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借疫情契機探索中醫發展模式
今年以來,中醫藥在疫情防治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預防肺炎和緩解輕中度患者病情上。中醫蘊含著中國醫學幾千年的傳統智慧,在新時代中需探索更適合的發展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關注到了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疫戰役中的獨特優勢。她在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提案中提出了關于發揮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建議。
在提案中,翟美卿主要有三點建議:一是利用中醫中藥在扶正祛邪方面的優勢,制定預防方案;二是立足中西醫優勢互補,發掘中醫藥防治疫病的方法技術,加強基于經典名方的中藥新藥研發;三是以此次疫情防治為契機,探索適合中醫的發展模式,完善利于發揮中醫藥治療作用的運行和管理機制。
翟美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針對中醫在防治疫情中的獨特優勢、中醫目前的困境以及企業與中醫發展三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發揮中醫防控優勢
《21世紀》:從臨床來看,大批輕度和中度的病人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式下出現好轉或治愈出院。如何看待中醫在疫情防治中體現的獨特優勢?
翟美卿:中醫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中醫藥防治傳染病,注重增強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注重維護整體平衡,這使得中醫藥在應對那些病因不明確、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物的傳染病時,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提供了不一樣的防治策略。而且,中醫在預防方面有獨特優勢。
中醫理論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寒濕引起的,潮濕的空氣是病毒傳播的載體,病毒最怕“火”,也就是怕一定的干燥和溫度。依據中醫理論,在居家環境中,尤其是人群聚集的辦公場所,保持一定的通風和干燥,病毒就會失去傳播的載體,可以達到理想的預防效果。
《21世紀》:與西醫相比,中醫的優勢體現在何處?
翟美卿:從這次新冠疫情防治效果來看,中西醫各有所長。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中,一批新型經典治療方案,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面推廣的“清肺排毒湯”、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推薦的“肺炎1號方”均取得顯著的療效。臨床數據和案例表明,中醫藥對于緩解患者癥狀、延緩或者減少輕癥發展成為重癥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西醫在檢測,治療重癥、急癥方面效果更明顯。因此,我認為,既要發揮西醫在檢測和重癥治療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重視傳統中醫在疫情防治方面的獨特優勢,兩者相結合,我們一定能打贏新冠肺炎防控的最終勝利。
探索中醫發展新模式
《21世紀》:目前社會上許多人對于中醫的療效或理論基礎有質疑,認為如“連花清瘟膠囊”、“肺炎1號方”等在我國疫情防治過程中已取得顯著療效的中醫藥未做過“雙盲試驗”,無法確定其有效成分。這是否算是一種簡單套用西醫的病理學和診斷學標準來評價中醫藥的做法?
翟美卿:中醫有自身的標準和評價體系,簡單套用西醫的標準來評價中醫,肯定是不客觀、不科學的。事實上,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治療中,中醫發揮了重大作用,并有著顯著的療效。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3月在武漢舉行的發布會上披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目前已有臨床數據和案例可以驗證,中醫藥對于緩解患者癥狀、延緩或者減少輕癥發展成為重癥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中醫的獨特功效。
《21世紀》:怎么樣看待目前中醫藥遭遇的困境?
翟美卿:中醫學目前遭遇的困境主要有四個方面:中醫教育日益衰退;中醫醫院西醫化傾向明顯;中醫科研與中醫思維相悖;中醫藥行業管理淡化。中醫學遭遇困境的原因與中醫本身的發展完善滯后等因素有關,因此,應加大對傳統醫藥的宣傳和扶持,規范中醫高等教育,推行中醫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以幫助中醫擺脫困境。
《21世紀》:新冠疫情是否能成為擺脫這種困境的轉機?
翟美卿:此次新冠疫情防治中,中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讓國人有一次重新認識中醫藥作用的機會。因此,我在提案中建議,以此次疫情防治為契機,探索適合中醫的發展模式,完善利于發揮中醫藥治療作用的運行和管理機制。
一是針對中醫發展進行學術大討論,改革中醫管理體制,做好中醫發展的頂層設計,使中醫能享有和西醫相同的學術地位、政策管理地位。
二是在全國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大中小型醫院開展試點,用傳統中醫學的理論方法診療,不是簡單套用西醫的病理學和診斷學治療,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中醫診療體系。
三是制訂中醫藥學的科學標準,并使它逐步成為國際遵循的唯一標準,奠定中醫中藥的世界地位。
《21世紀》:疫情期間,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設立了專項抗疫基金,積極支援抗疫。企業在抗擊疫情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翟美卿: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做了大量工作。疫情初期,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設立抗疫專項基金,支持全國各地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21世紀》:香江集團在2016年年會提出將以健康社區中心、療養院和健康產品三大板塊全面對接“健康中國”戰略。如何評價企業在中醫發展模式中的角色?
翟美卿:企業是中醫發展的重要推動方,企業的參與,能幫助實現中醫藥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和落地。反過來,中醫藥研究成果產業化后產生的利潤,能反哺和推動中醫藥研究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可以說兩者互相促進,相互推動發展。
(作者:南方財經全國兩會報道組唐唯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