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尚 新設計 新商業——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設計峰會在鵬城啟幕
在紡織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中國紡織工業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走到了歷史關口,肆虐的疫情為全球產業鏈帶來了重塑的新挑戰,也帶來了再造的新機遇。處在格局多變的新時期,如何緩解、修復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為“疫后”的新常態做好“重啟”準備?如何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些“近思遠慮”亟需明晰時勢與遵循趨勢的方法與路徑指引。
7月17日,“2020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設計峰會”在深圳市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成功召開。本屆“設計峰會”以“新時尚 新設計 新商業”為主題,以宏觀局勢和頂層規劃的視角,瞻望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創新路徑。同時從“價值驅動力、綠色競爭力、數字增長力”三大議題切入,關注文化自信回歸與消費品質提升,聚焦可持續新時尚與設計發展范式,探討萬物互聯商貿與智慧時尚融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會長徐迎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副主任董奎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深圳市龍華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納沙,龍華區政協副主席、大浪時尚小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執行副組長仙新民,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潘明等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各專業協會及事業單位、深圳市龍華區各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出席峰會。本屆設計峰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中國服裝協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建設管理中心聯合承辦。
主題大會圍繞會議主題,以主旨報告和主題演講為主體內容就當前國家及行業創新設計政策與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解讀。以新時尚設計為核心,共同探討滿足新時代綠色可持續消費需求的“新時尚”、中國文化自信的“新設計”、大數據商業互聯趨勢下的“新商業”。會上還舉行了2020中國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授牌儀式、2018首批行業工業設計中心復核企業授牌儀式、時尚產業人工智能創新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動。會議由陳大鵬副會長主持。
打造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
張納沙副區長在會上致辭。她介紹道,龍華區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發展中軸,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為四大支柱產業,在構建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上率先突破,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主力區,重點做大做強 “一走廊四支柱六片區”,成效顯著。大浪服飾作為全區四大知名品牌之一,占全國一類商場服裝類銷售額的30%,形成了“全國女裝看深圳,深圳女裝看大浪”的產業格局;大浪時尚小鎮作為全區六大重點片區之一,累計完成投資超百億元,引進品牌企業500多家,先后榮獲“全國時尚服飾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等五項國家級榮譽,是深圳市的一張絢麗名片,是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她還指出,未來,小鎮將以建設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為目標,突出創意設計能力,著力打造“兩區三中心”,即時尚企業總部集聚區、時尚創意人才集聚區、時尚創新中心、時尚發布中心、時尚消費中心。
孫瑞哲:重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生態
孫瑞哲會長在《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生態》的主旨報告中,對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在紡織服裝產業語境中所呈現的新特征進行了深度闡釋,同時闡析了當下與未來產業發展需要把握的四個關系。他指出,2020年,中國紡織工業面臨諸多挑戰,然而轉型與升級的堅定步伐卻并未停止。對于企業而言,“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在今年也表現得尤其突出,創新求變,成為企業積累生存資本,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標配”動作。新時代之下,新時尚呈現出從生活到生產的逆向串聯、從消耗到綠色的加速轉變、從個體到群體的深度融合的突出特征;新設計體現出設計是生產力、設計的質樸性、設計的協同性的突出特征;新商業則顯現出從O2O 到 OAO、從店鋪驅動到數據驅動、從業內零售到去邊界零售的突出特征。
他強調,基于上述新特征,需要運用全球化的視野,扎根中國本土消費市場,理清發展趨勢,制定針對性、關聯性的發展策略,重點把握好四個內在的發展關系,即分與合——分工與協同的關系、舊與新——傳承與超越的關系、輕與重——工具與目標的關系、利與義——發展與責任的關系。
行業工業設計:價值發展的關鍵一環
近年來,工業設計已成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和全球引領性的創新產業,成為產業攀升價值鏈高端的關鍵環節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工業設計受到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等各方面越來越多的重視,國家和一些省市的管理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工業設計健康發展。在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的重塑與再造中,在價值驅動的產業發展之中,設計競爭力依然是創造新的消費需求與商業增長、提升中國時尚全球影響力與話語權的核心一環。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宣讀決定
在2020中國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授牌儀式、2018首批行業工業設計中心復核企業授牌儀式上,通過評定及復核的28家行業工業設計中心/設計企業獲得殊榮。
據了解,為促進紡織產業工業設計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積極參與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申報推薦工作,目前已有12家紡織服裝企業的工業設計中心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約占目前已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7% )。2018-2020年,由中國紡聯生產力促進部牽頭,先后兩次開展了中國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的培育與評定工作,共評定出28家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管理規范、業績突出、發展水平領先的行業工業設計中心/設計企業,為行業樹立了設計創新的標桿典范。
智能,創造無限可能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技術,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建設制造強國的新引擎。據悉,自2019年始,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與大浪時尚小鎮建設管理中心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聯手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時尚產業的跨界融合,賦能大浪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經過一年的努力,按照時尚產業價值鏈的構成,從智慧時尚預測、智慧時尚設計、智慧時尚發布和智慧時尚營銷等維度開展了一系列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會上,在“時尚產業人工智能創新研究成果展示”環節,短短不到5分鐘的視頻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的智慧成果,同時也展示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將為時尚產業的未來創造的無限可能。
多維視角聚焦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
在“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主題演講中,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潘明著重解讀了深圳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多維度解碼不確定形勢之下的應對之策;杭州意豐歌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伊芙麗品牌創始人錢曉韻則帶來了時尚品牌數字化發展的新分享。
潘明在《數字崛起——深圳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機遇與挑戰》演講中介紹道,疫情期間,深圳的服裝品牌紛紛開啟了數字化的征程,例如贏家時尚集團的贏領智尚利用先進的智能產線,快速轉產生產防護服支援國家防疫抗疫;瑪絲菲爾的線上新零售平臺“試衣到家”;歌力思的綠幕技術將把秀場搬到“云端”等等。她還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的全面建設,深圳服裝行業迎來了“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在新的發展中,深圳服裝行業協會將緊抓數字化發展機遇,通過品牌化運作、打造傳播認知、服務升級,實現平臺品牌化、團隊國際化、資源專業化、服務管家化,致力將深圳服裝行業打造成“世界時尚的中國名片”。
同樣作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的李建華在《面對不確定形勢,如何做出確定的決策》演講中從疫情下的商機,新環境、新商“占”兩個視角展開論述。他指出,受疫情影響,社會經歷了從用“人與自然共生論”取代“人類中心論、用“內生論”取代全球化、用“占爭”取代“戰爭”的過程。這種國際化的不確定性,構成了未來紡織行業的發展方向,實現從國際化轉變成內生型發展。在演講中,李建華列舉了基于場景創新的系列絲巾等萬事利的設計產品,他指出在“快速、準確、降維、統一”策略指向之下,萬事利通過開設直播中心、生產口罩、人工智能設計、探索生命密碼等舉措快速反應,準確做到了和消費者同頻共振。
“2017年2.29億、2018年2.83億、2018年3.51億。”錢曉韻在《數字化在伊芙麗的應用》的演講中展示了近三年伊芙麗在天貓雙11的赫赫戰績。她介紹道,伊芙麗自2001年創立以來,主要以直營和加盟模式分布在全國一二線城市,2011年開始從品牌重新定位、供應鏈升級、渠道深化轉型、營銷推廣創新、多品牌全方位等方面進行轉型。公司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以貫穿商品企劃、設計開發、產品生產、商品運營、快反應鏈到商品流通的商品全鏈路數據化運營,利用客戶分析、PLM系統設計研發、產品生產實時數據在線、智能店鋪流量分析、供應鏈四方協同、庫存共享等打通各個環節、提升運行效率,更精準地為客戶服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