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貨不同價,簡析紡織市場內的“電商專供”現象
同樣的一件商品,網上的價格就比線下店里便宜許多。究其原因,這些品牌實際上是線上線下兩盤貨品,線上貨比先下貨品質更差,因為在采購的時候就控制了成本。
例如一知名羊毛品牌的線上專賣店長年打折,其線上羊毛衫、羊毛褲等價格為線下門店的1折到5折不等,實際上,同樣標稱“100%羊毛”的兩件款式相似的羊毛衫,線上購買的手感、保暖程度和耐磨程度都差很多。線上客服表示,這是“線上專供款”。有調查顯示,分別購買20組線下和電商版的服裝鞋類,線上線下平均差價為127.25 元,差價率為17.9%。
除了服裝以外,電器、鞋帽、箱包等品種都存在“電商專供”的現象。
紡織行業內實際上也存在著這種“電商專供”的現象。
筆者在上大學的時候,選修過一門面料商務學,課上老師對我們說,在盛澤市場里,如果你要買一塊坯布,首先你要用你的專業知識計算一下它的成本價格。但是如果有的廠商給的報價低于你計算出來的成本價,你不要以為他們是騙子,實際上他們還是可以用這個價格賺到錢。
當時對紡織貿易一知半解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可能有商品低于成本價賣還能獲利呢?直到我進入紡織行業以后,才漸漸明白了這個“潛規則”。
在市場上,同一規格的坯布,有所謂的“市場貨”和“訂單貨”之分。按照原本的意思來說,“市場貨”應該是指那些提前生產出來,在市場上直接銷售的現貨布,而“訂單貨”指的應該是那些有特殊要求的,找專門廠家訂做的布。
而事實上,在紡織市場發展過程中,“訂單貨”已經變成了指那些在質量上有明確要求的布,這些布一般克重都是足的,并且質量相對高一些。“市場貨”則變成了指質量、控制較差的布,為了要控制成本,這些坯布往往在材料方面會比較節省,克重基本不足。舉個例子來說,400T的滌塔夫坯布“市場貨”的克重往往還比不上380T“訂單貨”的。
“訂單貨”和“市場貨”的來說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其中有機器老舊的原因,有競價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場需求方面的原因。
到了現在,隨著紡織市場需求的變化,如今的“潛規則”已經開始有了改變。現在的市場上,紡織服裝更新換代的節奏越來越快,加上環保、織機停產等因素影響產能,人們對于現貨變得愈發青睞。可是現在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市場貨”在現階段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對質量的需求,畢竟經濟發展了,對于許多品牌來說,質量往往比成本來得更加重要。
可市場經濟就是這樣,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人生產。近年來,已經有不少企業發現了這方面的商機,開始生產高質量的現貨。因此現在在市場上買面料,大家開始不再問你的產品是“市場貨”還是“訂單貨”,轉而變成了問賣的布是“市場品質”和“訂單品質”。
如今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提供了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的服務,線上線下的邊界變得愈發模糊起來。紡織行業也是這樣,隨著環保整治的持續,老舊織機不斷淘汰,傳統的“市場貨”與“訂單貨”的界限也在逐漸消失,相信未來“市場貨”和“訂單貨”的也能逐漸回歸它的本來意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