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聚力紡織非遺,提升非遺傳承專業服務能力
“開啟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新時代”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在11月2-4日于云南昆明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上,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來自協會、院校和企業的代表圍繞非遺在新時代的價值和力量,提升非遺傳承的專業服務能力。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對過去幾年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讓非遺保護工作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時代。在這樣重要的時間節點,必須充分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豐富思想內容,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融入現代生活。他進一步提出,“希望通過紡織類非遺組織力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重大歷史事件和時代主題中不斷再造,讓非遺成為搭建促進各民族溝通的文化橋梁,讓中華文化之音更好地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的鮮明標識”。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司長曹學軍從紡織工藝視角探討如何做好紡織非遺傳承和紡織傳統工藝振興。他強調,紡織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紡織工業發展的基石,在建設紡織強國、助力新農村建設、深化扶貧攻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進一步提出了三點建議:統籌相關政策,促進非遺項目和傳統工藝示范培育、產業轉化、市場推廣;加強融合對接,建設完善的紡織非遺傳承產業鏈,擴展傳統工藝產品;完善平臺功能,統籌發揮時裝周和博覽會的優勢,提升非遺傳承的信息共享和專業服務能力。
作為北京市國有企業的代表,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松平表示,在文化產業發展非遺創新性保護和傳承方面,首創集團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在集團文化產業板塊中,為推動非遺創新發展,特設非遺主題產業園區,導入文化產業基金,投資孵化項目,推進非遺文創IT和內容生產,構建產業生態圈。同時,集團在昆明也已展開一系列的戰略布局,從城市投資建設,城市生態環保,城市商業格局三大方面為春城賦能。未來首創集團將陸續引入環保、文創非遺和大健康產業,助力提升昆明城市價值。
昆明學院校長黎素梅強調,高校作為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平臺,必須充分發揮學科資源優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培養方面積極作為。近年來,昆明學院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對云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分類整理,數據庫建設,傳承人方向培養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性保護和融入產業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做了《開啟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新時代》的主旨報告,他對目前紡織非遺事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首先,紡織非遺事業在環境建設、傳承鏈條和推廣體系形成以及平臺塑造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創造性轉化、開拓市場渠道、提升消費動力、平衡發展紡織非遺事業等。除此以外,高勇還提出紡織非遺發展的四個要點,與時俱進,全新構筑傳統文化;與時尚相融合,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與經濟機制相協調,構建相互依存和共同推進的產業平臺;與現代消費相結合,擴大市場空間。最后,他表示未來紡織非遺的傳承工作將從規劃部署、行業資源整合、平臺建設、鄉村振興和跨界融合等方面展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