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復材上半年凈利超3億,旗下碳梁生產線增至50條恐還不夠用
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8月19日披露2019年上年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36億元,同比增長28.51%,實現營業利潤3.60億元,同比增長46.93%,利潤總額3.57億元,同比增長44.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0億元,同比增長44.73%。
報告期內,以碳纖維及織物為主要產品的軍品業務實現增長31.38%,風電碳梁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38.65%。報告期內,公司收到基于相關業務的增值稅退稅4746.67萬元,也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有利因素。
觀察來看,光威復材主要業務碳纖維(注:含織物,下同)業務和碳梁業務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其中,碳纖維實現銷售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31%,占公司業務收入比重達到51%,重大合同半年度執行率達到48%,在實現連續穩定生產,保持合同平穩履行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盈利能力;碳梁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38%;預浸料業務受傳統體育休閑市場競爭激烈影響,復合材料制品和對外裝備制造受定制產品訂單下降影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預浸料實現銷售收入7289萬元,同比下降2%,復合材料等其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94萬元,同比下降22%。
業內人士認為,碳纖維是極具發展前景的新材料,由于優越的材料性能,在航空航天、風電、汽車、軌交設備等多個領域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未來隨著應用領域的深入和拓展,碳纖維和復材需求將實現多點增長。
而報告期內,光威復材也繼續在戰略高度強化碳纖維業務的產品規劃和市場開發,T800H一條龍項目、M55J項目、CCF700G等有關科研項目或驗證均在有序推進;目前批量供應的碳纖維產品保持及時穩定交付;建設中的高強高模碳纖維(M40J級)生產線在承擔國家有關項目的同時,啟動了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市場開發;同時,公司在民用碳纖維領域持續強化研發投入和資源,根據目前市場民用碳纖維的行業狀況,開發生產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民用碳纖維(T700S級)已經開始投入市場并得到市場有效檢驗,在豐富公司產品線的同時,為募投項目產品市場開發和產能消化提供了有效保障,并希望能夠為逐步成為公司的重要收入和利潤來源;除此以外,公司還將在包頭投資建設低成本的大絲束碳纖維產品,以滿足公司碳梁業務以及未來碳纖維在民用領域應用開發對低成本碳纖維的需求。
太平洋分析師馬捷介紹,光威復材自2016年開始批量供應VESTAS碳梁,2017年實現收入2.61億元,2018年實現收入5.21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38.20%,實現了高速的增長。2018年碳梁業務毛利率達到21.88%。預計光威復材的碳梁業務需求仍保持強勁,未來兩年風電業務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速,分析來看:
(1)光威復材碳梁產能持續擴產:2018年公司有30條碳梁生產線,目前已經增加到50條(其中10條新建尚未投產);
(2)2019年碳梁原材料大絲束碳纖維用量增長較快:根據公司投資者關系活動披露,2018年光威的大絲束碳纖維用量約4000噸,2019年大絲束碳纖維采購量估計約5000噸,增長幅度顯著;
(3)VESTAS需求強勁,公司加深合作,占比有增長空間。VESTAS訂單裝機容量增長趨勢不減,碳纖維總需求量將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光威復材與VESTAS前述合作諒解備忘錄,就協調碳梁業務全球產業布局和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達成初步意向。目前公司供給碳梁占VESTAS總需求量的約20%,仍有增長空間。
(4)包頭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帶來長期需求增長。包頭市將為VESTAS提供風場或訂單從而拓展其在國內市場,并采用公司生產的大絲束,從而帶來新的市場需求。
(5)T型碳梁新產品進入性能測試階段。2018年公司采用拉擠工藝成功開發出T型碳梁,成為全球首創,目前進入性能測試階段,未來可能成為新的增量。
馬捷認為,光威復材作為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企業,具備全產業鏈布局,并覆蓋軍工和民用兩大板塊,未來將充分享受下游軍民領域需求增長的紅利。基于公司T800產品未來將通過軍方驗證并批量生產、包頭大絲束產能擴張將拓展民用工業領域應用的判斷,預計公司在3年后業績將上又一個大的臺階,預計光威復材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約為4.83億元、6.14億元、7.6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光威復材是我國最早實施碳纖維國產化事業的民營企業,公司是專業從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碳纖維核心,以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鏈上下游應用領域為主線,以多年的技術研發和積淀形成的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工藝制造能力為支撐,形成了從聚丙烯腈原絲開始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高性能預浸材料、到復合材料部件和成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盈利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