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可在埃及尋找空間
在地處歐亞非交界處的埃及,棉紡織業正在經歷快速發展,臨近歐美中東的地理優勢和自身較為完善的棉紡工業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不少中國企業也將目光聚焦于此,將“中國制造”搬到了紅海之濱。
產業鏈較完整
在非洲國家中,埃及的棉紡工業水平位居前列。當地適宜棉花生長的自然環境,以及多年來逐步形成的較為成熟的紡織工業,使得埃及擁有非洲最大的棉花和紡織工業集群。更加重要的是,埃及國內的棉紡產業鏈較完整,從棉花種植到紡紗、織布直至成衣制造均可實現,使得埃及在成衣制造領域有較強的能力。
目前,紡織業已占到埃及GDP比重的3%,占制造業總產值的22%。2017年埃及各類紡織品出口額達到23.7億美元左右,占總出口額的9.5%,美國和歐盟是其產品的主要市場,分別占紡織產品總出口的45%和38%。埃及紡織產業目前已發展到約7344家企業,其中90%為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約150萬人,占全國工業就業人口的30%。
根據國際紡織工業協會數據,埃及紡織品每米成本為0.13美元,與印度和中國相當。不熟練工成本為0.5美元/小時,與中國相當,熟練工成本0.8美元/小時,不但是中國成本的1/3,也比印度低0.3美元。目前有214家企業在埃及享有合格工業區政策,向美國出口免稅產品。GAP、皮爾·卡丹、馬莎百貨等知名品牌也在埃及設廠。近年來,中國紡織企業對埃及市場的關注和興趣不斷提升,紛紛來埃及進行市場考察和調研,一些工廠已有明確的投資意向。
目前,埃及私人紡織工業非常活躍,主要集中在處于紡織產業下游的家紡和成衣制造,憑借低廉的生產成本、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眾多的多邊、雙邊貿易安排,為美國、歐盟和阿拉伯國家生產國際品牌服裝和紡織品。
區位優勢明顯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進口中國服裝設置配額,中國的服裝制造商們將目光投向海外。埃及位于亞歷山大、塞得港等地的保稅區,憑借廉價的勞動力、完善的配套措施以及寬松的出口環境,成為一些商人搬遷轉移生產基地的目的地。“這樣既可以避免中國國內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同時可以繞開進口國對‘出口來源地’的貿易限制,可謂一舉兩得。”一名在埃及保稅區擁有廠房的中國服裝制造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該商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埃及保稅區設廠,首先是考慮到此地具有靠近歐盟、中東和非洲的地理優勢,她的產品主要面向這些市場銷售,在埃及生產有運輸成本優勢。“如果中國國內生產一件高級成衣的成本是100元人民幣,在埃及我可以控制在40元。”該商人表示。埃及一直是非洲建立統一市場的推動者和支持者,具有埃及原產地證明的產品出口有很大的優勢。其次,埃及與許多國家有特殊的貿易安排。比如歐盟對埃及產品不設限,也享受關稅優惠。埃及同中東、北非甚至整個非洲大陸的國家都有類似貿易安排。
此外,埃及法定貨幣埃鎊兌美元2016年實行“自由浮動”以來,已由1:8.8下跌至約1:18,而以埃鎊標價的工人工資等生產成本并未出現相應波動,這對赴埃投資紡織業的商人是重大利好。該商人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位于埃及第二大港口城市塞得港保稅區的尼樂服裝成衣集團是一家中國投資的企業。這家工廠就坐落在蘇伊士運河河畔,雇用了大約600名工人,其中近一成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熟練技工,其余均是埃及本地人。
“在保稅區投資除免關稅外的另一大好處,是園區管理較為嚴格,有利于規避政治及社會風險,”該商人認為,“不過在保稅區投資最大的弊端在于,商品免關稅前提是產品不允許在埃及境內銷售,這意味著錯過一個人口規模將近一億的大市場,同時機器設備進出保稅區也會產生一些額外費用。”
營商風險猶存
為解決保稅區投資存在的一些問題,本世紀初即進入埃及市場的寧夏曼凱投資有限公司,依托中國紡織產業的產能優勢、公司在埃及紡織服裝市場的占比優勢(目前約為35%)及中埃共建“一帶一路”和中阿博覽會的平臺優勢,于2017年在埃及姆努夫省“薩達特”工業城購置總規劃面積達3.1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建設中埃·曼凱紡織產業園。
該公司負責人馬耀進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埃及盡管紡織業產業鏈較為完整,但織布、印染等環節較弱,相關產品質量時常達不到標準,對此他提供的解決方案是“上下游產業鏈完整、關聯產業配套齊全,以產業園模式復制中國經驗”。根據曼凱的規劃,該工業園將逐步形成紡紗、織布、印染、成衣制造、鞋帽箱包等生產及貿易,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
馬耀進認為,埃及市場最大的優勢在于“適合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埃及本身市場容量不錯,9000多萬的人口,4000美元左右的人均GDP,經濟正在快速復蘇,在非洲和中東都是個大市場。相較非洲其他國家,埃及基礎設施在支持外來投資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
“埃及有自己的鐵路網、公路網,有地中海、紅海港口,電力供應已擺脫政局動蕩期的緊張狀況。另一方面,上述中國商人提到的保稅區出口地理優勢及政策優惠將長期存在。”馬耀進透露,曼凱方面正與埃及有關方面密切溝通,爭取在產業園內實現與保稅區差不多的免關稅優待。
就風險面而言,一是目前埃及地區的安全形勢比較嚴峻,2019年開年以來已接連發生多起恐怖襲擊,這容易對投資者心理投下陰影。二是包括法律環境等在內的投資軟環境亟需改善。埃及法律環境缺乏透明性和穩定性,對法律的解釋不清晰,不同政府部門或官員有不同解釋。雖然高層非常重視外資,但具體到辦事人員則有部分人觀念還不開放,認為外國投資者到埃及就是來賺埃及的錢,因此對投資者積極心態不普遍。三是行政效率較低。比如,注冊新公司有時需要超過一年時間。
此外,埃及工作簽證和居留證件辦理手續較為繁瑣。在埃及辦理工作簽證需要經過勞工、內務和安全三個部門審查,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規定,而內務和安全的審查沒有對外公開的標準,一些中國公司在注冊時遇到了問題,甚至幾次注冊都被拒絕,理由就是安全審查沒通過,至于原因卻不會給出詳細說明。
最后,埃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匯短缺風險。外匯短缺有時會令埃及政府采取限制進口以及限制外匯存款和匯出的措施。這將直接影響中國企業的利潤匯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