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中國紡織業經濟總產出、行業投資、出口和企業利潤同比均呈負增長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20年,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整個行業的節奏。如今半年時間已過,國內外紡織市場在掙扎中恢復,但是似乎并不理想。
據官方統計,今年1-5月,中國紡織業經濟總產出、行業投資、出口和企業利潤同比均呈負增長。
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34.9億元,同比下降19.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404.2億元,同比下降39.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478.8億元,下降19.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59.2億元,下降18.4%;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07.3億元,下降11.0%。
究其原因,前期大量海外訂單被取消,造成企業面臨違約風險及貨款回籠緩慢,此外疫情的對行業的沖擊力大于預期,產業鏈上下游均受到影響。長期處于“高庫存、低需求、低利潤”這“一高二低”狀態下的紡織老板也開始“招架不住”,發出了降薪通知:
不僅如此,據知情人士消息稱有加彈企業將車間操作工工資降500元一個月,這一操作得到了不少企業積極響應。
早在3月紡織市場恢復生產,企業遭遇海外集體“取消訂單”的操作后,我們已經見識過一次紡織行業輪休、減產的“自救”操作,不少業務員、操作工因工作輕松、放假時間多,而被迫降工資。
一位大廠操作工曾和小編哭訴道:“自從2月起,廠里就只發1300元的基本工資,給你當生活費,以前我每個月起碼有6-7000的工資,真的是心酸。”
時至今日,當我們以為新冠疫情已經差不多形勢穩定時,國內又再度因為部分省市的新病例繃緊了神經,紡織老板心中“降薪”的暗流又開始悄悄涌動,也就發出了上述心酸的降薪的通知單。
疫情之下
紡織老板把“錢”變成了“庫存”!
對于紡織老板而言,停工、減產除了無奈還是無奈!一位廠里有500多臺織機的王老板說道:“不敢多停,每天的折舊費就大的驚人,如果還沒有產出,那么虧的會更多。”之前有一位紡織老板跟我算過,如此廠里有百來臺織機,那么他的折舊費每天都要近萬元,只能將產能換成坯布,才能有產值。
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和產出的比例,不敢隨意多停織機,另一方面紡織老板也要時刻關注坯布庫存情況。可現實是下游需求一直不能很好的恢復,從而導致產出和消耗不成正比,市場的庫存也就越積越多,也造成了越往后,織廠的庫存上升的越明顯,從而也造成了廠家對產品的話語權流失。
據中國綢都網監測的樣本企業顯示,目前江浙地區整體飽受庫存壓力,大多數廠家坯布庫存已經堆至1個半月及2個月,較多的已經接近3個月,有紡織老板開玩笑地說道:“現在的紡織老板都很苦,真的是沒錢,想要把庫存換成錢,賣出去的價格真的是心累!”
這成了很多織廠老板今年的心聲,利潤過低導致自身的庫存一直被貶值,價格也是在底部徘徊。
以常規坯布為例:
210T滌塔夫目前報價在1.1元/米左右,而2018年在1.65元/米左右,跌幅為33.33%;
240T春亞紡目前報價在1.9元/米左右,而2018年在2.6元/米左右,跌幅為26.92%;
75D 24T雪紡目前報價在2.05元/米左右,而2018年3.8元/米左右,跌幅為46.05%;
75D色丁目前報價在1.80元/米左右,而2018年2.70元/米左右,跌幅為33.33%;
“這價格往前推6、7年都沒有的價格!”一位仿真絲坯布貿易商表示,“現在不想著能賺錢,而是將倉庫里的坯布保本賣掉就已經很好了!”
編后語
一位“久經沙場”的紡織人說在03年非典爆發時,全國各行業也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局,只是今年的疫情波及范圍更廣,海外疫情的加劇導致危機的陰云籠罩行業。不少紡織企業只能通過各種方式“自保”,不過用這位紡織老板的話說,勒緊褲腰帶,熬過這個關卡就是春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