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凈零碳排放”:國際巨頭爭相承諾背后喜憂參半
然而,由于全球目前尚沒有明確路徑可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這使得國際巨頭特別是傳統能源、資源類企業的“凈零碳排放”承諾是否會成為“一紙空談”,令人擔憂。
對于全球氣候治理而言,2020年可謂是一個新元年。
2015年前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確立了今年以后的全球氣候治理新機制,意味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進入了新一階段的實質考核。受此影響,包括BP集團、力拓集團等在內的國際巨頭企業近期爭相表態,力爭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
“凈零碳排放”是指實現二氧化碳消除量完全抵消排放量。然而,由于全球目前尚沒有明確路徑可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這使得國際巨頭特別是傳統能源、資源類企業的“凈零碳排放”承諾是否會成為“一紙空談”,令人擔憂。
油企“凈零碳”之爭
今年2月份,BP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陸博納(Bernard Looney)通過宣布一則“全新使命”完成了首秀。
根據集團披露的相關公告,BP集團設定了10個具體目標,希望于2050年或更早時間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這10個具體目標中有5個與BP集團自身密切相關——第一,該集團所有業務計劃于2050年或更早時間實現凈零碳排放;第二,到2050年或更早,該集團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碳凈絕對值為零;第三,該集團出售產品的碳強度計劃于2050年或更早降低50%;第四,該集團所有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加工基地將于2023年安裝甲烷測量裝置,并將運營過程中的甲烷排放濃度降低50%;第五,該集團逐步增加對非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的投資比例。
“世界上的碳預算有限,并且很快就會用完,我們需要迅速過渡到凈零碳。”陸博納稱,BP集團為此將從整體組織架構上實現根本轉變并始終保持其在轉型中的承諾。
油氣行業的特殊性,導致油氣企業成為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中最敏感的一類企業。BP集團的油氣巨頭身份,加上其公布的相關目標缺乏具體實施規劃,使得該集團的“勃勃雄心”受到質疑。
“凈零碳排放的承諾,意味著BP未來要改變油氣主導的業務結構。”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該集團的凈零碳承諾需要倒逼其實現業務和運營方面的轉型,但轉型過程中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兼顧卻并非易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18年,BP集團曾宣布計劃每年投資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用于拓展現有的可再生能源業務規模,并加強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生物燃料、碳足跡、儲能和信息化方面的技術儲備。但同時,該集團仍計劃在未來提升油氣產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財報中,BP集團的業績出現下滑。財報顯示,該集團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873.97億美元,同比下滑6.81%;實現凈利潤40.26億美元,同比下降57.09%。與2018年相比,BP集團去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降幅均擴大。
不過,BP的“凈零碳排放”承諾則加劇了歐、美油企的分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宣布“凈零碳排放”承諾的油氣企業多以歐洲油企為主,包括BP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等。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油企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的“冷淡”。據《中國能源報》援引媒體報道稱,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明確表示,不會跟風凈零排放目標,仍將繼續致力于減少其自身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盡管這些排放量僅占化石燃料污染的10%。
業內專家指出,2018年至2020年,歐洲和美國石油巨頭公司走出了不同的低碳發展戰略:歐洲油企選擇以新能源業務發展為主的低碳發展戰略,并列入投資預算;而美國油企選擇以提高生產效率來減排,并未給低碳能源予以投資預算。
需注意的是,國際油價等外部因素也將一定程度上干擾低碳發展。如油價下跌或將刺激油制品使用,增加“零碳排放”的挑戰性;低油價或阻礙新能源技術的商業化,影響企業投資積極性。
巨頭迎難而上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盡管“凈零碳排放”之路并不好走,但眾多國際巨頭公司仍選擇迎難而上。
3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鐵礦石企業力拓集團處了解到,在宣布斥資10億美元投資于碳減排項目后,該集團將于今年5月份進一步召開ESG(環境、社會、治理)研討會,屆時或公布10億美元投資的范疇和細節。
今年2月底,力拓集團發布《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報告》,并宣布未來五年投資10億美元開展減排項目。該集團制定的目標顯示,其計劃到2030年,碳排放強度較2018年減少30%,碳絕對排放量較2018年減少15%以及到2050年實現運營業務凈零排放。
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夏杰思(J-S Jacques)表示,“氣候變化是一項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各行業和整個社會共同采取行動。新技術、伙伴關系和有效的政府政策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對此,該集團將上述氣候目標納入集團首席執行官的業績目標,與其短期激勵計劃(獎金)掛鉤,且這些要求也已納入執行委員會各級相關成員和其他高管的年度業績目標。
“但目前全球尚沒有明確路徑來保證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夏杰思也指出,“凈零碳排放”的遠景非常清晰,可路徑并不明確,既需要繼續著力減貧和創造財富,同時又需要就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采取行動,是一個復雜的權衡。
與傳統能源、資源類企業相比,新能源企業有望成為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先鋒隊。
3月中旬,國內光伏公司隆基股份宣布加入RE100綠色倡議,承諾最晚2028年實現在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及運營所需電力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RE100綠色倡議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發起,聯合蘋果、谷歌、Facebook、可口可樂、微軟、飛利浦、高盛等全球企業,加速實現全球電網零碳排放。而加入RE100的公司,須承諾不晚于2050年全部使用綠色電力。據悉,風電企業遠景集團、光伏企業晶科能源此前都已加入該倡議。
隆基樂葉董事長助理王英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隆基股份2016年以來已經開始在云南、馬來西亞等水電為主的區域生產光伏產品。
不過,即便是新能源企業也面臨著現實困難——電網的電力結構,是影響用電企業電力種類的客觀因素。
“我們可以通過購買綠證、自建光伏發電站等方式來沖抵電網電力結構中的非綠色電力部分。”對此,王英歌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