的應用,加大投資并購及門店網絡保持擴張態勢,持續提升購物中心門店比例,并計劃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
2、太平鳥
2017年營收增長12.99% 凈利增長6.72%
太平鳥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71.42億元,同比增長12.99%,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6億元,同比增長6.72%。
2017年,太平鳥服裝實現零售總額104.63億元,同比增長5.74%,其中PEACEBIRD女裝零售總額39.4億元,同比增長3.85%;PEACEBIRD男裝零售總額37.38億元,同比增長5.56%,兩者占總零售額的73.38%。Mini Peace 童裝實現零售額10.42億元,同比增長39.31%,MATERIAL GIRL女裝實現零售額2.51億元,同比增長59.3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太平鳥服飾共運營1271家直營門店,該渠道收入占比65.12%,集團總門店數4251間按年減少28間,期內新開1226間,關閉1254間。
去年9月,太平鳥服飾與阿里巴巴旗下天貓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意向,雙方擬在品牌建設、大數據運用、消費者運營和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領域以及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開展新零售戰略合作。未來集團將繼續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與天貓在新零售方面持續進行探索合作,在原先的O2O項目基礎上,擴大品牌線下門店與線上零售的互動,通過商品、支付等維度打通,支持門店掃碼購、門店自提等新業務。
集團對于2018財年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營業收入將錄得84億元,凈利潤則上漲至6.5億元,計劃凈增加600家門店。
3、維格娜絲
2017年營收暴漲245% 凈利增長89.32%
2017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4億元,同比增長24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為1.9億元,同比增長89.32%。此外,電商收入占比明顯提升,報告期內,維格娜絲線上銷售營收3.56億,占總營收13.91%,而在2016年占比僅為9.84%。
維格娜絲主要業務為服裝設計、生產及銷售,2017年1月,維格娜絲收購了韓國服裝集團衣戀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并將Teenie Weenie品牌業務納入上市公司合并財務報表。從而形成了目前的三大主營品牌:VGRASS、云錦及TEENIE WEENIE。
維格娜絲表示,業績的強勁增長主要還是得益于去年收購的Tennie Weenie。數據顯示,Teenie Weenie品牌貢獻17.44億元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68%。
報告期內,主品牌VGRASS營收約7.92億,同比上漲10.52%,毛利率減少0.19個百分點。產品吊牌均單價同比上升約18%,銷售均單價同比提升超過20%,平均單店收入同比增長近30%。
未來將繼續實行VGRASS品牌提檔戰略,在門店拓展方面,聚焦高端渠道,關閉與品牌形象不符的低端店鋪,在一線城市高端購物中心開設與國際奢侈品牌同區域同樓層的店鋪。
由于二胎政策的紅利,旗下TEENIE WEENIE將利用自身優勢卡通和差別化的能力對應市場,新推出嬰童裝品牌,2018年開始計劃大量新開店鋪搶占嬰童裝市場。
4、朗姿
收購業務驅動收入大漲72.10%
2017年朗姿在收購業務驅動下,收入大漲72.10%至23.539億元,純利增長17.07%至1.920億元。
期內,朗姿股份旗下女裝業務收入11.175億元,同比增長14.36%。
集團表示,旗下時尚女裝緊跟市場消費需求,通過加強產品設計的年輕化、 時尚感,在市場消費回暖的環境下及時調整渠道布局和營銷創新,持續提升線上、線下互聯協同的綜合經營能力和品牌影響度。
截至2017年末,朗姿股份共有454家店鋪,關停低效門店72家,新開門店81家,萊茵、第五季品牌新增門店數量較多,瑪麗則全線收縮。隨著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的提升,朗姿股份在2017年著力推進針對三四線城市的小朗姿和萊茵品牌的渠道下沉。
5、江南布衣
收入16.54億元 凈利潤大漲67%
據江南布衣公布其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總收入16.54億元,同比增長26.2%;純利較去年同期上升36.8%,為3.12億元。江南布衣解釋,收入增加主要系零售網絡的擴展及零售店鋪可比同店的上升。
去年,江南布衣在全球經營的獨立實體零售店總數已由2017年6月30日的1591家,增加至2017年12月31日的1768家;加之分布在海外的80個銷售點。
2018上半財年,江南布衣旗下品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主品牌JNBY產品產生的收入增速繼續加快,增加23.2%至9.7億元。2016年推出的青少年設計師品牌Pomme de terre(蓬馬)產品和設計師家居用品品牌JNBYHOME產品則分別錄得收入1980千萬元和343.6萬元;同比增長幅度達201.4%和730.0%。
2018財年江南布衣將開設200-250家零售門店,大部分位于內地二、三線城市,香港也將成為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市場之一。
內衣品牌:
6、都市麗人
營收、凈利潤雙雙上漲
在截至2017年12月底的財年內,都市麗人收入同比上漲0.7%至45.42億元,經營利潤同比大漲37.4%至4.2億元,凈利潤同比大漲31%至3.17億元,毛利率則受原材料采購價格上漲以及促銷滯銷存貨等措施影響而輕微下滑至43.2%。
按品類:
文胸產品銷售額同比上漲11.9%至22.85億元,占總銷售額的50.3%;內褲產品銷售額同比上漲14.8%至8.18億元,占總銷售額的18%;睡衣及家居服銷售額同比下滑18.4%至5.32億元,占總銷售額的11.7%;保暖服銷售額同比減少21.4%至4.57億元,占總銷售額的10.1%;其它產品銷售額同比下跌14.5%至4.47億元,占總銷售額的9.9%。截至報告期末,都市麗人共有7181家門店,其中1290家為直營門店,5891家為加盟門店,共有員工7250名。
去年5月5日,都市麗人向復星國際配股,后者以2.5港幣認購2.4億股,配股后,成為都市麗人第二大股東,占股權11.18%。
值得關注的是,在發布財報的同時,都市麗人宣布旗下全資附屬天津都市麗人與中國動向旗下一家全資附屬上??ㄅ罧appa成立合營公司,在中國生產銷售男性貼身衣物及女性運動內衣。合營公司的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天津都市麗人出資1500萬元,占75%;上??ㄅ脸鲑Y500萬元,占25%。
這也意味著,集團在向多元化發展的同時會繼續提高核心產品競爭力,以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7年5月,都市麗人與日本母嬰用品上市公司Kimuratan Corporation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都市麗人成為了KimuratanCorporation旗下兩大嬰童服裝品牌“愛情設計”和童裝品牌“BIQUETTE(貝開特)”在中國內地的獨家線上經銷商。
都市麗人2017年電子商務渠道的收入為5.43億元,占全部營收的11.95%。進入2018年,都市麗人繼續加碼電商渠道,它與京東平臺的合作正在逐步深入,2018年2月7日,雙方共同設立規模為10億元的時尚產業基金,投資于貼身衣物及上下游周邊行業公司。
{page_break}男裝:
7、海瀾之家
2017年營收182億,一年新開近200家購物中心店
海瀾之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6%。其中,主打品牌“海瀾之家”營業收入較去年增長5.18%至147.58億元,女裝品牌“愛居兔”主營業務收入較去年增長75.46%至8.95億元,商務職業裝“圣凱諾”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較去年增長15.50%至18.80億元,線上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4億元。
海瀾之家稱,公司目前有“海瀾之家”、“愛居兔”、“圣凱諾”等服裝品牌,其中“海瀾之家”定位于商務、時尚、休閑的大眾平價優質男裝,“愛居兔”定位于時尚、休閑風格的都市女裝,“圣凱諾”定位于量身定制的商務職業裝。公司的產品包括男裝、女裝、童裝、配飾及家居類產品。
海瀾之家稱,公司在2017年做的主要事情是圍繞時尚服飾主業,打造生活消費類多品牌管理平臺,推進多品牌策略、多品類開發、全渠道布局。2017年公司新開店門店1054家,關店505家,凈增549家,截止2017年12月末,公司門店總數5792家,其中“海瀾之家”品牌4503家,“愛居兔”品牌1050家,其他品牌239家。
為了打造多品牌管理平臺,布局國內時尚消費“生態圈”,2017年海瀾之家加快了投資收購的步伐。公司通過股權收購、增資等投資方式,相繼獲得快尚時裝、英氏嬰童,以及Sean John Hongkong Co.、Limited等公司的部分股權。
關于今年的業務發展計劃,海瀾之家打算繼續開新店,其中海瀾之家門店計劃凈增400家,愛居兔門店凈增300家,繼續加快女裝業務發展步伐。并計劃繼續圍繞服裝產業展開投資并購,挖掘符合公司戰略目標的投資并購標的。
8、雅戈爾
2017年公司營收凈利雙雙下降
2017年,雅戈爾實現營業總收入98.94億元,同比減少33.58%;實現營業利潤7.34億元,同比減少83.36%;利潤總額為8.59億元,同比減少81.2%。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5億元,同比下降90.37%,主要受計提中信股份資產減值準備的影響,較上年同期降低90.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0.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93%。
業績大致分為三大板塊:
1、服裝板塊完成營業收入49.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95%(其中品牌服裝完成營業收入48.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5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92%。
2、地產板塊完成營業收入48.91億元,受行業周期性因素的影響,較上年同期降低52.35%(其中地產開發業務完成營業收入46.18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53.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8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15.91%;實現預售收入86.07億元(訂單口徑,合作項目按權益比例折算),較上年同期增長47.28%。
3、投資業務實現投資收益30.24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6.2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2億元,受計提中信股份資產減值準備的金額33.08億元的影響,較上年同期降低200.94%。
雅戈爾方面強調未來五年將回歸服裝主業,將投入大額資金進行品牌多方面的強化升級。而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也曾表示雅戈爾如果真正要做強做大,服裝才是核心。在當下這張成績單背景下,要聚焦主業輕裝上陣的雅戈爾未來發展或許值得我們更多的關注。
9、佐丹奴
2017年銷售增長5.2% 利潤逆勢大漲
截止2017年12月31日,佐丹奴國際2017年度銷售額為54.12億港元(約43.8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同期增長5.2%,股東應占溢利為5.00億港元(4.04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15.2%。合并毛利率為59.5%。
從銷售渠道看,實體仍然是佐丹奴的主要業務,貢獻80.7%的銷售額,共43.66億港元(約3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電子商務貢獻銷售額3.1億元港元(約2.5億人民幣),占比5.7%。值得注意的是,電子商務增幅高達31.4%。
按品類:
佐丹奴國際旗下擁有眾多品牌,包括Giordano及Giordano Junior、Giordano Ladies、BSX以及其他自有及授權品牌。 門店網絡已經達2414間,其中1268間為獨立門店。門店絕大多數門市位于大中華地區、南韓、東南亞及中東。在2017年內,凈增17間門店。
核心佐丹奴品牌占總品牌銷售額的88.1%;年內高端女裝品牌Giordano Ladies門店達79間門店,總銷售額達4.23億港元,較2016年增加5.5%;男裝的可比門店銷售額和毛利分別增加5.8%、5.4%;童裝業務增長最為強勁,可比門店售額、毛利分別增長16.1%、19.3%。
對于未來,佐丹奴稱,2018年中國大陸前景依然樂觀,未來公司主要重心是中國大陸雙管齊下的擴張計劃,即電子商務與特許經營。渠道方面,除了繼續升級本集團的直營實體店之外,管理層亦致力于使用在中國大陸已獲驗證的模式,在所有市場快速開展電子商務。
10、七匹狼
營收、凈利實現雙位數增長
據七匹狼發布的2017年業績報告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上漲16.76%達30.82億元,凈收入同比上漲17.78%達3.14億元。
其中,服裝業務在2017上半年銷售額同比上升12.12%達12.78億元,驅動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他類產品銷售額同比大增39.11%達4.65億元,同比大增39.11%,躍升為占總體營收比例最高的品類。
業內人士分析七匹狼業績延續復蘇態勢,且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符合預期。
為了進入國際市場,七匹狼孵化了新潮牌“WolfTotem”,去年在上海開出了首店,并在2018春夏米蘭時裝周亮相,目前主要進駐買手店,同時與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精品買手店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將在中國一二線城市開設店鋪。
2017年8月,七匹狼以3.204億元收購法國輕奢設計師品牌Karl Lagerfeld大中華公司的部分股權,以獲得KarlLagerfeld在大中華區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從而實現涉足國際輕奢服裝市場。
11、報喜鳥
凈利上漲106.71% 多品牌策略推動業績增長
報喜鳥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6.01億元,同比增長29.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92.88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06.71%。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62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30.39%。報喜鳥稱,營收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公司網點增加,主要品牌報喜鳥、HAZZYS、寶鳥等銷售實現增長所致。由此看來,報喜鳥多品牌策略推動了公司業績的增長。
報喜鳥稱,公司產品品類目前包括西服、西褲、襯衫、夾克、羊毛衫、休閑褲等全品類男士服飾,運營品牌包含報喜鳥、HAZZYS(哈吉斯)、愷米切、lafuma(樂飛葉)、東博利尼、云翼智能、寶鳥等,形成一個集正裝、商務休閑裝、英倫休閑裝、專業襯衫、職業裝等多品牌、多品類的生態圈,滿足中產階層各個不同場合的著裝需求。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品牌合計網點總數為1478家,其中報喜鳥、HAZZYS、愷米切、lafuma品牌網點數量呈現正增長。
關于今年的業務發展計劃,報喜鳥稱,公司計劃利用多品牌占領更多細分市場,并繼續推廣全品類私人定制業務,在渠道上則會嘗試拓展多品牌集合店。
12、九牧王
凈利近5億 銷售過于倚重單一品牌
以男褲起家的服裝企業九牧王在年報中披露,公司2017年營收為25.65億元,同比增長12.94%;凈利潤為4.94億元,同比增長16.81%。
但梳理財報可以發現,公司銷售過于倚重九牧王這一單一品牌。2017年度,該品牌的營業收入占到公司年度經營收入90%以上。
一直以來,公司也在積極拓展多品牌業務,包括VIGANO、FUN、NASTYPALM、BEENTRILL、ZIOZIA等,但其他品牌的運營能力較弱。
其中,FUN品牌是九牧王公司營業收入列居第二的品牌,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97%,但營收占比依然較低,只有5.2%;
在2016年春夏推出的時尚品質品牌J1,已開設34家獨立門店,實現營業收入2111.72萬元。J1在公司多品牌中毛利率較低,為37.37%。2017年8月獲得韓國設計師潮牌“NASTYPALM”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經營權及商標權。“NASTYPALM”品牌于2018年推出市場,正式替換了“J1”品牌。
高端褲品牌“VIGANO”于2017年8月首店開業,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在全國重點商場開設7家具有影響力的獨立門店。此品牌目前在公司各個品牌中毛利率最高,為77.13%。
九牧王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已經將“終端店鋪盈利為核心的零售轉型”作為戰略發展方向。然而,從粗放式增長向以市場驅動的精細化零售運營轉型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積累,可能無法在短期內迅速實現。
休閑服飾:
13、森馬
去年營收突破120億 稱霸國內童裝市場
森馬服飾2017年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團營業總收入增長12.74%至120.26億元,不過營業利潤則下降19.03%至15.11億元。
對于利潤下滑的原因,森馬負責人解釋稱,主要是2017年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人員薪酬,以及電商業務發展導致費用增加較大。此外,2017年下半年以來集團加大了對加盟商的支持力度,以及存貨增加相應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增加。
休閑服飾品類營業收入增長0.6%至56.3億元,營業利潤大幅下滑15.27%至16.5億元,毛利率為29.31%;兒童休閑服飾品類營業收入大漲26.4%至63.3億元,營業利潤大漲22.42%至26.24億元,毛利率為41.57%。
從2017年年中開始,童裝占比開始超過休閑服成為森馬的主要業績增長引擎。
財報顯示,2008至2016年間森馬旗下童裝品牌巴拉巴拉收入由5.48億上升到50.01億,年均復合增速高達31.8%,目前巴拉巴拉的童裝門店已由2003年的110家發展到2017年的近4000家,14年來翻了近36倍,且仍在持續增加。
為了進一步鞏固在童裝市場的領導地位,森馬于今年3月宣布與北美第一童裝品牌THE CHILDREN’S PLACE 達成長期戰略合作。根據協議,森馬將通過直營、零售商及電子商務的全渠道方式在大中華區開發和經營THE CHILDREN’S PLACE業務。
森馬的業績復蘇也來自于電商的迅速發展。與其它線上品牌不同,森馬在涉足電商領域時憑借其龐大的線下網絡已形成了品牌效應,擁有一批穩定的忠實消費群體。
森馬于2014年開始進入品牌升級階段,并提出了“大森馬”的概念,除此前的過季產品外,還在第三方平臺銷售當季新品,并在年齡段、品類上都進行了擴展,與品牌線下業務形成互補的新零售模式。為了重塑在千禧一代心中的品牌形象,森馬在2017年開始對其線下門店進行全面升級,去年5月森馬一次性在全國開了超過50家新店
對于未來的發展,森馬計劃在2021年實現800億的銷售收入,并表示將由休閑服飾業務向兒童產業、電商產業和投資性產業的延伸,逐步創造四大產業集群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14、美邦服飾
營收下降0.71% 凈利虧損超過3億元
據美邦服飾披露的2017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凈利潤出現雙降的情形。具體來看,美邦服飾在2017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64.72億元,較上年同比微降0.72%;對應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約3.05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942.95%。報告期內美邦服飾的扣非后凈利潤虧損約3.21億元。
據美邦服飾披露的營業收入構成表顯示,美邦服飾的男裝在2017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37.9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8.65%,美邦服飾2017年的男裝營收較上年同比下降5.22%。而2017年美邦服飾女裝實現的營業收入約21.3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3.21%。
2017年美邦渠道調整取得突破,直營零售業績持續增長,但由于加盟渠道經營調整滯后,加盟批發收入有一定幅度下滑,因此其總體業績出現虧損。
周成建在美邦的2018新年致辭中表示:“今年將以‘業務節流、組織開源’為發展策略。
{page_break}體育品牌:
15、安踏
銷售收入突破百億 現史上最好業績
2017年安踏實現收益166.9億元,同比增長25.1%;股東應占溢利上升29.4%至30.9億元;毛利率上升1.0個百分點至49.4%。同時,其自由現金流入增加40.3%至26.6億元;凈現金狀況為94.1億元。
去年,安踏持續完善多品牌矩陣布局。期內,集團收購了香港著名童裝品牌KINGKOW(小笑牛),開啟兒童體育用品市場的多品牌戰略。此外,集團旗下已括安踏、安踏兒童、FILA(斐樂)、FILA KIDS、DESCENTE(迪桑特)、SPRANDI(斯潘迪)、KOLON SPORT(可隆)等眾多品牌。
其中,斐樂(含FILA KIDS)共有門店1086家;在2017年底還推出了FILA Fusion的新子品牌;迪桑特在成立第一年就進入了包括北京SKP、上海環貿廣場等十幾個頂級的商場和購物中心,現有門店64家;新品牌斯潘迪、可隆及小笑牛也成為多品牌矩陣當中的新增長點。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截至2018年底,預計中國安踏店(包括安踏兒童獨立店)的總數目將達到9700至9800家而中國、香港、澳門及新加坡FILA店(包括FILAKIDS獨立店)的總數目將達到1300至1400家;DESCENTE在中國的門店數目有望達到100至110家,KINGKOW預計會有60-70家店鋪;SPRANDI預計會有190-200家店鋪;KOLONSPORT預計會有200-210家店鋪。
16、李寧
國貨崛起,總收入超88億元
2017年,李寧營收達88.74億元,同比上升11%。這其中,李寧主品牌營收占比99%,達88.19億元。
核心品牌“李寧”占企業總營收比例達99.7%,包攬了88.19億元的營收,鞋類和服裝分別占49.3%、43.8%;其他品牌收入為5472.4萬元,同比減少39.1%。
得益于紐約時裝周上李寧時尚中國風運動裝的爆紅,其給人的印象也逐漸從原有的老牌國產轉變成了年輕時尚。
去年,李寧在不停關閉改造低效以及虧損店,根據財報,李寧去年在中國的門店關閉178間。
一邊關店的同時,李寧還在不斷優化開一些新的體驗店鋪,走“大店”路線。
這一切還要從年內李寧在運動與時尚方面做得努力談起。在強調品牌自身專業體育屬性的同時,過去一年,李寧于產品方面一直在探索運動與時尚、娛樂以及休閑的結合,從而提升李寧產品競爭力 。
年內 ,李寧玩起跨界聯名,與明星、設計師合作,將他們的個人性格和時尚文化特性都設計和融入到產品當中,創造出廣受歡迎的紀念版產品;同時還與時尚潮流類媒體深度合作,將時尚元素注入到產品中,打造運動時尚體驗。
李寧透露,預測2018年電商業務的占比將上升超20%。2018年,李寧預計還會再新開200、300家線下門店,并且仍將以單店店效的提升為核心,持續改造李寧渠道效率及形象,以零售效率為導向對主力零售店面進行有效改造。
17、361度
趨勢穩健 收益連續5年增長
2017年,361度營業額上升2.7%至51.58億元,其解釋主要系2017年全年的訂貨會訂單增長所帶動。毛利為21.5億元,毛利率維持在41.8%水平;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上升13.4%至4.57億元。
2017年,361度持續采用包括361度、361度童裝及戶外品牌ONE WAY的多品牌策略,分別針對國內大眾市場、兒童運動以及高端戶外運動市場的不同細分領域。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其在中國的零售門店總數為5808間。其中,兒童運動品牌361度童裝銷售網點數量達1797個。童裝銷售持續穩步增長,銷售收入已占集團營業額的13.8%,同比增長達9.2%。
361°童裝門店總數為1797間,當中617間設于361°核心品牌授權零售店內;
高端品牌ONE WAY,目前在中國有46間自營店,大部分位于知名商場內。未來集團將繼續增開ONE WAY店鋪,為未來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未來,361度將實施多品牌策略,大力發展旗下五大業務品牌:361°核心品牌、361°童裝、361° 國際、電子商務及ONEWAY。同時,將進一步充分利用自身研發資源,融入創新科技,打造不同層次需求的產品及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18、特步
凈利潤大跌近23% 指望童裝業務翻身
特步國際在2017年度業績中顯示,該集團收入同比下降5.2%至人民幣51.134億元,主要由于零售渠道調整。毛利為22.445億元,同比減少3.7%,毛利率則連續第5年攀升至43.9%,凈利潤則下跌22.7%至4.081億元,首席財務官楊鷺彬則指,今年童裝分店會由以往的250家增至400家。在此預期下,預計童裝業務的銷售會有50%的增幅。
2016年,因兒童店銷售網點經營能力不足,特步對其兒童品牌的銷售點進行關店,過去一年共關閉約350家兒童店。除此之外,特步童裝還在質量抽檢中被曝出牛仔中褲pH值不合格的問題。
據了解,2011年特步才正式推出特步童裝,并于2012年成立廈門市特步兒童用品有限公司。2015年,特步童裝銷售點在全國迅速擴張,門店總數達到600家。2016年特步對兒童品牌的銷售點進行了裁撤,關閉了350家門店。截至2017年6月30日,特步童裝銷售點僅為250家。由于兒童店銷售網點經營能力不足,特步童裝業務的發展速度和門店數量遠落后于安踏、361°等國內體育品牌的童裝門店數量。
2018年,特步計劃新增300多家店面,電商比例將大幅提升,并開始謹慎擴展兒童部門。未來兩年內,特步計劃開設最多10家其直接運營的特步旗艦體驗中心。
鞋履品牌:
19、星期六
去年由盈轉虧至3.52億
國內鞋履集團星期六在修改后2017年度業績快報中顯示,將其去年營業收入預期從15.37億元下調為15.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由2494.26萬元修正為虧損3.52億元,上年同期為2083.96萬元。
業績快報修正的主要原因為2017年年報初審數據比2017年業績快報數據的存貨減值準備損失增加15087萬元;2017年年報初審數據比2017年業績快報數據多計提18465.99萬元商譽減值準備。此外,公司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盈利1731.39萬元-2308.5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100%。
星期六集團于2002年7月25日成立,旗下品牌包括ST&SAT(星期六)、FBL(菲伯利爾)和SAFIYA(索菲婭)、MOOFFY、Rizzo。
20、達芙妮
虧損7.34億,比去年減少1成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達芙妮國際實現營業同比減少19.85%至52.11億港元;毛利27.53億港元,同比減少16.87%;毛利率上升1.9%至52.8%;經營虧損7.34億港元,同比下降10.37%。
2017年全年凈關閉1009個銷售點后,2017年12月31日,集團核心品牌業務合共有3589個銷售點。
為了擺脫“大眾鞋王”的印象,達芙妮邀請了國際大牌的設計師MichaelZawadzkl,擔任分管設計的副總裁。而在品牌定位上,達芙妮在2017年甚至提出了“顛覆”這個概念,開始更迎合新生代女性“拒絕從眾”的心態。同時,在上?;春B返倪B卡佛前搭建了一座粉紅潛水艇造型的快閃店,但效果似乎差強人意。
2018年,達芙妮將在全國適時推出新形象店鋪。
總結
縱觀2017年度服飾行業整體財報表現來看,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孫裕隆表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服飾行業整體呈現業績與利潤好轉勢頭,這對近幾年整體低迷的服飾行業而言有回暖向好的態勢。
二、受國內整體經濟持續增長,多元消費分化明顯,服飾行業多品牌多業態發展成為普遍路徑,多品牌下的整體業績拉動較為明顯。
三、國內線上零售渠道與線下商業業態的持續增長,對服飾行業的拓展拉動成為主要手段,無論是持續增加拓店力度還是優化店鋪結構。
四、整體而言國內服飾行業還是處于外拓拉動的路徑上,對多品牌下的密集化渠道拓展依賴依然是主要選擇。品牌核心優勢累計并不突出,對服飾行業整體而言還存在巨大挑戰。
而對于對品牌誘惑力強大的購物中心渠道,孫裕隆認為:“服飾品牌加大購物中心拓展力度有主動也有不得已的地方,主動主要在于購物中心已然成為主要商業業態,不加大力度拓展購物中心渠道對品牌的顧客保持與品牌資產累計非常不利;被動為之則在于國內購物中心增長過快,同質化同商圈化競爭非常激烈,購物中心的運營管理良莠不齊,品牌進入購物中心后的經營表現受購物中心自身運營能力影響極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