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進出口大概率負增長 我國外貿企業正加緊“兩手”備戰
編者按:
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產生了深刻影響,更是對紡織服裝行業帶來巨大沖擊。面對外貿受阻、內需不振、銷售下滑等一系列挑戰,行業、企業在頂住巨大壓力的同時,也開始了不同方式的自救與突圍,臨危尋機。
如何應對百年未遇之變局,在迷霧中尋找出路,重新激發活力?此刻,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識變明勢、堅定信心,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是疫情之下中國紡織工業創新再出發的逆襲之路。
戰勝疫情,再踏征程,信心不能減,紡織強國目標不能變。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透過變化看本質,遵循趨勢找方向,《中國紡織》雜志特推出“抓機遇 定信心”系列專題報道,著眼外貿和內需兩個市場,從行業、企業不同維度出發,把脈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好對癥下藥,提早籌劃,蓄勢高質量發展。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從供給到需求,從經貿到政治、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在經受巨大壓力。全球貿易合作幾近停擺,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不斷累積,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最長的紡織服裝產業首當其沖,受多國封關、封境、封城等諸多限制,訂單大量減少,甚至暫停、推遲交付或取消,我國外貿企業損失慘重。
6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我國5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3.3%,增速由正轉負,進口金額同比下降16.7%,跌幅較上月擴大 2.5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629.3億美元,較上月增加約176億美元。其中,今年前5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1.29萬億元人民幣,下降9.8%;我國對美國出口下降11.4%;自美國進口下降4.5%;對美貿易順差6425.5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4.5%。
相比前四個月,雖然5月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景氣度有所回升,但仍大幅低于榮枯線。
“4月出口強勁主要是執行前幾個月的訂單,5月也有一部分之前的訂單,但數量并不是特別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隨著歐美等國家經濟重啟,外需應該會改善,預計6、7月份訂單會有所上升。”特別是,國內防疫物資出口增速顯著加快對出口回落帶來一定的托底作用。海關總署數據顯示,5月1日-16日,我國防疫物資出口額達到632億元,超過4月整月的600億元出口額。
不過,對于今后一兩個季度的外貿出口,仍有不少專家持慎重態度。畢竟,疫情發展態勢和中美經貿關系變化是影響中國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客們不斷“推責”、“甩鍋”,極大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地緣政治沖突,全球經濟格局出現了不可預估的變化,一些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重大風險點不斷積聚,全球經濟衰退的信號不斷釋放。此外,因“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多國抗議活動,這些都給疫情之下的世界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對此,中銀國際證券在報告中預測稱,2020年中國進出口金額大概率出現負增長,但降幅弱于全球平均。
疫情之下,國內很多外貿企業或“共享訂單”抱團取暖,或轉戰國內市場積極布局,或線上突圍分解壓力……主動化解壓力,洞悉商機。盡管目前各國疫情形勢的好轉,部分國家也開始解除“緊急狀態”,逐步恢復常態,對此有關專家強調,盡管短期國際經濟復蘇不容樂觀,但外貿企業必須要及時調整市場方向和產業結構,多元化布局來轉化風險。
國際貿易幾近擺停
外貿出口遭遇“寒流”
正如國際紡聯在4月下旬開展的第三次針對非洲、美洲、亞洲、歐洲(包括土耳其)等地區600家企業參與的新冠疫情影響調查所提及的,此次疫情來的危機是全球性的,一度全球40多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幾乎所有地區的企業都遭遇了大量訂單的取消和推遲。紡織服裝行業更是在供需兩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外貿企業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苦不堪言”。
作為針織毛衫出口的重要集群地,東莞大朗鎮集聚著上千家外貿出口企業。受疫情影響,一些外貿經銷商為清庫存,成本三四十元的毛紡品虧本甩賣給,現在兩元/件都能買一件便宜的出口毛衫。
“我們年產量是1000萬件,今年海外訂單取消的就有700萬件。”曾為Zara代工生產針織衫的一家東莞針織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由于海外訂單的減少,工廠70%到80%的工人都已經放假了。“盡管周邊也有幾個企業在開工,但基本上都是在消化年前訂單,大部分都無單可接,甚至轉向內銷了。”
受疫情影響,不光是中小企業,就連申洲這樣的大企業也飽受訂單減少的“痛苦”。“H&M、ZARA、Old Navy、沃爾瑪等國際品牌都在取消訂單。公司的貨發到越南,品牌都不接收。我們現在也很迷茫,因為就在前幾天,車間還是一片火熱,運布車都不夠用。而似乎在一夜之間,訂單突然就消失了。”國內一家大型代加工服裝廠老總無奈道:“今年的淡季比往年早到了兩個月,單子取消,即便沒取消,也有些讓人束手無策。如果趕著做了訂單,怕后續被暫停取消;如果不趕著做,又怕交期來不及。”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Zara、H&M、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等這樣與中國代工廠緊密合作的各大國際品牌紛紛相繼關店、退單或延遲交貨。“我現在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從關注國內疫情數據,變成了緊盯國外疫情數據。”于是,很多紡織外貿人紛紛自嘲道:訂單不是被取消,就是在被取消的路上。就連面料之都的柯橋,以前中國輕紡城每天都有超十萬人次的流量,而今年開業十天卻只有一萬。
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降幅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時的水平。1~3月,行業對美國、日本、歐盟、東盟和非洲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同比分別下降29.2%、16.8%、14.3%、13.1%和11.7%。盡管4月以來,得益于存量訂單的完成,以及各國對口罩、防護服等需求的激增,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降幅快速收窄。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為666.2億美元,同比減少10%,降幅較一季度收窄8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為373.1億美元,同比增長2.9%,4月當月出口146.2億美元,同比增長51.1%;服裝出口額為293.1億美元,同比減少22.3%,4月當月出口67.4億美元,同比減少27.7%。
盡管目前疫情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得到了有效控制,西班牙、德國、奧地利、丹麥、捷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已相繼表示將放寬因應對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封閉措施。但截至5月17日,美國48個州進僅部分重啟;巴西或成下一個疫情“震中”;印度全國封鎖再延期;法國疫情反彈;英國或將進入負利率時代……針對當前國際疫情發展和全球經濟社會走勢,有不少專家均表示,短期內全球經濟復蘇依舊緩慢,下半年國內貿易出口會有所好轉。
線上直播帶貨忙
每天有700家企業轉內銷
面對不少外貿訂單減少、庫存積壓、現金流不暢等棘手問題,不少外貿企業在穩定和緊跟國外市場的同時,紛紛開始轉戰內銷,并以線上直播等全渠道形式進行自救。
“這款棉麻窗簾布是新品,具有防塵等功效,歡迎大家咨詢。”在柯橋中國輕紡城北市場一間門市部內,“90后”布商章洪浩正在與采購商線上互動。疫情之前,該公司生產的滌棉布、竹節棉麻、雪花紗等產品大多以出口為主,由于訂單減少,章洪浩決定通過直播帶貨等線上交易的形式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來“兩條腿”走路應戰疫情。
近日,在由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柯橋區商務局、中國輕紡城集團主辦的全球2020紡織云展會上,120余家企業通過網絡進行了產品展示,其中69家企業通過直播與客商互動。“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意大利,因為疫情限制業務大部分處于暫停階段。為了降低損失,一方面我們繼續加大對國內重點客戶的拜訪,致力開發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則盡量和原有客戶保持溝通,好隨時接單。”河北宇騰羊絨制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謝振斌介紹,目前企業生產的都是年前的訂單,5月底或將出現訂單斷檔的風險。為此公司積極調整市場方向,在浙江桐鄉、香港、廣東深圳三地同時布局,并加強智能化、信息化投入,未來將充分以三地區為中心,調動內銷市場。
“出口轉內銷,企業在資金、人力方面等方面都會面臨諸多挑戰。可能外貿面料企業轉向內銷,在產品上有一定的優勢。”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的服裝花型設計大多是從國外傳過來,因此外貿面料轉內銷往往更時尚,更有競爭優勢。“但大部分外貿企業已適應了外貿‘游戲規則’的代工模式,轉內銷可能會遇到多方面不適應,如產品外觀型號等參數之前國際大公司都會通過預先調研計算好,工廠按照訂單開工生產就可以了,而內銷則要不斷根據國內消費者的喜好,設計新的產品樣式。”
但疫情之下,依然沒有阻擋外貿轉戰內銷的步伐。“自去年以來,國內至少32萬家外向型出口企業正在謀求轉型內貿。該平臺福建、江蘇和廣東產地企業在今年3月份的交易規模比2月份均增長250%以上。”阿里巴巴負責人透露,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外貿工廠在平臺的交易額一個月已超220億元。此外,為緩解當前對外貿易的市場困境,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特價版還出臺了支持外貿工廠轉內銷十項措施。
如今,在轉戰國內市場的同時,不少外貿企業重心放在國內消費市場后,紛紛通過直播帶貨以及電商等平臺,利用大數據,深挖消費需求。截至5月份,全國一半以上的外貿企業已開通淘寶店,最近三個月淘寶上新增外貿店激增160%。
“共享訂單”報團取暖
政企攜手共克時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