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紡織業上半年業績已涼涼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深刻影響了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出口轉內銷幫扶政策陸續落地,從8月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的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整體回暖,在上半年業績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未來如何翻身?
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加劇了行業洗牌,但近年來企業不斷加快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速全球化布局切實提升企業長期接單能力及國際競爭力。隨著國內產業體系逐步恢復,多數企業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看好國內市場潛力,但也需要進行適當轉換,開發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投入國內市場,挑戰不小。
疫情加劇行業洗牌頭部企業優勢明顯
從大環境來看,盡管防疫物資出口仍在支撐我紡織品出口增長,但疫情對于紡織制造公司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其一是國內疫情嚴重,各工廠復工時間拖延,產能不穩定,其二是疫情席卷全球的規模和反彈可能增大了海外客戶砍單風險。
截至9月7日,已經有369家滬深、港股與美股的紡織服裝企業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據統計,369家紡織服裝企業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817.28億元,與上年同期的7342.11億元相比,減少524.8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51.63億元,與上年同期的475.56億元相比,減少423.93億元。
“多年來形成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正在經受嚴峻考驗,疫情帶來的需求低迷成為主要制約因素。”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認為,當前國際社會整體受疫情影響十分嚴重,預計全年全球主要市場需求整體下滑15%-25%;物流受阻、渠道受限、庫存壓力加重等使傳統紡織外貿企業的境遇雪上加霜。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1-8月,我國服裝累計出口826.1億美元,同比下降15.74%,降幅較1-7月收窄0.8個百分點。8月當月,我國服裝出口額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3%,是年內持續7個月負增長后首次恢復月度正增長。
在整體受負面影響較大、外貿復蘇尚處開局的背景下,內部資源在行業復蘇中洗牌,加劇小型企業、傳統企業滌蕩出清,使行業變革提前到來。能夠提供穩定生產能力的頭部優質企業在危機中備受青睞,而更多品牌則不得不重回新的起跑線上。
國盛證券研究員鞠興海介紹,疫情環境考驗供應商生產穩定性,頭部企業表現較佳,能夠做到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更占優勢,疫情也驅使資源向行業內龍頭公司集中。而知名服裝品牌美邦服飾的公司半年報顯示,2020年前6個月,美邦服飾共實現營收16.02億元,同比下滑40.64%,凈利潤虧損4.78億元,同比下滑247%。對于此番業績大降,公司解釋為主要受疫情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三年間,美邦服飾在2017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虧損3.05億元、8.25億元,問題似乎早已埋下。
加快全球布局及資源利用支撐企業向外突圍
危中有難更有機。在不少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受到重創甚至“停擺”之際,中國產業體系率先恢復正常運轉,出口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曹甲昌指出,近年來,面對低成本國家的競爭和崛起,我國紡織服裝外貿行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在研發設計、智能制造等方面加速轉型升級,對于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知度和執行力也越來越強。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調查顯示,東方國際、江蘇國泰、浙江國貿等全國排名領先的企業在海外均有投資或合作工廠,部分頭部企業計劃五年內將20%-30%的產能轉移至海外工廠。加速全球化布局切實提升了企業的長期接單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浙商證券分析師馬莉表示,相較于收入復蘇,更難能可貴的是上半年年報服飾行業整體的現金流和庫存情況控制良好,抗風險能力提升。半年報中服飾龍頭經營質量上的出色表現,使市場對于服飾龍頭業績穩定性的信心有所提升。
投資方面,紡織服裝企業較為謹慎,全行業投資規模仍在萎縮,但對高性能纖維、非織造布等行業投資意愿明顯增加,向高質量傾斜的投資態勢將助力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
縱觀全球,中國市場最早呈現積極的復蘇勢頭。“宏觀上,三季度當季增速會比二季度有明顯的加快。”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從后期走勢看,需求回升、投資加快、消費恢復對整個經濟的帶動在逐步增強。
抓住變革機遇向內開拓新發展空間
在“走出去”的同時,紡織服裝企業也在積極向內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在國際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提供了廣闊空間,而更多優質出口產品轉內銷也會豐富國內市場供給,進一步激發國內市場活力和有效需求。
為幫助外貿企業暢通銷售渠道,商務部積極搭建消費促進平臺;工信部開展消費品行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上海等地結合實際出臺零傭金、流量扶持、保證金減免等電商優惠政策;各大電商也紛紛設立外銷產品專區、專場。
另一方面,紡織服裝行業變革機遇也已到來。隨著商業世界的邏輯正悄然發生變化,過去行業基于經驗的生產決策在今天要轉為基于消費者實時、全場景的深刻洞察、理解。在中國互聯網人口的年齡結構中,90后、95后占比迅速提升,90后的占比達到了44%,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和生產命中年輕用戶的需求成為企業線上轉型中的關鍵課題。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龍頭企業都在抓緊提升自身產品設計、生產、訂貨的數據分析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國內龐大的中小型紡織外貿企業應該重點研究如何在線上轉型中突出地域經濟特色、精準觸達消費群體,提升市場拓展效率。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劉暉認為,對中小品牌而言,拓展中國市場的另外一部分關鍵力量在于技術,特別基于大數據的智能供應鏈技術,電商未來可能會朝“貨找人”模式拓展,接入電商數字化供應鏈,實現智能化推送后,商品信息可以直達有消費訴求、購買能力最匹配的用戶群,使中小企業跳過市場塑造、品類塑造,直接用商品性價比打動消費者。
劉暉認為未來消費者反向定制模式對企業的幫助將越來越大,通過精準結合消費者訴求進行商品和銷售定制,中國制造有望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彎道超車,成為全球性標桿項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