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大使直播帶貨:扶貧要授人以漁,從好物好賣做起
6月8日,為期三天,匯聚1000+品牌的廣州首屆直播節落下了帷幕。在該活動中,80多個MCN機構、10萬多個品類商品相繼登臺亮相,直播場次超27萬場,累計優惠超10億元。今年廣州市政府以電商直播為切入點,創新性地將“直播”與“扶貧”連接起來,開啟扶貧助農的新篇章。在本屆直播節中,匯美集團旗下品牌生活在左將重點非遺技藝香云紗系列的產品帶到直播間。一時間,其獨特的生產原理與設計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追捧。
6月15日,在廣州市政府牽頭下,一場圍繞“廣畢同心,消費扶貧”的主題的扶貧助農直播舉行。此次直播以廣州市對口幫扶的貴州畢節市為主要幫扶對象,通過展推貴州畢節優質產品,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戰。直播中,生活在左創始人林棲以中國非遺推廣大使的身份親臨直播間,身體力行地推廣非遺技藝及相關設計。
時尚已成激活非遺經濟的一道光
據唯品會聯合相關機構共同發布的《2019年非遺新經濟消費報告》顯示,首飾配飾、服飾箱包類非遺產品在整體非遺產品銷量中的占比約為82%。新生代消費者正在尋找屬于自己的時尚符號與表達方式,數量眾多的人群開始選擇非遺產品。隨著經濟的騰飛發展,文化自信也隨之提升,因而非遺產品的回歸,既符合社會心理的演變軌跡,非遺產品也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成為民眾的普遍精神需求,并形成一種集體消費力。
“見人見物見生活,非遺的傳承絕對不是一層不變地刻板傳遞。真正落實到使用上,是我們做非遺系列的最大價值。”林棲說道。
在那場直播中,林棲以中國非遺推廣大使的身份出現,身體力行地向網友們介紹了非遺技藝及相關設計。活動中,林棲上身展示了兩套品牌特色服裝,其中采用的蠟染技藝正是設計團隊親自奔赴貴州織金縣,尋來的非遺技藝。精細的水蠟紋交織著太陽花圖案,配上現代的對折剪裁,將古典與時尚結合得恰到好處。
誠如林棲所說,創新扶貧在生活在左品牌創立之初早有踐行。為此,生活在左品牌先后相繼在非遺傳承地區,建立了7大非遺手工基地,與當地合作,讓文化進行傳承,產品得以售賣活化。此外,在產品的研發設計上,生活在左品牌也一直致力于將傳統非遺技藝與當代審美及應用結合,從而再造設計出符合市場及消費者需求的穿搭產品。
“在前一場直播中,我們推出了生活在左香云紗系列產品。由于面料制作耗時久,基本無法返單,因此每款數量有限,歷經半年的制作等待,讓不少品牌的忠粉們守夜搶單。由此可見,只有讓大家真正愿意購買它,讓這條產業鏈跑起來,扶貧才能更長期、持續、健康。而非遺元素產品的熱賣,也促進了非遺文化的價值轉化,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良性、持久發展。”對于非遺扶貧,林棲如是說。
非遺扶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非遺扶貧和旅游扶貧已成為文化領域扶貧的兩大亮點,非遺在帶動就業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因此,通過購物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幫助廣大非遺傳承人群、項目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相關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推動復工復產,促進社會消費,都具有積極意義。
據悉,生活在左的手工基地已帶來價值超818萬元的訂單收益,在切實地尊重、保留工藝核心精髓的同時,扶持到當地手工藝人的生計。而這,也正與林棲在直播間里所表達的“單純的捐扶貧式救濟不如加以渠道指導”的授人以漁式思想相符合。
據林棲透露,今年品牌會繼續加大推進非遺系列的開發及設計。保持原來在植物染、藍印花、蠟染、手繡等設計之外,在產品上,增加了有“軟黃金”之稱的香云紗系列的開發。還與政府、協會、學校等多方合作,打造“產、官、學”三位一體的非遺傳承鏈條。通過與學校進行深度合作,開展非遺技藝及活化再造設計的教學工坊。
“新零售”賦能非遺時尚
“非遺新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正不斷吸引著國內外時尚品牌、藝術院校、媒體平臺、公益組織等各方資源的加入,呈現出共創共贏的局面。在眾多資源的參與下,非遺產品鏈條逐步完善,產業化運作初見成效,國際化也同步延伸,非遺產品開發數量與銷售額也成“飛升”之勢。
特別是“非遺+電商”模式更加直接拉近了非遺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時空與情感距離,將散落在全國各個貧困地區的紡織服飾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商品化、時尚化、產業化改造,讓“非遺”更加貼近普通消費者的生活與精神需求,為非遺產品帶來了更大的社會經濟價值與發展空間。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期間,文旅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政府部門支持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臺聯合舉辦了“非遺購物節”。旨在推動蘊藏文化內涵的非遺作品充分釋放商業價值,助力非遺工匠脫貧致富,實現非遺發源地鄉村振興。
而作為全國首個綜合電商非遺專業平臺——京東非遺,通過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及外部合作伙伴,以多重營銷合作手段,打通“電商+非遺+扶貧”線上線下一體化路徑。此外,唯品會也在2017年5月啟動的專注于非遺活化與傳承的電商公益平臺——唯愛工坊,進行了早期嘗試。如今,根植于社會發展與市場消費需求的“非遺時尚新業態”,已經進化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消費與地方發展模式,正在匯聚各方合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