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非遺創新成果展在北京詠園開幕
在全國首家以非遺為主題的文創園區“詠園”在京城盛大開園之際,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與首創非遺創新平臺聯合舉辦的“中國紡織非遺創新成果展暨首創非遺設計創新展”在詠園瓊華樓展廳開幕。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北京市及東城區、首創集團等相關機構領導出席了首場參觀。
展覽以紡織非遺為主線,融合跨界非遺創新作品,主要來自華北、西南、華南、華中、華東、東北地區,涉及15省、市、自治區,共有70余家參展單位,1400余件展品。展品以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紡織非遺類服裝、服飾、傳統手工織布、織毯、扎蠟染藝術品,刺繡藝術品,家居用品,家居裝飾品,陶瓷、石雕、竹雕、木雕、民間傳統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等藝術精品傾情展出。展品以具有市場開發潛力、時尚氣息十足、體現生活實用性以及文化融合等非遺創新轉化特點為征集標準,并邀請知名設計師、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張義超為策展人。
展覽現場,觀眾們能夠看到在保持傳統技藝完整性、本真性的基礎上,非遺傳承人們開發的富有多元化、滿足市場不同層次需求的產品和相關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等衍生品。
展覽期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首創非遺總經理李躍與參展的院校、文創企業、設計師、傳承人在非遺傳承創新座談會上,針對非遺在傳承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解決辦法和具體建議以及好的經驗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孫淮濱副會長提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指示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應該以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為基礎,才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同時,他還認為非遺文化消費市場的供需關系中,目前更應該注重培養消費者的消費意識、能力和熱情,以消費需求推動產業與市場的發展,從而推動非遺文化消費升級,體現非遺文化自信。李躍針對詠園及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做了重點介紹,希望通過打造非遺文化空間及平臺,整合更多的傳承人、企業、院校、設計師資源,進一步完善非遺文化市場的產業鏈條,打造全新的非遺文化消費模式。
座談會上,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張曉黎教授、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金憓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胡迅副院長、云南昆明學院于涌教授、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工藝美術研究所袁姝麗所長等多所院校的代表們從不同角度對非遺產品的市場轉化的創新創研問題就行了探討,希望將非遺文化內涵真正植入到創新產品中,讓產品能夠“說故事”,增加它的傳播力和市場的滲透力。作為文創企業、設計師以及傳承人代表則普遍反應的問題是市場開發與渠道對接問題,希望展覽能夠真正發揮平臺作用,有效得到信息反饋,了解市場與消費者需求。
當前,弘揚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已成為我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任務。中紡聯非遺辦與首創非遺在之前良好的合作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打造此次紡織非遺創新發展的展示交流平臺,更成為中紡聯非遺辦整合資源渠道、積極探索實踐紡織非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的一次新嘗試。
作為全國首個非遺主題文創園區“詠園”,是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在北京首期落位的文創園,將以非遺為主、多業融合、魅力元素嵌入為發展主線,通過引入特色活動、行業論壇、非遺創新體驗、精品展會等,不斷為園區注入活力元素,提升非遺文創園區品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