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回歸主業迎大考 剝離旅游板塊資產不成反“增資”
探路者回主之路正遭受考驗。10月12日,探路者發布對子公司易游天下的增資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向后者增資1557.9萬元。而此前探路者宣布為回歸主業,將逐漸剝離易游天下等旅游板塊資產。
目前,由于易游天下身陷訴訟案件、經營不善、現金流吃緊等問題,探路者卻無法將其順利剝離,甚至不得不繼續向其增資。
今年上半年,探路者面臨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困境,回歸主業阻難重重,如何拖著“殘破”的旅游板塊前行成為其面臨的重大考驗。自身經營面臨困境的同時,探路者還要面對戶外用品市場增速放緩、大品牌不斷進入的重重考驗。而從各品牌近期的動作來看,中高端似乎成為了戶外品牌的主要發力點。
剝離不成反“增資”
10月12日,戶外運動品牌探路者發布對子公司易游天下的增資公告。公告中稱,公司擬與易游天下少數股東甄浩按照各自直接和間接持有易游天下股權的比例,以自有資金向易游天下增資共2000萬元,其中探路者向易游天下增資1557.9萬元,甄浩向易游天下增資 442.1萬元。
然而,此次探路者的增資似乎更像是一顆“強扭的瓜”。探路者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自 2018年以來進一步加強投后管理,已啟動了對易游天下等旅行業務子公司的逐步剝離及退出規劃,但受今年整體資本市場資金面緊縮及易游天下經營情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其剝離及退出的有效達成尚需合理時間。
藍鯨產經記者查詢探路者業績報告發現,2018年上半年,易游天下凈虧損436.71萬。而2015-2017年,易游天下合計承諾營業收入為115億元,但實際只完成了27.9億元;承諾利潤為合計3500萬元,但實際業績合計為虧損5493.92萬元。
此外,由于前期多起訴訟案件影響導致其大額資金被凍結及先行代賠付,易游天下的現金周轉面臨較大困難。2015-2016年,易游天下加速業務擴張,然而其管理層未能對外阜分公司實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出現部分外阜分公司負責人以子/分公司名義簽署旅游合同收取團費、保證金后惡意不履行合同等情形,類似訴訟事件逐漸追溯至易游天下本部,導致截止2018年7月末,易游天下因類似訴訟事件累計先行代賠付的金額高達2500萬元以上,及因訴訟被凍結資金約955萬元。
同時,在類似訴訟案件的執行過程中,因涉案游客的不理智情緒推動西城區法院執行廳法官及法警在2018年6月中旬到易游天下辦公區域采取劃款的強硬措施。雖然易游天下后續已把涉案款項存繳至法院指定賬戶,但此過程讓正在辦理業務的合作伙伴及供應商產生誤解及不良擴散傳播,導致易游天下現金周轉面臨斷裂的風險。
藍鯨產經記者就增資相關問題采訪探路者相關工作人員并發去采訪提綱,對方以近期不接受任何采訪為由拒絕了采訪。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告訴藍鯨產經記者,目前探路者主業與旅游板塊業務表現都不好,子公司缺錢可以給予短期的輸血,但是能否挽救其命運并不好說,探路者還應該把多的優質資源放到主業。
回歸主業上的“絆腳石”
此次無奈的增資則成為了探路者回歸主業道路上的絆腳石。事實上,易游天下是探路者多元化探索的產物。2015年探路者投資并控股易游天下和北京綠野視界兩家公司,以期打通線上、獲得用戶流量。這兩家公司組成了公司另一主營業務——旅行服務業務。
然而,由易游天下等子公司構成的旅游服務板塊卻成為了探路者業績的“拖油瓶”。日前,探路者發布的2018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2530萬元,同比下滑69%。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探路者除了提到過于激進的采購計劃及銷售預期規劃,還表示下屬旅行業務等相關子公司繼續虧損,給公司合并口徑的凈利潤造成負面影響。
藍鯨產經記者查閱探路者業績報告發現,其旅行服務板塊自創立以來便沒有嘗到甜頭,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15年-2017年,分別虧損2286萬元、3410萬元、2758萬元。而這也嚴重拖累了探路者自身的業績,2015年,探路者出現業績首次下滑的情況,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下降10.5%;2016財年凈利潤為1.66億元,同比下降37.13%,業績持續下滑。2017年,業績危機加劇,迎來2009年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虧損,虧損額為8485.39萬元。
業績持續下滑讓探路者深感“危機”,在2016年年報中,探路者就曾明確表示,公司2017年調整戰略發展節奏,業務重心回歸戶外用品主業。此后,探路者也曾公開表示將剝離除主營業務之外的不良資產,然而目前來看,其剝離不良資產之路走的卻并不順暢。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旅游投資項目眾多,沒有差異化經營的探路者企圖獲利退出肯定有難度。而在當下回歸主業的路徑中,探路者還需要輸血不良資產,肯定會對自身經營帶來壓力。
“如果剝離不成,不良資產產生的虧損應該會持續下去,旅游產業的投資是一個長效投資項目,如果沒有持續不斷投資經營,旅游項目很難成功,”程偉雄表示,從增資的信息其實可以看出探路者對跨界投資的不甘,企圖翻身翻本。如果真心回歸主業,對于旅游項目這種不良資產,探路者其實可以斷腕保命。然而,探路者依然存在腳踩兩只船的僥幸心理,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探路者回歸主業的難度可見一斑。
中高端成品牌新戰場
回歸主業長路漫漫,而擺在探路者眼前的,還有市場環境和自身經營的雙重考驗。今年1月,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戶外用品分會(COCA)發布的《中國戶外用品2017年度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戶外用品零售總額達到244.6億元,增速為3.22%,出貨總額137.9億元,增速為2.61%。2011年這兩項的增速高達59.2%、50.9%,此后連續6年下降,終于在2017年創下了近15年來最低增速。
而在這一行業環境下,A股另一戶外用品上市公司三夫戶外去年業績同樣表現不佳。三夫戶外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凈利潤虧損1290.87萬元,同比下降136.49%。這也是該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戶外用品市場規模縮小,競爭卻越來越激烈。除了國外品牌在行業中分割市場份額,國產體育品牌也紛紛加碼戶外,目前來看,企業們似乎都瞄準了中高端市場。日前,安踏體育宣布擬按每股40歐元的價格以現金方式收購高端戶外品牌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的全部股份,目前已向亞瑪芬體育發出無約束力的初步意向。
探路者也在采取措施加碼中高端。9月12日晚間,探路者發布《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披露該公司擬投入先前募資中的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新開設其引進的中高端戶外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 的直營店鋪及加盟店鋪;同步終止綠野戶外旅行O2O項目、戶外用品垂直電商項目、戶外安全保障服務平臺項目三項目的投入與建設。
程偉雄認為,戶外市場其實還有很多空白空間沒有挖掘,包括登山、滑雪等領域,目前國內的品牌并沒有滿足這個市場。隨著大體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以及消費升級,戶外用品行業其實是一個值得期許的龐大的市場空間,多樣運動形態的產生給運動品牌帶來價值。而企業生存的根基就在于有沒有做好消費群體的品牌定位和消費者需求研究。企業可以選擇在專業和大眾之間作市場細分,或者在某一單品類中作細分,孵化自己的品牌,挖掘產品深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