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與恒力集團共“織”高端產業鏈
6月29日,是世界500強恒力集團在瀘州開工的第74天。5000畝場平工程現已完成近9成,通電、通水、通路工程也在同步進行。
自4月16日,恒力(瀘州)產業園項目在四川自由貿易區川南臨港片區(簡稱:川南臨港片區)開工以來,日均3000㎡速度進行土地平整、每天向周邊地區招工,已成為產業園工作常態。
該產業園是瀘州建市以來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預計2021年底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00至300億元,稅收20億元,解決1.5萬人就業。屆時,瀘州也將被打造成為西南聚酯新材料及紡織制造中心。
項目是否有序進行?招聘進度咋樣了?29日,記者走進項目現場一探究竟。
[場景]
為招工配“本土翻譯員”預計7月中旬完成5000畝產業園場地平整
29日,天氣晴,這是恒力(瀘州)產業園土建部最喜歡的天氣。前段時間,雨情延誤了幾天工期,如今陽光終于冒頭,項目現場被雨水沖刷過的泥土,重新被覆蓋上一排排車轍印。
產業園紡織項目現場,幾臺機器正在挖雨水管溝,幾十個灰白色的排水管擺放在一旁,等待入土埋設。“我們正在建污水處理廠和排水工程。”恒力(瀘州)產業園負責土建工程的副總經理張金坤透露,目前占地2480畝的紡織項目全部完成場地平整工作,預計7月1日進行土建工程開工、9月底完成土建。
“7月末前完成紡織項目廠房封頂,9月1日開始設備進場安裝調試,預計10月20日完成,爭取10月31日實現紡織項目的一期投產。”恒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茂凱介紹,紡織項目投資82億元,將建成年產10億米高檔紡織織物項目。
離紡織項目一道之隔,是產業園的第二個項目——紡絲項目的建設現場。數十臺機器揮舞著臂膀,以每天3000㎡的速度進行場地平整,預計7月中旬完成占地2520畝的場地平整工作。該項目投資118億元,將建成年產120萬噸智能化聚酯紡絲項目,計劃于2021年年底投產。
一邊正如火如荼地建設場地,一邊也在緊鑼密鼓地招聘培訓人員。29日上午,瀘州市龍馬潭區魚塘街道一處辦公樓,十幾名農民工圍坐在一張長方形圓桌上,拿著身份證填寫個人資料,只為來恒力(瀘州)產業園應聘。
為便于和應聘人員溝通,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還為恒力集團配上幾名“本土翻譯員”。“我們集團來的都是外地人,剛來也聽不懂四川話,我們擔心和應聘人員溝通不順暢,管委會馬上就抽調幾名工作人員,幫忙當翻譯,介紹項目情況,解釋招聘政策。”王茂凱說。
就在6月28日,恒力(瀘州)產業園對魚塘街道居民,還專門辦了一場失地農民專場招聘會。再過幾天,第二場失地農民專場招聘將7月3日舉行,主要針對羅漢街道居民招聘。據恒力集團有限公司預計,產業園建成后,將解決1.5萬人就業問題,助力瀘州脫貧攻堅。
截至6月29日,恒力(瀘州)產業園已招到超過4000名員工,其中500余人均已在江蘇宿遷完成培訓。
[觀察]
布局西南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中實現共贏
一個是位于蘇州的世界500強恒力,以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紡織全產業鏈發展聞名的國際型企業;另一個是瀘州,以酒聞名,紡織業不太占優勢。
乍看之下,兩者似乎不太搭。
但就去年9月,這兩方要搭伙,投資200億元建一個產業園,打造西南聚酯新材料及紡織制造中心。
深入了解,不難發現兩者合作的深層原因:既是雙方出于融入國家戰略、主動抓住區域發展新機遇的考量,也是雙方基于發展新興產業、拓展西南市場的需要。
兩方牽手,是瀘州對四川做強“主干”和發展“多支”抓好項目投資的具體落實,是基于川南經濟區功能定位、抓好抓準項目的成果。瀘州在內的川南經濟區,肩負著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的使命。恒力(瀘州)產業園的入駐,意味著一條高端產業鏈條即將崛起,帶動瀘州乃至西南地區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構建強大的產業集群,也有利于瀘州提升發展能級,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
兩方牽手,也是恒力集團基于國家戰略、市場拓展需求和當地軟硬環境的綜合考量。基于國家戰略,恒力集團布局西南,是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重大戰略的積極響應;基于市場需求,恒力集團欲在西南地區開拓市場,貼合紡織品出口市場向“一帶一路”沿線轉移趨勢;也基于瀘州本身良好的軟環境和硬環境,瀘州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中的重要城市,更是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要戰略疊加地帶,坐擁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諸多國家級開放平臺,也利于恒力集團“深入內陸、外聯國際”。
瀘州不僅吸引像恒力這樣的紡織業巨頭,也吸引了電子信息行業巨頭的青睞。一周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在瀘州投資的產業園已有初步成果——第一批“瀘州智造”的純國產電腦的橫空出世,標志著西南地區首條人機高效協同數字化生產線正式投產,也標志著瀘州在加快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上又邁出關鍵一步,該生產線生產的自主安全通用臺式電腦、通用一體電腦和專用臺式一體電腦等產品,將能輻射重慶、云南、貴州等周邊地區。
巨頭先后入瀘,是瀘州傾力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招商招大商的結果,離不開瀘州的靠前服務、主動服務。當前,瀘州緊緊圍繞“投資唱主角”,抓實、抓細項目投資工作,為推動“六穩”“六保”落地落實,為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在區域上聚焦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開展精準招商、駐點招商;在產業上狠抓工業領域重點項目的謀劃生成、協調推進、保障落實,建立“瀘州市工業項目管理平臺”,按照“竣工、續建、新開工、儲備”四個批次和“重大、重點、一般”三個層次,運用數字化手段分類分批按月跟蹤項目進度。
大項目帶來的“吸粉”能力之強,在4月中旬的一場紡織新材料招商推介會上已有印證。這一天,有200余家石油化工、智能化機械、新材料等上下游客商代表來瀘州,不乏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日本TMT機械株式會社中國工廠等企業的負責人,都表示了對投資西南的信心。
[訪談]
恒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茂凱:恒力速度+瀘州效率=只爭朝夕抓項目
“瀘州是少有的能與恒力集團‘節奏’合拍的地方政府。”王茂凱坦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是集團一貫的工作理念,一開始在瀘州市的開放程度、工作效率等方面有過擔心,也有過項目后續推進能否高效完成的疑惑。
令王茂凱沒想到的是,地方政府僅用1個半月,就完成上千戶居民搬遷、5000畝土地征收。如今5000畝的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90%。
從項目備案、工商注冊至今,整個產業園得以快速推進,得益于瀘州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川南臨港片區提供的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背后正是瀘州效率和恒力速度的結合。
王茂凱表示,恒力(瀘州)產業園是恒力集團在西部投資的第一個大型產業項目,為確保今年10月紡織項目一期建成投產,企業和瀘州聯合建立高級別的、強有力的溝通協調機制,確保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能立即解決。
“施工用電合同已簽訂、施工臨時用水自來水已施壓完成。”
“下周,施工隊要開始建設民工生活區,民工生活區通水、通電問題急需解決。”
在王茂凱拿著的一份最新周報上,清晰羅列出上一周已完成工作、下周工作安排、亟需解決的問題3個部分共22項內容。
每周一,王茂凱都要和同事們拿著這樣一份項目進度周報,和川南臨港片區的領導和有關工作人員召開項目對接會,列出目前項目進展和問題清單,明確下一周工作任務,梳理需要協調解決的事項,及時打通項目建設的痛點和堵點。同時川南臨港片區也成立服務專班,專人辦理取水、用電、用氣等相關手續,一專到底,限時辦結。
在這期間,瀘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定期聽取恒力項目推進情況匯報,提出相關指示精神。瀘州分管市領導每月召開協調會,多次現場辦公,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今年以來,已協調解決桿管線遷改、給排水、道路、施工揚塵治理等30多個問題。
為只爭朝夕抓項目,快節奏推進產業園建設,企業也打好材料和設備采購、工人招聘培訓的提前量,做好人力資源準備工作開展培訓通過傳幫帶,確保投產前首批計劃招聘的4000多名工人全面培訓到位,還嚴格落實倒排工期,打表推進,在確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實行人停機器不停,24小時不間斷施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