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棉花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中小紡企積極產銷
進入11月棉市出現轉機。以江蘇鹽城為例,盡管新年度本地棉花資源不多,但有各種購銷方式行走在市場,如外出包廠收購或合伙經營,或將外地籽棉收購運回本地加工用棉售籽等。
涉棉相關產品報價都呈上行態勢。籽棉收購方面,霜前3級白棉價格6元/公斤以上(衣分38%、一致性較好、水雜不超標),突破期初5.6-5.8元/公斤價位,且量大可面議。皮棉價格方面,也有最高近千元增漲,議價氣氛濃郁,11月14日鹽城3138公檢皮棉報價超13000元/噸,比月前低谷時上行600-700元/噸。棉紗價格方面,也有300-500元/噸調升。棉副方面,由于年度經營進入淡季有關,鹽城棉副主產品之棉粕、棉短絨、棉殼量產下行,下游因時入初冬,養殖業需求進入縮減期,但相關產品報價依然居高,棉粕價格2700-2900元/噸、棉籽也在2.20元/公斤左右。
基于這種市場行情,江蘇同其地地區一樣,棉市呈祥,一改此前疲軟之態。據了解,雖一些企業訂單并不及預期,但面對升市朝陽依然信心倍增,各中小紡企也明顯提高開車率。業內人士分析,到11月上旬初鹽城大豐和東臺及南通啟海等地紡企平均開車率比兩月前提高5-10%。
據悉,抓住市場轉晴機遇組織高效產銷的是上半年至8-9月棉價大降時庫存原棉較多的紡企,這些企業曾經面對突然高企的原料成本不知所措,如今市場出現轉機,企業自然抓住不放,積極產銷。鹽城大豐某公司9月中下旬購買的棉花原料均價14000元/噸以上的庫存達2000余噸,壓力之下企業愁云籠罩。
眼下企業滿負荷生產,期待在市場轉機中消化虧損。另據了解,在美國市場受阻下,內地眾多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積極面向國內及亞歐等“非美”市場尋找開拓商機,取得一定市場,為企業生存發展注入活力。當前一些內地紡企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的市場已帶來生產業務,這也成企業生產轉機加速的又一因素。
市場考驗再無常,終會為多能善變者帶來出路。雖這些年棉市不盡景氣,效益不盡人意,但執著堅持的“棉花人”依然在路上,風來擋雨來讓,續寫產業發展歷史,努力追求企業經營最佳效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