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跌停三大原因分析 棉市大漲仍有壓力
5月13日鄭棉主力合約CF1909早盤開盤后直線下挫,短短十多分鐘后封于跌停板,夜盤繼續在擴盤后以跌停告終,14日開盤不久在13820元/噸位置,再次封于跌停板,當日跌幅達到1045元/噸。鄭棉連續兩日跌停讓業者有點措手不及,目前鄭棉期貨價格已經遠遠跌破皮棉加工成本線。不論是皮棉加工企業,還是棉花經銷商以及下游紡織企業,對期貨超跌都表示出乎意料。14日夜盤鄭棉止跌,投資者較為關切,目前是否迎來抄底機會呢?理清此次下跌原因或幫助我們做出合理決策。
其一,此輪棉價出現大幅下跌導火索是美國5月10日將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提升至25%后,中國方面態度堅定的表示不得不實行反制。另外,前期在中美雙方經過十輪貿易磋商后,國內外普遍預期中美雙方將達成貿易協議,但在關鍵節點,特朗普推特發文對談判不滿,第十一輪磋商最終未達成協議,而后美國方面傳出消息將準備對另外約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使業者悲觀情緒不斷加碼。國內外市場預期向好“希望”破滅,轉而成為“失望”的巨大心理落差,或是造成棉市過度悲觀情緒爆發關鍵所在。但從中國出口美國紡織服裝用棉量折算,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清單中用棉量大致為10萬噸,對整個國內消費需求來看,占比并不大。所以,以此來看,實際影響并不大,但宏觀經濟風險的不確定性給業者心態造成的打擊卻很明顯。
其二,貿易戰爆發以來,下游紡織企業一直保持謹慎態度,原棉采購堅持隨用隨買策略。因此,今年“金三銀四”紡織旺季市場表現并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乏力導致現貨購銷進展緩慢,棉花主產地新疆庫棉花庫存依舊處于同期高位。春節以來,由于內外棉價差急速擴大,高性價比外棉擠占了部分市場份額,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統計,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國棉花進口125.61萬噸,累計同比增長56.9萬噸,累計同比增幅82.9%。根據對山東、河南等地部分紡織廠調研,企業通過增加高性價比進口棉配比降低國產棉用量,一些企業通過點價的采購方式來降低成本。隨著紡織旺季離去,紡企需求或進一步弱化,部分出口企業逐步將產業轉移至國外生產,使棉紡行業對未來需求充滿疑問。
其三,4月份增發80萬噸進口棉滑準稅配額以及拋儲政策的落地,短期國內供應寬松局面難改。5月5日儲備棉輪出以來保持100%成交率的局面于昨日(5月14日)也被打破,最終以76.46%成交率告終,也反應出部分紡企心態再次收緊。而滑準稅配額申請將于本月19日結束公示,預計6月份正式下發概率較大。但具體使用情況,仍需要關注內外棉性價比來看。
綜合來看,中美貿易談判成為當前關鍵影響因素,近期消息稱美國或繼續到訪北京談判,美方也表示出將共同努力推進和談。但從基本面來看,棉市大漲仍有壓力。所以,建議投資者謹慎運作,密切關注相關消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