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 你會買一雙虛擬的耐克鞋嗎?
今年五月份,多倫多的一位技術主管 Richard Ma 花費 9500 美元為他的妻子 Mary 買了一條裙子。
這條裙子造型別致,狀如斗篷,裙身銀光閃動,帶有微妙的彩色漩渦圖案。不過,這其實不是一條真實的裙子。
阿姆斯特丹虛擬時裝公司 Fabricant 完成了裙子的外觀設計工作,而生產區塊鏈產品的 Dapper Labs 公司將其打造成一件數字產品。Ma 在紐約區塊鏈峰會的一場慈善拍賣會上,于開源區塊鏈平臺 Ethereum 購買了這條虛擬裙子。裙子的穿著方式有些特殊,Dapper Labs 會為 Mary 拍攝寫真照,然后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給照片中的 Mary 穿上虛擬裙子,以便于她將美照分享到社交媒體上。
Mary Ma穿著丈夫Richard為她購買的虛擬長裙 | 圖片來源: Dapper Labs
作為一家區塊鏈安全公司的高管,Ma 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消費者。不過,竟然有人愿意將 1 萬美金花在一件數字服飾上,這也暗示著虛擬時尚新時代即將到來。
在科技界的某些領域,用戶花錢購買虛擬服飾,就像是逛商場一樣尋常。許多公司正在想方設法讓虛擬時尚成為主流。
這個未來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遙遠:Instagram 和 Snapchat 上,允許用戶改變外觀的應用程序非常受歡迎,Gucci 和 Nike 等品牌也開始使用增強現實技術,讓購物者無需出門就可以“試穿”鞋服。美妝公司更是憑借各類濾鏡,賦予用戶精致容顏。
虛擬時尚行業的下一步工作,是讓消費者相信,數字時尚也可以像實物商品一樣引起追捧。虛擬時尚可以讓購物者追隨潮流,而不必擔心浪費問題。這些產品還能為消費者贏得他們夢寐以求的社交貨幣——即社交媒體上的“贊”。此外,虛擬時尚還可以突破時裝設計的極限,因為我們并不需要把實物生產出來。
消費者可能永遠不會像對待真實產品那樣去對待虛擬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科技行業不會做出嘗試。
游戲世界帶來的啟示
虛擬產品在游戲界流行已久。《英雄聯盟》和《守望先鋒》等網絡游戲的玩家常常砸錢購買“皮膚”,為他們的英雄披上最新裝備。
由 Epic Games 開發的《堡壘之夜》是一款風靡一時的網絡游戲,在全球擁有超過 2.5 億用戶。據報道,這家公司光是銷售皮膚每月就可賺取 3 億美金。今年 5 月,耐克還推出了兩款專門為此游戲設計的 Jordan 虛擬運動鞋。
與游戲類似,社交媒體是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另一個虛擬世界。現代人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與日俱增。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Global Web Index)的一項研究表明,Z 世代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約為 3 個小時。而市場調研公司 Nielsen 在 2018 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成年人每天有一半時間花在社交媒體上。
風險投資公司 Betaworks Ventures 的合伙人 Matthew Hartman 表示:“極少有平臺能夠像《堡壘之夜》這樣,讓用戶花心思去裝扮他們的虛擬形象,不過 Instagram 也是這方面的佼佼者?!盡atthew 對很多社交媒體初創公司進行了投資,并對虛擬時尚技術十分感興趣。
極少有平臺能夠像《堡壘之夜》這樣,讓用戶花心思去裝扮他們的虛擬形象,不過 Instagram 也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Genies 是一家成立于 2018 年 11 月的虛擬形象服務商,其首席執行官 Akash Niham 表示:虛擬形象在 Z 世代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也為虛擬時尚帶來新機遇。作為 Snapchat 旗下 Bitmoji 的競爭對手,Genies 允許用戶依據本人或名人形象來創建屬于自己的數字克隆,并讓虛擬形象出現在通訊應用程序以及社交媒體上。
用戶可以使用各類被稱為“Wheels”的數字商品來裝扮自己的虛擬形象,Gucci 和 New Balance 等品牌正在向 Genies 支付費用,讓他們在平臺中植入對應品牌的商品。Nigam 表示,人們對裝扮虛擬形象有著濃厚興趣,未來幾個月,Genies 將在其平臺中加入更多其他時尚品牌的虛擬商品,并推出收費服務。
花錢購買 Gucci 數字商品來裝扮虛擬形象,與花費數千美金買一件貨真價實的 Gucci 裙子還是存在天壤之別。但 Nigam 認為,數字商品可以起到培養品牌忠誠度的作用:“有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買不起 Gucci,但她們可以在數字世界里過足癮,這是一個切入口?!?/p>
各大品牌紛紛進軍虛擬時尚領域
去年 11 月,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時尚品牌 Carlings,推出了售價為 10 至 30 歐元的 19 套虛擬服飾。購買服務的消費者需要提交個人照片,然后技術人員就會據此創建身著虛擬服飾的個人 3D 形象。
Vice Media 員工 Stefanos Constantinou 購買了好幾件虛擬服裝,他說虛擬服飾不會造成浪費,這樣他就能每天在 Instagram 上以新造型示人。
消費者穿著Carlings的虛擬系列服飾 | 圖片來源: Carlings
Constantinou 說:“我擁有一大堆鞋子,而且很多都只穿過一兩次,然后就放在角落里蒙塵。購買虛擬商品既可以曬出新造型,又不構成浪費,很是環保?!?/p>
這些虛擬服裝與 Carlings 的實物產品銷量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Carlings 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擁有 200 家門店,而且 Carlings 的產品都售價不菲。但 Carlings 首席執行官 Ronny Mikalsen 表示,他十分看好規?;a虛擬服飾。
他說:“我們每年都會向知名博主和網紅寄去大量的免費樣品,而這些人往往試穿一次就把它們擱在一旁,光是想想就覺得很浪費。而虛擬時尚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定制運動鞋品牌 Free Customs 創始人 Steven Vasilev 表示,虛擬產品還可能給運動鞋這類收藏品的造勢活動帶來方便。今年夏季晚些時候,Vasilev(綽號 Zaptio)將與游戲皮膚開發者 Chris Le,以及專業電子競技機構 Fnatic 的品牌總監 Benoit Pagotto,共同創辦一家名為 RTFKT 的虛擬運動鞋公司。
RTFKT 將出售價格為 300 至 3000 美元的定制運動鞋,而且每雙鞋都附帶有對應的虛擬版本。顧客可以選擇提鞋,或者委托我們為其保管實體鞋,然后使用虛擬運動鞋進行展示(虛擬運動鞋其實就是一個 AR 濾鏡,可通過 RTFKT 應用程序對其進行訪問)。
Vasilev 說:“社交媒體是運動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商業模式允許孩子們在無需開箱的情況下,展示他們新買的運動鞋。”
修復時裝生產流程存在的漏洞
Google、Apple 和 Amazon 等科技公司都擁有一支強大的 AR、VR 研究團隊,并為此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Instagram 也進軍虛擬時尚領域。Facebook 旗下的 Spark AR 工作室成立于 2017 年,致力于為 Instagram 的 Stories 欄目設計濾鏡和特殊效果。今年 5 月,工作室宣布將開放這項技術,允許任何人創建自定義濾鏡,雖然目前大多數濾鏡的功能是改變面部表情,但 Pagotto 表示:“最終,這項技術將允許用戶對肢體的其他部位,以及外部環境進行增強。一旦人們開始關注身體的其他部分,就會拉動對服飾或運動鞋等虛擬產品的需求?!?/p>
雖然虛擬世界前景廣闊,但畢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在邊緣中求生存,希望虛擬現實技術能成為主流。
一些設計師則從環保角度看待虛擬時尚,希望能夠借助這項技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Facebook 旗下虛擬現實硬件公司 Oculus 的法國設計師 Clement Balavoine,攜手 Adidas 德國總部數字時裝設計師 Janis Sne,成立了時裝品牌 Neuro Studios。過去幾年,兩位創業者一直在探索虛擬時尚。
制作一件虛擬服裝的過程圖 | 圖片來源: Neuro Studios
Neuro Studios 的產品包括多功能背心、高腰運動褲和短夾克等服飾,價格在 200 美元到 500 美元之間,每件服飾都是先進行 3D 模型構建,后再生產實物。雖然 Neuro Studios 只賣出了十多件產品,不過據 Balavoine 介紹,他們的現階段目標不在于盈利,而是為了證明可持續、以技術為驅動的服裝供應鏈行之有效。
Balavoine 說:“我們正試圖推廣一種新概念。因為我們發現,服裝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幾十年來都沒有改變過,而且這套生產流程極度浪費資源。虛擬時尚則要環保得多。”
一些品牌還利用虛擬形象對顧客的喜好展開調查。今年早些時候,紐約服裝公司 Claudette 在一個名為 Cade 的 CGI Instagram 角色上測試了一款產品,這個虛擬形象由初創公司 SparkCGI 創建。Cade 是一名金發碧眼、身穿 Claudette 圓領襯衫的“15 歲”網紅,她在 Instagram 上擁有 10 萬粉絲。Claudette 設計師 layan al-Dabbous 表示,虛擬時尚讓他們能夠在生產實物產品前,測試消費者對服裝的喜愛程度。
她說:“Cade 的粉絲很喜歡這款襯衫,而且一直發來私信,問在哪里能買到同款衣服。我甚至不知道有虛擬時尚這種東西的存在,不過 Cade 也證明,在未來,這確實是一個推廣服裝和測試消費者喜愛程度的好方法?!?/p>
Kerry Murphy 是 Fabricant 的創始人,也就是 Ma 給妻子購買虛擬服飾的那家公司。Murphy 說,虛擬時尚至少可以優化送樣流程。
Fabricant 最近為 VF 公司旗下的意大利品牌 Napapijri,制作了最新系列服飾的虛擬目錄。Napapijri 計劃在零售峰會上使用這些虛擬目錄。Murphy 說,虛擬服飾可以減少浪費,因為他們不必為每位客戶都派發實物樣品。
這種類型的技術已經被一些公司采用,比如 Ann Taylor,BetaBrand 和 Hugo Boss,這些公司在設計過程中使用虛擬服裝部分取代樣品,時裝供應鏈公司利豐也是如此。Murphy 說,一旦這項技術滲透到所有主流公司,他對時尚界能夠減少浪費持樂觀態度。
“設計行業很荒謬,讓我想起電影行業的過去,實行著人工切割膠片?!盡urphy又說道, “他們不斷地嘗試和犯錯,當數字工具來到身邊時,已經制造出大量浪費。 而如今使用數字目錄,我們可以重復使用、循環利用、更改模板、超前思考, 既省錢又省時。”
來源:華麗志 作者:Chavie Lieber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