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著眼開店,跪著賣貨!“中國版UGG”,讓老人瘋狂排隊的三大殺招
實體店真的不行了嗎?
近幾年,“實體店不行了”的傳言不絕于耳。越來越多的店都處在倒閉的邊緣。各大品牌的線下門店加速關閉,仿佛從側面印證了這些說法。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一定,就像馬云說的:不是實體店不行了,是你的實體店不行了。
有一個成立僅僅5年的品牌,實體店鋪從0開到全國數千家,并且每個月還在持續開店,品牌創使人還說:“我開店都是閉著眼睛開。”
看似狂妄的語言,卻自有他的底氣。
這個品牌就是主打“專業老人鞋”的足力健,公司成立不到5年,就攻占了老人鞋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全國甚至國外都擁有無數鐵粉。
足力健的創始人張京康在成功創立足力健之前,也經歷過失敗,2010年他創業失敗,負債3000萬,相當于現在的3個億。
每個月至少20天,走訪到全國各地市場,每天工作12個小時。
從創業失敗,到如今閉著眼睛開店。張京康通過十幾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一套成功的打法。
前段時間,刀哥和足力健創始人張京康聊了聊,還原了他打造足力健的整套邏輯。
跪著找痛點:
從黑河到海南,摸了上萬只腳
在足力健第一款老人鞋產品誕生之前, 張京康親自到一線,給自己當產品經理。
他在一件事兒上死磕了很長時間:什么是真正的痛點?
我們都知道老人們都面臨著買鞋難、穿鞋難的問題,但做老人鞋真正的痛點是什么呢?
張京康發現老年人的腳會發生三大變化。
1.腳前后變寬,腳背變高,腳變長了;
2.趾骨變軟,大骨頭塌陷,腳踝骨變脆,有骨刺;
3.腳上皮膚有腳墊,后跟容易龜裂。
了解這些表象問題,才能對癥下藥。
挖掘用戶的真實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張京康是如何找到這些痛點的呢?
張京康找痛點是的秘籍是:跪著找痛點。
為了找到老年人穿鞋痛點和需求,張京康專門成立了用戶研究中心。
帶著員工挨家挨戶走訪拜訪各地老年人,從最北漠河到海南三沙,最西新疆到最東撫遠,走遍全國。
親自跪下來,摸了一雙又一雙老年人的腳,最笨的方式去量腳。
摸了上萬雙腳,才找到老人穿鞋的真實痛點,2015年足力健根據全國采集的5000多個數據,研發了適合全國80%老人的腳型的鞋楦。
針對老人穿鞋擠腳、磨腳的痛點,做出了“足力健動力鞋”,主打“穿上不擠腳,出門不打滑”,最終一年賣了幾十萬雙。
足力健曾經冬天專門做了一個鞋叫熱能鞋,主打:冬天要穿熱能鞋,保暖的鞋,最后卻失敗了。
最后根據用戶調查,發現老人足底血液不暢,到了冬天,腳會變涼。老人真正需要的不是保暖鞋,而是雙不凍腳的鞋。
根據用戶調查,都說羊毛保暖,于是便開始打造一款不凍腳的羊毛鞋。羊毛的好處在于,既解決了凍腳的問題,又是一個用戶可以感知到的價值點。
不僅僅是做鞋子,做襪子也要找準用戶的痛點。
對于一些老年用戶來說,真正想要的是一雙不勒腳脖子的同時不會掉的襪子。
針對這個痛點,足力健做用全部的精力死磕襪子的襪口,而不只在傳統襪子的花式和版型上下功夫。
針對老年人一到秋季和春季腳跟裂,腳跟裂就腳疼的痛點,足力健還特意在腳跟做了凝膠設計,舒適還能保濕。
張京康說:“解決不了關鍵性痛點,用其他十個優點來滿足都沒有用。”
在尋找用戶真實痛點的過程中,張京康早就把用戶當做親人和朋友,他尋找的不是一個產品的痛點,而是一個群體的痛點。
張京康是真正心系這個用戶群體,所以不管他做襪子、鞋子還是未來做老人按摩椅等任何老人用品,都能成為爆品。
讓用戶決策,引爆用戶參與感
張京康說:“做足力健以來,我一直在死磕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以用戶為中心?”
怎么搞定這些老人,足力健給出的答案是:對他們“言聽計從”。
讓用戶成為一切的中心,選品、渠道、甚至代言人全都讓用戶參與進來,做決策。
客戶不斷需要新的產品,但是誰也沒法保證新品能夠讓消費者滿意,但張京康可以,因為他的產品在上市之前就已經經過了消費者檢驗。
每當要出新品的時候,他們便會請來一些老粉和用戶進行產品體驗茶話會,讓他們投票選擇款式和顏色。
這種茶話會,足力健每年都要在全國開上100多場。
而問卷調查只是表象,這些人走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最關鍵的時刻。
他們會放一些產品讓參加調查的人免費領取,他們拿走最多的那一個款式,才是最終要上市的產品。
張京康說:“一個產品白送都沒人要,怎么可能賣的出去。”
立項、打樣、試穿后,再根據用戶反饋,再不斷改進顏色、款式、質量,而且產品出來后創始人要親自擔任首席體驗官,先體驗再上市。
不光上市什么產品讓用戶決定,足力健連開店開在哪里,都讓用戶決定。
做產品最困擾創業者的就是流量,足力健最開始也是隨大流把店鋪開在商圈,可是最后賠的很慘只能關店。
最終足力健選擇把店鋪開在超市里。
這也是用戶調研的結果,首先,超市是老人生活中最常去的地方之一,他們去超市的目的就是購物;另外,很多老人認為,超市里的品牌可信度更高,甚至有老人對他說:“把店開在馬路邊,一看就是爛貨,有本事開在超市里頭。”
所以在2016年1月,張京康在鄭州開了第一家店。同年7月份,開始全國招商,至今店鋪實現縣級以上市場100%覆蓋,并且走向了海外。
除了產品、店鋪位置讓用戶決定,就連代言人、營銷方式、廣告投放渠道都是用戶決定的。
不管現在的流量明星是誰,目標群體不喜歡都沒有意義。
足力健的代言人是“國民媽媽”張凱麗,這是在用戶調查中呼聲最高的;不管互聯網多火,老年用戶最信任的廣告渠道還是央視,那廣告就在央視投放;用戶覺得足力健應該冠名養生堂,那就去冠名。
用戶研究中心,目的就是研究用戶,一切圍繞用戶研究,讓用戶做決策,再通過不斷升級、迭代,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產出爆品。
張京康說:“足力健老人鞋能走到今天,就是圍繞用戶思維,沒有任何捷徑可言,也從未給自己留過任何退路。”
“閉著眼睛開店”的秘密武器:
把店鋪做成爆品
足力健還有一個最強悍的招數:把實體店做成爆品。
在產品為王的年代,大家都在鉚足了勁做產品,但也很容易忽略了對渠道的精細化打造,用打造爆品的邏輯來打造店鋪需要三大殺招:
第一殺招:打造流量產品,讓用戶買得“值”
老年人買東西,就想買一個“值”。
怎么才能讓用戶覺得產品買得值,一是體現在價格上,二是體現在產品上。
足力健專門研發了49元的足力健老人和10元3雙的足力健老人襪,作為爆款引流產品。
足力健的凝膠襪,采用全球獨家的工藝,10元買到3雙50元品質的襪子,用戶自然是覺得“值”。
作為引流產品不僅是價格要超值,在產品上也不能大意。
像足力健的羊毛鞋,為了選好的羊毛,張京康還親自去了全球羊毛加工重地——河南焦作,兩個月去了15次。
通過在供應鏈上的嚴格把控,讓老人們用三百多塊錢,買到國際大牌幾千塊錢的品質。
最終這雙鞋徹底火了,從東北火到廣州,成為超級爆品,一直斷貨,被網友稱為“中國版UGG”。
高頻的流量產品可以提升口碑,讓產品持續不斷地被用戶認可,快速促進用戶裂變,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流量,對打造爆品店鋪來說也是值的。
第二殺招:銷售“七字咒”,讓服務超預期
解決了產品值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服務超預期。
足力健的服務有個獨特之處,特有的“問、拿、跪、摸、試、買、送”服務七字咒,為用戶提供更細心、更親切的服務。
詢問用戶需求,拿來推薦產品,單膝跪地服務,親手摸用戶的腳、試穿、購物、迎送,一套完整的服務流程。
張京康說,老年人一進店里,先摸他的鞋,一摸就知道鞋是不是擠腳;摸腳后跟,若是抖肯定是腳跟疼,前面有沒有變寬、足弓有沒有塌陷不塌陷,手摸過就知道了。
怎么會有人愿意跪著摸老人的腳呢?
張京康說:“給員工什么價值的福利,員工會給顧客什么水平的服務。”
七字咒服務是足力健爆款店鋪的核心競爭力,為用戶體驗保駕護航。
第三殺招:細節處強口碑,提高復購率
打造爆款店鋪還有最后一個步驟,就是在細微之處,感動用戶。
當顧客買完鞋后,讓用戶先別急著走,詢問一下穿了一年的鞋,有沒有開膠了、斷底的問題,可以拿過來換雙新的。
誰不想免費換雙新鞋呢?用戶再換鞋的時候,就是又一次進店。
用戶走的時候告訴他,看看小票上的積分有多少了,積分多少下次買的時候就能抵多少現金。
僅僅是積分這個小改善,就能讓復購率提升30%,這比專門做營銷獲客效果要好的多。
無論是產品、服務、和承諾積分,都是店鋪的爆品,當這些組合起來,這個店鋪就是一個完整的爆品。
刀哥點評:
這幾年,實體店的確遭遇了最黑暗的時光——增速下跌、經營者關店止損、拓店計劃不達預期等現象頻出。
不絕如縷的唱衰聲給實體商業蒙上了一層陰影,但與消費者年輕化和消費升級相對應的,消費者對購物體驗和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其實也是實體店增量的一個大好時機。
從以市場為核心,到以做顧客為核心;從蒙眼做產品,到讓用戶做決策;從開一家開一家關一家,到如今閉著眼睛開,張京康用6年時間。
張京康說:“沒有什么實體唱衰,傳統下滑,今天這個時代,所有的傳統產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眼里沒有錢,只有產品;沒有對手只有顧客;把一切細節做到變態級,這些你敢嗎?
來源:金錯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