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 承上啟下,連接化纖與終端
隨著我國化纖長絲工業的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起,
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開始起步。
2000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產量為41.8億米;
2010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產量達到327億米;
2017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產量突破482億米。
2018年平昌冬奧會收官之作“北京8分鐘”驚艷全球觀眾,24名輪滑演員穿著白色連體服、頭盔和輪滑鞋,呈現了一場科技感和未來感十足的表演,讓人眼前一亮。該演出服輕薄、保暖、防風、透氣、時尚、美觀,其面料就是通過長絲織造生產方式完成的。目前,化纖長絲織物的花色、品種日新月異,新產品層出不窮。在衣著類方面不僅有仿真絲織物,而且還有仿毛、仿麻、仿棉等仿真類織物,以及許多功能性產品(如里子布、遮光布、記憶布、麂皮絨、桃皮絨、防羽絨布等),除服用外還可大量應用在家紡、車內裝飾、軍品和其他產業用等方面,如用于制作篷蓋布、防彈衣、降落傘以及軍用裝備等。
目前長絲織造企業多分布于江浙和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由于缺乏統一監管,企業一直處于自由發展狀態。部分企業憑借自身較為完善的管理模式,發展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但大部分企業仍存在企業管理不規范、廢水隨意排放、中水回用率低等問題,市場中的惡意競爭也比比皆是。由此,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應運而生。
2011年8月18日,中國長絲織造協會在江蘇盛澤召開成立大會,時至今日已是七個年頭,在這七年的時間里,行業發展有目共睹,協會帶領企業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投資改造、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綠色發展等多方面表現突出,成果豐碩。
現如今,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全行業產能、產量和需求量均呈高速增長態勢,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已成為我國紡織工業中發展最快的支柱產業之一,并逐步成為最具市場活力和最具技術活力的產業之一。
協會聯合產業集群 完善產業鏈
為推動行業產業集群發展,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積極開展產業集群試點工作?;w長絲織造產業有力地推動和支撐了我國紡織業的發展,其中,我國獨具特色的紡織產業集群為此做出了重大貢獻。截止到2018年5月,我國長絲織造產業集群擁有1個名城和6個名鎮。它們分別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盛澤鎮、七都鎮和平望鎮,浙江省的長興縣、長興縣夾浦鎮、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以及福建省的晉江市龍湖鎮。目前,江蘇省泗陽縣、大豐市小海鎮、安徽省郎溪縣的化纖長絲織造產業也已呈相對集中態勢。
自協會成立以來,與各集群地政府緊密聯系,共謀發展良策,共破發展難題,形成了優勢互補、齊抓共管的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氛圍。各產業集群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尤其在差別化、功能化、高仿真類等產品的關鍵技術上有新的突破;產業結構不斷完善,一方面資源向優勢企業靠攏,研發力量增強,技術進步與創新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各集群產業鏈不斷完善,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尤其是產業用領域發展潛力巨大。產業集群以其完整的產業鏈和雄厚的經濟基礎,正逐步成為引導行業發展,提高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節能降耗轉型升級 積極推進綠色發展
節能減排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整個產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隨著紡織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協會大力推廣節能減耗新技術,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互促共贏。企業響應協會號召,增強環保意識,努力執行更嚴格的環保標準,積極推廣綠色采購,通過優勢資源打造綠色產業鏈。這七年中,在協會的積極指導和企業的持續努力下,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采用先進水處理和中水回用技術的企業越來越多,先進企業的中水回用率已接近100%。目前,行業中能夠獨立進行污水處理的企業包括岜山集團有限公司、恒力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東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龍峰紡織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向興(中國)集團和嘉興市鳴業紡織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中水回用率可達100%。
2015年7月24日,工信部發布了2015年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推薦的“噴水織機廢水處理回用集成”項目位列其中,為促進長絲織造行業的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
樹優評先 引領企業全方位發展
七年來,先后共有50家企業獲得“中國化纖長絲面料精品生產基地”稱號,每個基地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并居行業領先水平,是行業發展的榜樣力量。截止到2018年6月,先后共有1352塊面料獲得“全國化纖長絲面料名優精品”面料,其中金獎面料391塊,代表著行業最先進、最優質的面料產品,近七年來,每批榮獲金獎的面料在花型、功能性、市場銷量和技術水平上不斷提高,全面展示了活動舉辦以來行業產品創新的歷程;截止到2018年6月,共有66篇論文獲得“長絲面料產品開發優秀論文獎”,參評論文數量逐年增多,涉及范圍逐步拓寬,論文質量不斷提高;此外,還有34個項目獲得“中國化纖織造行業技術創新獎”,代表著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
2018年,行業內又涌現出十個長絲面料品牌——“南漾”、“久帛”、“斯爾克 SHILK”、“鳴業”、“鼎帛”、“LF”、“科旺”、“如意屋家居”、“晨龍新升”、“聚杰”,并分別獲得“中國化纖面料十大品牌”稱號。中國長絲織造協會響應三品戰略,鼓勵長絲織造企業創建品牌,為提升企業形象提供了有力抓手,同時這也代表了協會在推動企業走品牌建設路線中往前又跨出了一大步。
健全行業標準 維護企業權益
2011年,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成立初期,行業標準化建設體系尚未成型,但協會深知標準對于行業的意義,毅然將行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列為重中之重。通過協會七年來的努力,截止到2018年6月,長絲織造行業已經發布的標準有25項,其中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17項。通過申請批準列入計劃正在研究起草的標準有8項,其中列入國家標準計劃的有2項,列入行業標準計劃的有6項。
在標準研制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產品開發、標準制定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支柱,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中來,重視程度逐年加深。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是行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對規范行業起到了促進作用。2017年,中國長絲織造協會通過行業標準,幫助會員企業反敗為勝,打贏官司,為企業挽回了重大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有效避免了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影響企業形象不良后果的產生。
結合實際開展特色活動
成立七年來,中國長絲織造協會舉辦了多種各具特色的專題活動,每年通過不同的主題,結合當下的經濟環境、地方新政等召開相應的會議。其中,一年一度的“全國化纖長絲面料產品開發年會”邀請行業內權威專家、高校教授對化纖長絲面料新技術、新趨勢進行解讀,邀請優秀企業分享產品研發心得,為更多的企業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提供創新點,使行業產品得到整體提升。
另外,針對行業技術裝備升級改造的“長絲織造行業技術進步與創新研討會”,從織造裝備的視角挖掘技術升級空間,邀請國際先進設備生產企業解讀技術升級,為帶動織造產業全面升級打造良好基礎;更有面向市場、促進企業銷售而同期舉辦的“坯布紡織新材料展”和“坯布紡織新材料供應鏈大會”,整合全產業鏈資源,促進上下游合作,為企業不斷拓展市場空間、優選客戶資源,全面促進市場貿易搭建有效平臺。
此外,還有深入全行業一線員工的“全國紡織行業長絲織造職業技能競賽”的舉辦,激發了長絲織造行業廣大工人學知識、學技能的熱情,為一線員工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能的舞臺,并且通過比賽學習優秀的操作方法,為今后進一步提升長絲織造產品質量提供了更好的基礎保障。這些會議相互配合,相互推進,為企業轉型升級、新產品研發、市場拓展、產業鏈延伸和人才培養創建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當前,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在推動紡絲技術、纖維仿真技術、織造技術、化纖印染技術、面料后整理技術的發展和引導開發高性能多功能紡織品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連接從化學纖維到服裝面料、家用紡織品以及產業用紡織品的環節中承上啟下。同時,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富含高新科技的產業、產品應用范圍迅速擴展的產業,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在推動紡織工業實現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實現環境友好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中都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