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與中國籃球再續十年之約
9月18日,中國男籃藍隊在世預賽主場五棵松球館迎戰約旦男籃。而此前一天,耐克與中國籃球之隊共創未來儀式也在五棵松籃球公園舉辦。
在儀式現場,耐克與中國籃球之隊再一次肯定了雙方未來十年的合作愿景,雙方將繼續密切、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男女籃的不斷進步,為中國籃球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圈哥也在現場見證了這樣一個對于中國籃球有著承前啟后意義的歷史性事件。
進入現場的第一個回廊,樹立在架子上的球衣整齊有序的排列在中央。這是耐克為中國籃球男女籃國家隊設計的六代戰袍,在屬于中國紅燈光的照射下,更多添了一份歷史感與傳承的意味。
除了受邀媒體進行取景拍照,來到現場一同見證這個時刻的球迷們也簇擁上前,一件件球衣訴說的不只有中國籃球的二十年風風雨雨,還有每個家庭與籃球之間的裊裊記憶。
也對,來到五棵松的人,記憶中最敏感的地方總是不由自主的被喚醒。眼前的景色總是會與歷史中的自己去匹配和重疊,而中國籃球又何嘗不是如此。就在這次儀式現場不到300米的球館之中,十年前中國男籃不可思議的從死亡小組中突出重圍,女籃也成功再一次打進四強。
進入場地內,隨著儀式場地內的大屏幕的播放,主持人楊健與中國男籃紅隊主教練李楠、中國男籃核心球員易建聯、中國女籃傳奇國手苗立杰這三位十年前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的親歷者也一同登場。除了向過往的輝煌致敬,更多是對未來的期望。
從十年前那支中國男籃的隊長,到帶領中國男籃紅隊在亞運會上再次登頂。李楠對于自己這十年間角色的轉變,也有自己的看法:“角色的轉變意味著責任擔當的不同。球員時代,我作為隊長以及隊內的老隊員,更多的需要考慮如何在場上場下去帶動其他隊友們,去拼命贏下比賽。現在作為教練,帶領更大的團隊,面對更困難的任務,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我去思考,關于整體,關于成長,關于未來。”
而已過而立之年的易建聯,則是當年那支男籃隊中唯一現在還活躍在球場之上的隊員。從當年的年輕球員到現在球隊中的老大哥和領袖,無論是2008年小組賽八強出線生死戰中,一記中投完成準絕殺多的定格瞬間。還是三年前在長沙亞錦賽小組賽面對老對手韓國隊時,拿下20分11板帶領球隊完成了大逆轉的經典一刻。阿聯一次又一次用球場上的表現,助力中國籃球不斷前行。
放眼未來,易建聯則希望隊內的年輕球員可以做到更好:“亞運會冠軍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標應當更加遠大,不僅僅是一個亞洲冠軍。”
而對于即將到來的女籃世界杯,中國女籃傳奇國手苗立杰除了祝福和期待,她還給年輕球員做出一個表率:“籃球是個團隊項目。有些時候必然會需要拋棄自己的利益,服從于集體,這樣才會打造出更加有戰斗力的團隊。”
而作為前輩們希望和夢想的承載著,新生代球員的代表,在亞運會男籃比賽中有著出色表現的中國男籃紅隊隊員趙睿也來到現場,分享了自己在過去十年里的成長,還談到了未來自己希望在國家隊能幫助球隊獲得更好的成績,而究其本身,趙睿得以入選國家隊,除了自身的努力,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雙國家隊”帶來的國家隊人才選拔方式上的變化。
對于國家隊取得的成績,姚明也有自己的感悟:“大家的期待就是我的期待。我始終相信,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以波浪形前進的,有高峰就會有低谷。中國籃球現在正處于爬坡上升期,在一步步的往上走。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相信自己,相信我們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除了到場的嘉賓和媒體之外,百余名中國籃球的支持者也身著紅色上衣,在現場燈光的共同作用下,將屬于中國籃球的紅色復刻在了現場。在今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籃球隊獲得全部4個項目的冠軍,新生代球員敢打敢拼的精神也再一次讓所有關注中國籃球的人感到欣慰。
同時,今年也是耐克與中國男女籃國家隊攜手走過的第二十二年,伴隨著中國籃球一步步的發展和成長,雙方在今天也再一次肯定了未來十年的合作愿景。
最后,在到場所有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籃協秘書長白喜林和耐克大中華區體育市場資深總監胡冰互贈禮品,也標志著未來雙方合作的時間將以二十二年為基準,更長遠的走下去。
其實,如今這個時間點也顯得尤為關鍵。畢竟,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在Team China(中國之隊)的方案出爐之后,有關國家隊與贊助商權益的問題突然變得敏感起來。
據悉,方案表示,在未來,以“中國國家隊代表隊”名義,10-15個品類需要統一進行市場開發——乳制品及相關食品、互聯網服務、銀行、通訊設備及服務、航空、旅行社、地產、酒店、汽車、飲用水飲料、保險、電器、日化用品、營養保健品,而部分類別也需要重新贖買并再度按奧運周期競標。
據圈哥所知,有不少此前贊助單一國家隊的品牌,都在重新評估是否要進一步加碼國家隊相關的品類贊助,可能更高的成本與目前并不明朗的贊助效果,是各方正在考慮的關鍵點。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最為關注的運動裝備品類并不在此列。這也是耐克在牽手中國足球國家隊之后,可以進一步加碼籃球的原因所在。
但即便如此,在這樣的時間點上,考慮到中國男女籃國家隊的出色戰績,以及姚明出任籃協主席后有保障的成績和商業價值,耐克在回顧了此前的多年合作之后,也毫不猶豫的開啟了后續10年的合作,也體現了對于Team China體系下中國男女籃國家隊的信心,這對于正在觀望的其他贊助商而言,可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而從中國籃球這一層面來講,接受和選擇與耐克的合作,原因不只在于表面上簡單的贊助數字。究其根本,耐克公司的確對中國籃球的發展投入和幫助了許多,在實現自己品牌目標的同時,也著實幫助中國的青少年籃球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努力。
從1996年開始,易建聯、王哲林、周琦等12位中國年輕球員先后前往美國參加耐克籃球峰會(Nike Hoop Summit);耐克也會每年邀請世界頂尖籃球運動員來到中國,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凱里·歐文(Kyrie Irving)等運動員都曾經探訪過中國籃協青年特訓隊的訓練,親身指導隊員訓練和比賽,通過他們的故事和精神積極影響更多青少年參與籃球運動。
而1998年開啟的耐克高中聯賽更是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學生的夢想和青春記憶,“一生只有一次耐高”的口號也激勵著無數中國青少年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這種合作方式產生的最大效應便是人們已經將耐克與中國高中校園籃球結合到了一起。提及校園籃球賽,人們往往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耐高。這種效應是簡單的廣告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顯然,耐克的籃球文化已經融入到了籃球在中國的基底中去。伴隨著中國校園籃球的發展,耐克從中獲得的品牌加成自然擺在那里。持續二十二年的投入,廣闊且美好的發展前景加之持續正面的品牌加成,自然讓耐克希望與中國籃球將這份合作長遠的保持下去,像姚明所說的那樣“在一步步地往上走”。
從1996到2008,到今天的2018,再到未來的2028,耐克與中國籃球還會持續并肩前行,繼續向上攀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