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供應鏈CITI評價報告發布:紡織行業整體排名明顯增強
10月25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在京發布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第五期年度報告,顯示環境大數據催生創新解決方案,正助力一批中外領先品牌的綠色采購向規模化發展。
CITI指數首發于2014年,是全球首個基于品牌在華供應鏈環境管理表現的量化評價體系。在本期評價涵蓋的306個品牌中,三家美國公司排名領先,其中蘋果公司以84分的成績蟬聯榜首,戴爾公司以82分排名第二,Levi Strauss公司得分76分排名第三。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前十名中Levi’s、耐克、三星、Inditex和太吉已經通過綠色供應鏈地圖,將自身LOGO和供應商環境表現關聯,凸顯其嚴格供應鏈環境管理的決心。本期實現地圖標注的品牌還有Esprit,New Balance,Gap Inc.,彪馬,阿迪達斯和Tesco。
本期評價涵蓋142個大中華區品牌,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富士康、溢達和華為。華為公司蟬聯中國內地排名最高的品牌,而朗詩綠色集團同樣有優秀表現。這四家品牌均進入標志綠色供應鏈全球領先的CITI指數TOP30榜單。
值得關注的是,在CITI指數前100的排名中,紡織行業的整體排名上升較快,比如:C&A排名上升了30位,耐克上升了28位,Primark上升了23位。但是,也有一些紡織行業企業排名出現了一定下降,比如:阿迪達斯下降了8位,彪馬下降了3位。
本期評價中,共有38個品牌開始嘗試生態鏈管理。網絡化和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有效節約了管理成本,更實現了綠色采購管理效率的顯著提升。本期評價期間,國內外品牌共推動2458家在華供應商企業就整改與披露和環保組織進行溝通,其中1206家企業通過獨立第三方審核確認其整改合規,同比增長280%,凸顯綠色采購推動規模顯著增長。
同時,Levi’s和戴爾等25個領先品牌還利用生態鏈工具,推動其直接供應商全面檢索自身供應鏈,將環境管理延伸至化學纖維素纖維、化學染料助劑及其他化工產品、鋁合金、特種鋼、銅箔等更接近原材料的供應鏈環節,以及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商,并推動這些工業企業持續關注自身的環境表現。
本期評價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推進企業落實信息披露要求,重視企業在綠色供應鏈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將領先企業的良好實踐推廣到更多行業。同時建議借鑒中外品牌的良好實踐,推動各級政府實施綠色采購。建議更多中外品牌借助數據化和網絡化工具提升綠鏈管理效率;建議金融機構將綠色供應鏈表現納入綠色金融考量;同時建議大眾傳媒和環保組織等第三方,對積極開展綠鏈建設的企業給予更多認可,引導消費者踐行綠色消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