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重壓之下強勢突圍,中產協四屆四次理事擴大會探討行業發展
6月2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四屆四次理事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300余位業內人士參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出席會議并表示,自5月10日起,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關稅,6月1日起,中國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稅率,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發酵。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給紡織行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添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非貿易因素的摻雜,市場環境將會越加復雜。從一季度行業運行來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比較平穩,但4、5月行業形勢依舊較為嚴峻,國內產品消費量、產品出口量、原料價格均出現較大波動,行業發展呈現觀望性的下滑趨勢。無論貿易環境如何變化,中國紡織工業要堅持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積極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作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部分,更需要優先扶持和大力發展,希望行業內企業和相關機構積極應變,實現健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今年是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的一年,中美貿易摩擦也給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我國工業規模大,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多元化客戶網絡,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并創造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積極創新,豐富產品供給,實施智能綠色化改造,提高產品的質量效益,跨界融合促進應用,拓展了市場空間,實現了持續較高速度的增長,在促進紡織結構調整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企業要堅定信心,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掌握行業話語權,在關鍵技術創新、協同創新方面有更多進展;把握市場趨勢,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發揮產業用紡織品在替代傳統材料方面的較大潛力,支撐和引領國內消費趨勢;樹立質量優先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品牌競爭力,加強智能化、自動化改造,提高產品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并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對受中美貿易摩擦較嚴重的行業給與政策扶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在進行會議總結時表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已經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完整、應用領域最廣泛的產業體系,為我國紡織工業由大國向強國邁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當前,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改變了傳統產業和消費者的關系,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作為制造業與下游產業的共生體,產業結構從資源導向轉向消費導向,強調生產企業和下游應用領域的雙向連接和互動;產業發展從擴大增量到優化存量,從創新產品到創新應用,從制造經濟到服務經濟,從資本整合到產融結合;產業競爭力更是從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產業鏈、價值鏈的重塑、優化和再造持續不斷。盡管宏觀環境在不斷的變化,不確定因素在不斷的增加,但作為基礎性消費產業,作為涉及國民經濟諸多領域必需品的產業用紡織品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會改變。
李陵申表示,中產協未來的工作總體基調將集中在3方面。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新思想、新理念轉化為行業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二是提升服務水平,開展行業調研、政策訴求、產業融合、平臺建設、標準引領等專項服務;三是提升行業凝聚,在拓展應用領域的前提下更廣泛地擴大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行業外延,以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提升行業的凝聚力。
會上,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作了題為《高技術纖維的開發與產業應用》的主題報告。她表示,纖維材料發展關乎國計民生國家戰略,也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研究有機無機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滿足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高端裝備與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戰略需求;二是開發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為功能化、智能化纖維材料之內及工程化開發提供理論基礎,為前瞻性纖維研究和量大面廣纖維及防治產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三是開發環境友好與生物纖維材料,突破生物基纖維的綜合利用和性能提升,構建纖維多生命周期綠色加工體系。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慶介紹了產業用紡織品及其相關后整理技術。作為橫跨諸多領域的多元化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未來發展及重點集中在戰略新材料、環境保護、基礎建設、應急公共安全、“軍民融合”相關產品5個領域。應用領域的拓展,也加強了后整理工藝的發展。后整理技術在產業用紡織品上的應用主要包括涂層、層壓、復合、浸軋4項技術,可賦予產品各項優良性能,如防水防油、阻燃、電磁屏蔽等,滿足不同產品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對中產協2018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并介紹了協會2019年的工作重點。她表示,中產協2018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一是強基礎,提高協會黨建質量、強化協會基礎建設、開展行業調研活動、完善統計運行工作、參與國家相關行業政策制修定、加強協會平臺建設;二是重創新,創新科技服務、健全標準體系、推進智能制造;三是促應用,推廣跨界融合、加強與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對接,融通推動行業發展;四是擴影響,拓展專業活動、加強行業交流。2019年,中產協將進一步加強平臺、科技、標準等方面建設,推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軍民融合,完善國際交流。
會議還審議并通過了中產協2018年工作報告、協會會費收支報告、協會會費收繳管理辦法修訂方案、分支機構管理辦法修訂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評議了2018年協會秘書處、秘書長工作,調整、增選協會副會長、理事。
經過選舉,增選宜禾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單位及馬金芳等25位企業負責人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單位及理事;增選江蘇佰家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左洪運等3家企業負責人為中產協副會長;審議通過了李昱昊為中產協副秘書長;為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王金非織造布有限公司頒發了2018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特別貢獻獎;對中國彈性非織造布研發基地等7家單位進行了中產協公共服務平臺授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出席會議并表示,自5月10日起,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關稅,6月1日起,中國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稅率,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發酵。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給紡織行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添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非貿易因素的摻雜,市場環境將會越加復雜。從一季度行業運行來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比較平穩,但4、5月行業形勢依舊較為嚴峻,國內產品消費量、產品出口量、原料價格均出現較大波動,行業發展呈現觀望性的下滑趨勢。無論貿易環境如何變化,中國紡織工業要堅持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積極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作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部分,更需要優先扶持和大力發展,希望行業內企業和相關機構積極應變,實現健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今年是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的一年,中美貿易摩擦也給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我國工業規模大,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多元化客戶網絡,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并創造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積極創新,豐富產品供給,實施智能綠色化改造,提高產品的質量效益,跨界融合促進應用,拓展了市場空間,實現了持續較高速度的增長,在促進紡織結構調整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企業要堅定信心,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掌握行業話語權,在關鍵技術創新、協同創新方面有更多進展;把握市場趨勢,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發揮產業用紡織品在替代傳統材料方面的較大潛力,支撐和引領國內消費趨勢;樹立質量優先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品牌競爭力,加強智能化、自動化改造,提高產品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并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對受中美貿易摩擦較嚴重的行業給與政策扶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在進行會議總結時表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已經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完整、應用領域最廣泛的產業體系,為我國紡織工業由大國向強國邁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當前,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改變了傳統產業和消費者的關系,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作為制造業與下游產業的共生體,產業結構從資源導向轉向消費導向,強調生產企業和下游應用領域的雙向連接和互動;產業發展從擴大增量到優化存量,從創新產品到創新應用,從制造經濟到服務經濟,從資本整合到產融結合;產業競爭力更是從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產業鏈、價值鏈的重塑、優化和再造持續不斷。盡管宏觀環境在不斷的變化,不確定因素在不斷的增加,但作為基礎性消費產業,作為涉及國民經濟諸多領域必需品的產業用紡織品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會改變。
李陵申表示,中產協未來的工作總體基調將集中在3方面。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新思想、新理念轉化為行業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二是提升服務水平,開展行業調研、政策訴求、產業融合、平臺建設、標準引領等專項服務;三是提升行業凝聚,在拓展應用領域的前提下更廣泛地擴大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行業外延,以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提升行業的凝聚力。
會上,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作了題為《高技術纖維的開發與產業應用》的主題報告。她表示,纖維材料發展關乎國計民生國家戰略,也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研究有機無機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滿足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高端裝備與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戰略需求;二是開發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為功能化、智能化纖維材料之內及工程化開發提供理論基礎,為前瞻性纖維研究和量大面廣纖維及防治產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三是開發環境友好與生物纖維材料,突破生物基纖維的綜合利用和性能提升,構建纖維多生命周期綠色加工體系。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慶介紹了產業用紡織品及其相關后整理技術。作為橫跨諸多領域的多元化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未來發展及重點集中在戰略新材料、環境保護、基礎建設、應急公共安全、“軍民融合”相關產品5個領域。應用領域的拓展,也加強了后整理工藝的發展。后整理技術在產業用紡織品上的應用主要包括涂層、層壓、復合、浸軋4項技術,可賦予產品各項優良性能,如防水防油、阻燃、電磁屏蔽等,滿足不同產品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對中產協2018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并介紹了協會2019年的工作重點。她表示,中產協2018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一是強基礎,提高協會黨建質量、強化協會基礎建設、開展行業調研活動、完善統計運行工作、參與國家相關行業政策制修定、加強協會平臺建設;二是重創新,創新科技服務、健全標準體系、推進智能制造;三是促應用,推廣跨界融合、加強與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對接,融通推動行業發展;四是擴影響,拓展專業活動、加強行業交流。2019年,中產協將進一步加強平臺、科技、標準等方面建設,推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軍民融合,完善國際交流。
會議還審議并通過了中產協2018年工作報告、協會會費收支報告、協會會費收繳管理辦法修訂方案、分支機構管理辦法修訂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評議了2018年協會秘書處、秘書長工作,調整、增選協會副會長、理事。
經過選舉,增選宜禾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單位及馬金芳等25位企業負責人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單位及理事;增選江蘇佰家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左洪運等3家企業負責人為中產協副會長;審議通過了李昱昊為中產協副秘書長;為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王金非織造布有限公司頒發了2018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特別貢獻獎;對中國彈性非織造布研發基地等7家單位進行了中產協公共服務平臺授牌。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