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行業進入洗牌期,多元化新格局形成
風云變幻的童裝大市場不斷帶來各種機遇與挑戰:有部分品牌出現回暖態勢,也有部分企業業績不理想,整體呈現分化特征較為明顯,行業迎來洗牌期。
傳統童裝企業式微
嗒嘀嗒被匹克并購,瑪米瑪卡、紅孩兒等品牌的發展陷入停滯階段,派克蘭帝童裝負責人跑路……童裝,昔日的市場“藍海”,隨著眾多產業資金的進入,幾年下來變成一片“紅海”。
傳統童裝品牌,都曾為‘跑馬圈地’、‘搶地盤’、‘上市夢’而使其終端井噴式增長后又戛然而止,他們也曾高價聘請設計、營銷團隊,大刀闊斧地改革,但終究未見成效。傳統童裝產業當前主要存在著三大瓶頸:一是產業優勢在削減。傳統泉州童裝企業更多的是加工型企業,經營處于傳統批發模式、粗放型發展,均處于價值曲線的下端。二是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未能跟上消費市場升級的節奏,研發設計的投入、終端門店的升級、品牌調性的打造等關系到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元素,正是多數傳統童裝企業的短板。三是產業再生力缺乏,絕大多數童裝企業向相關領域延伸、拓展的并不多見,造成整體產業形態單一,影響了產業再生力和后發力。
多元市場新格局
體育品牌,快時尚品牌,休閑服裝品牌都欲在童裝市場上分一杯羹,表現可圈可點。
由于國內市場上的童裝品牌整體規模偏小,以及行業領軍品牌尚未確定,給了體育品牌極大的市場空間,加上單獨二胎政策的放開,市場進一步拓展擴容,在2015年左右,不少成人體育品牌都將童裝業務作為集團重要戰略之一。
作為率先開辟童裝市場的本土運動品牌,安踏旗下的“安踏兒童”(ANTA KIDS)和“FILA KIDS”的業績一直表現強勁。安踏持續完善多品牌矩陣布局,收購了香港著名童裝品牌KINGKOW(小笑牛),開啟兒童體育用品市場的多品牌戰略,覆蓋專業體育到大眾體育,從高端休閑到城市健步,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事實上,不僅體育品牌覬覦童裝產業,快時尚品牌優衣庫、ZARA、GAP、H&M,還有休閑服裝品牌森馬、太平鳥、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等都欲在童裝市場上分一杯羹,表現可圈可點。
無論是安踏,抑或森馬,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并購,擁有從大眾到高端定位的多元和豐富的童裝品牌組合,具備在亞洲主要市場以及其他國際市場的市場進入和經營能力,并擁有全球化的供應鏈布局。
品牌梯隊初步形成
據了解,目前中國童裝行業有三大板塊,分別是浙江、福建、廣東,20幾個中國十大童裝品牌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童裝仍處于高度分散、群雄混戰階段,市場的品牌梯隊初步形成。
不少成人品牌延伸到童裝領域。同時,因成人品牌的渠道、品牌及資源等優勢,成人品牌的童裝業務來勢洶洶,泉州傳統童裝品牌受到不小的沖擊。相對來講,服裝企業做童裝,在運營模式、采購、品牌運作、管理上,差異不大。而且跨界企業的資本相對雄厚,可以做到快速布局和擴張。
確實,目前無論奢侈品品牌、快時尚品牌、運動品牌都在加緊布局發力童裝市場,童裝已經成為服裝行業的新興熱點。
當前我國童裝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但童裝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單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有限。然而品牌格局也正在形成,壟斷的全國性童裝品牌、強勢的區域品牌即將出現。
產業轉型效應凸顯
童裝行業目前是紡織服裝業爭奪的焦點,任何一家企業想要在這個行業中拔得頭籌,除了要掌握新興消費者的個性需求變化外,還要實時監控行業未來動態。
近年來,隨著森馬、安奈兒、李寧、安踏、太平鳥、美特斯邦威等一批企業在童裝市場不斷布局,產品多樣化、品牌多元化和市場細分化的發展格局也清晰呈現。
向品牌零售轉型
“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品牌零售商將成為行業贏家。
當下童裝行業成為熱門板塊,伴隨著一系列對海外高端服裝品牌的收購和自主研發的持續投入,運動品牌已經打出良好開局,創新營銷、深化消費者體驗成為當下的發力點。
品牌整合營銷已成為趨勢,童裝品牌不但要通過在終端與消費者互動,更要通過互聯網營銷、體驗營銷、定制營銷等整合手段來進行品牌文化傳播,提升品牌形象力。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全面到來,以“新體驗、新玩法、新模式”為核心的新零售模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從而席卷各行各業。
優化各環節供應鏈
不斷地提升產品的設計能力,采用先進管理方法降低成本,優化各個環節的供應鏈
童裝行業目前是紡織服裝業爭奪的焦點,任何一家企業想要在這個行業中拔得頭籌,除了要掌握新興消費者的個性需求變化外,還要實時監控行業未來動態。
風云變幻的童裝市場不斷帶來各種機遇與挑戰,無論是傳統童裝,或者全渠道品牌,都在悄然推動著各項變革與升級。童裝企業紛紛在內外兩方面進行轉型,在內部,大力度進行產品優化和供應鏈方面的改革和整合,完善內控,進行精細化管理創新,降低了生產成本;在外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并購重組,推行多品牌戰略。
在尋求壯大的過程中,有人低調醞釀之后破土而出,但更多的是振臂高呼之后黯然出局。同成人的服裝板塊一樣,童裝板塊的洗牌期已經到來,大浪淘沙之時,也只有真正“強大”的品牌才能頂住風浪。
來源:泉州商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