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紡織非遺里的創新之美
在一塊形狀方正的白色棉布中,單獨扎住九塊形狀不一的小石頭,再把它放入清水中浸濕,然后放入板藍根染色液里浸泡三五分鐘,一塊浸染著水墨藍的花色扎染手絹就誕生了。白棉布底上,9朵墨藍的花姿態各異地綻放,清雅而朦朧。“這就是扎染啊”。這是北京密云古北水鎮里的永順染坊,我體驗了一次傳承千年的植物古法染色法,感受到紡織傳統工藝的特殊魅力。
永順染坊始設于清光緒二十六年。2012年,隨著古北水鎮旅游景區的開發,永順染坊經重建規模擴大,以當地原生的植物資源作染料,融入現代時尚元素,設計開發當代手染制品,深受大家的喜愛。
走近紡織非遺作品,你會發現,它們是會說話的歷史和文化。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民族及地域特色鮮明,紡、染、織、繡、印,像一條錦帶,串聯起我國流傳幾千年的文明,展現著紡織業的技藝之精。
在非遺服飾秀中,一件件用藍印花布和遍布著紡、染、織、繡等非遺工藝制作的旗袍,不僅展現了中國山水畫和書法的儒雅書香和潑墨意境,還加入了當代人的創新內容,展示了充滿創新思維的另一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構建紡織非遺發展體系,重在體現紡織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所將秉承的更加開放、包容、共享、發展的科學態度。
由于紡織非遺在所有非遺項目中有著覆蓋面大、品種豐富、應用領域廣泛且和人民生產生活最為密切等特點,有非常強的實用性,更易于走進現代生活,融入時尚潮流。因此,將紡織非遺的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豐富到紡織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的文化產業生態體系中,創新創意有無限量的發展空間。
在紡織非遺發展的新路徑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打造高質量IP契合了紡織非遺高質量、品牌化發展的命題。其中,跨領域和多產品是一項產品創意之所以成為IP的主要特征,多領域共生成為衡量IP生命力的主要標準。很多著名的民間藝人、著名的設計師或者著名的品牌,都是重要的IP。
當然,紡織非遺的創新實踐,還要立足于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豐富性、多樣性上,而創新能夠有效保護和豐富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不善于繼承,創新就缺乏根基;不善于創新,傳承就缺乏活力。強調創新,并不排斥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延續,而是強調在傳承基礎上樹立更高標準,使傳統工藝得到提升。傳統工藝創造、生產、傳播、消費的多樣性,是世界豐富多彩的根源,也是民族文化存續的顯著特征。新時代的紡織非遺傳承與創新,是創造精神的延續,繼承傳統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新實現超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