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ck0wi"><source id="ck0wi"></source></abbr>
    <li id="ck0wi"></li>
  • <li id="ck0wi"><dl id="ck0wi"></dl></li><button id="ck0wi"><input id="ck0wi"></input></button>
  • <abbr id="ck0wi"></abbr>
  • <li id="ck0wi"><dl id="ck0wi"></dl></li>
  • 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你可知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紡織行業取得的成就有多偉大?

    2021/7/2 10:41:00 來源: 評論(0)0

    中國共產黨紡織工業紡織行業成就

      前言

      舊中國的紡織工業,是中國近代工業中最發達的一個產業,擁有的資產、產業工人、市場份額和民族資本都是最多的,在國民經濟中影響也最大。但即便如此,從1867年華僑商人陳啟源在廣東省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英國怡和洋行在上海創辦怡和紡絲局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舊中國的紡織工業規模僅為:棉紡500萬紗錠、毛紡13萬錠、繅絲9萬緒、織機7萬臺,以及數量不多、規模極小的一批印染廠、針織廠、服裝廠、染織廠、麻紡廠和紡機廠。紡織年產量最高歷史紀錄是棉紗44.45萬噸、棉布28億米、呢絨750萬米、絲綢2.2億米,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同時,舊中國的紡織工業帶有較為顯著的半殖民地特色,早期產業資本由外國直接經營和操控的占到一半以上;紡織全行業沒有形成生產體系,國內生產設備簡陋,工藝落后,原材料和設備都依賴進口。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全國僅剩下58個廠、點,勉強開工的僅占一半。

      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紡織工業滄桑巨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新中國恢復生產和“一五”時期(1949年~1958年)

      新中國成立伊始的1950年,我國棉紗產量43.7萬噸,僅占全球的7.8%,化纖年產量不足1萬噸,在全球經濟統計中被“忽略不計”。1950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紡織工業要擺脫半殖民地的畸形發展,同時號召廣大紡織職工努力生產,積累資金,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到1952年底,中國紡織工業生產得到全面恢復,全國棉紗產量達到65.68萬噸,棉布產量達到38億米,都已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國營紡織企業的設備利用率提高到90%,私營紡織企業棉紗產量也比1949年增加了50%。棉花生產得到了恢復,1952年棉花產量達到2607萬擔,緩解了解放初期原料供應的緊張狀態。

      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年~1957年),我國紡織工業共新建棉紡織廠68個(基本建設投資500萬元以上),總規模為240萬錠、6.1萬臺織機;如果包括在建工程,總規模超過了300萬錠,實現了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建設目標。同時還興建和擴建了6個印染廠、3個毛紡廠、7個麻紡廠、4個絲綢廠和3個化纖廠、1個紡織機械廠,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建設任務。

      “二五”時期(1958年~1962年)

      2 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形勢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1958年~1962年),國家對紡織工業的投資增加到21.3億元,并在1958年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20世紀60年代初期,紡織工業面對原料不足、市場供應困難的局面,在生產上認真執行了“三統、一優先”的方針。自1961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以來,紡織工業到1965年出現了新的局面:棉紗產量達到716萬件,躍居世界第二位;棉布產量增加到63億米;通過發展對資本主義市場的出口,使對外貿易擴大到110個國家和地區;新建設的化學纖維廠,已全部投入生產,生產能力達到6.7萬噸;由于完成了續建工程,累計全國棉紡設備能力已達980萬錠,織機已達31萬臺。列入國家重點技術革新項目的棉紡織、印染成套設備,也提前完成了選型、設計和試制工作。紡織工業呈現出生產、建設大發展和科學技術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的大好形勢。

      “三五”、“四五”、“五五”時期(1966年~1980年)

      20世紀60年代中期,紡織工業的科學研究、技術革新蓬勃發展,在許多方面都有重大進展和突破。同時,國家在研究制訂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提出重點解決吃穿問題,進一步調整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到1970年底,棉紗產量達到1131萬件,棉布產量為91.5億米。周恩來總理在接見美國友人斯諾時首次宣布:中國棉紗、棉布產量,已占世界第一位。這是我國自1959年以來,國家對外公布的第一項重要工業產品的數字。

      20世紀70年代,是我國化纖工業建設大發展的時期。同時,地方自籌資金建設紡織廠的積極性很大,使得棉毛麻絲紡織加工行業也有相當大的發展。在這個時期,上海、天津、遼陽、四川4個大型化纖項目投入建設。一批紡織機械廠得以新建和擴建。滌棉混紡織物廣泛進入城鄉人民消費領域,產品產量從1971年的0.6億米,發展到1975年的5.1億米,并大量出口,對滿足人民衣著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年,全國擁有棉紡錠達1408萬錠,比1965年增加了400多萬錠。棉紗產量達到1162萬件,棉布達到94億米,是歷史最高水平。毛、麻、絲等產業建設了一批新廠。1975年全國毛紡錠達42萬錠,比1965年增加50%。麻袋織機1975年達4436臺,比1965年增長1倍以上。桑蠶繅絲機1975年發展到近62萬組,比1965年也增加了1倍多?!八奈濉逼陂g,化纖產量增長近1倍。1978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為276萬噸,占全世界的比重逐漸提升至10%。

      “六五”時期(1981年~1985年)

      十年動亂結束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1978年1月1日,根據中央的決定,原輕工業部分為紡織工業部、輕工業部。錢之光同志為紡織工業部部長。紡織生產迅速發展。1978年到1984年,紡織工業開始實施“轉軌變型”,逐步改變高度集中的傳統計劃經濟模式,“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逐步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紡織品產量迅速增長,改變了市場供應形勢。1983年,實行了近30年的棉布限量供應辦法停止,以取消布票為標志,中國紡織工業率先告別“短缺經濟”,成為民生問題中解決得最早、最好的一項。

      “六五”時期,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由1977年的541.5億元增加到1985年的1492元,增長1.4倍。棉紗產量由223萬噸增長到353.5萬噸,增長58.5%,棉布產量由101.5億米增加到146.7億米,增長44.5%;呢絨產量由0.78億米增加到2.18億米,增長174%;化纖產量由19萬噸增長到95萬噸,增長4倍。1977年全國出口紡織品服裝21.4億美元,到1985年已增加到55.32億美元,增加了1倍多。紡織工業經濟效益有了較大提高,1977年全國紡織工業(系統內)共創利稅94億元,1981年達183億元,相當于全國工業部門利稅總額的18.7%?!傲濉逼陂g,紡織工業(系統內)共創利稅678億元,為國家積累建設資金作出了很大貢獻。

      “七五”時期(1986年~1990年)

      “七五”期間,調整結構,轉換機制,給紡織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開拓國際市場擴大了紡織工業的市場空間。紡織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出口創匯能力顯著提高,為日后成為出口創匯大戶打下基礎。

      “七五”期間,紡織工業產值年增長率達7.28%,5年共棉紗2205萬噸,比“六五”增長33%;各種布產量872億米,增長19.8%;化纖產量654噸,增長一倍。1992年全國紡織纖維加工量為630萬噸,比1985年增長42%,人均纖維占有量從1985年的4.2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5.6公斤,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額達到138億美元,比1985年增加160%,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6.5%。紡織工業的生產能力大幅提高,5年中新增棉紡能力1.557萬錠,毛紡能力126萬錠,化纖生產能力99萬噸,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中國紡織工業的總能力、總規模已居世界前列,成為舉世公認的紡織大國。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服裝工業第一次產業升級的10年。1986年,國家決定將服裝行業歸口紡織系統管理,形成大紡織格局。通過國家撥款和企業自籌資金,改造了500多個服裝鞋帽企業,建設了13個西服、羽絨、時裝、童裝等樣板廠。到“七五”末期,服裝生產得到快速發展,出口創匯也穩步增加。1990年,全國有服裝鞋帽企業約3萬個,職工近300萬人,產量31.75億件,國內衣著類零售總額1182.2億元,城鄉服裝市場日趨繁榮,款式品種日漸豐富,中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缺衣少穿問題得到了解決。到1994年,我國服裝出口成為世界第一。

      “八五”時期(1991年~1995年)

      20世紀90年代,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方針、目標都更加明確和具體化。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明確目標;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即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八五”時期,紡織工業一方面繼續瞄準國際市場,進一步發展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到1995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不僅在大類出口產品中居于首位,而且接連超過了意大利、法國、中國香港等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成為頭號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國;另一方面努力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擴大國內市場,1995年全國衣著商品市場零售額為3200億元,比1990年增加了160%。為適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紡織工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了產品檔次,1995年全國棉紗產量中,精梳紗比重已提高到14.5%,無接頭紗比重提高到16%,棉布中無梭布比重提高到15.3%,各種化纖仿真產品大量發展,品種花色更加豐富多彩,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裝飾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也有較快的發展。

      “九五”時期(1995年~2000年)

      20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不適應市場激烈競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1996年紡織業出現全面虧損。199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紡織行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的突破口,要求從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時間,壓縮淘汰1000萬落后棉紡錠,分流安置120萬下崗職工,實現紡織工業整體扭虧為盈。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職工配合,紡織行業國企改革脫困三大目標提前一年實現。截至1999年底,累計完成壓縮淘汰落后906萬棉紡錠,妥善安置分流116萬職工,全行業實現利潤8億元,使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

      “九五”時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經濟運行質量明顯好轉。非公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帶動紡織工業增長的重要生力軍。2000年,全國紡織行業國有及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企業共1.89萬個,總資產9773億元,工業增加值2679億元,分別占全國規上工業企業的11.9%、8.3%和11.3%。全行業利稅總額578.8億元,紡織纖維加工總量121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6.6公斤,紗產量657.5萬噸,化纖694.2萬噸,服裝165億件。我國紗、布、呢絨、絲織品、化纖和服裝等產品的生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達520.8億美元,占全國出口商品總額的20.9%,占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13%左右。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九五”期間,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215億美元,凈創匯1700億美元,是我國凈創匯的主要行業。

      “十五”時期(2001年~2005年)

      “十五”期間,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復蘇,我國加入WTO,為我國紡織行業融入全球化、發揮比較優勢、擴大國際合作提供了有利時機。黨和國家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擴大內需等方向和措施,為紡織行業創造了有利的投資環境、開放環境、結構調整環境和產業升級環境。因此,“十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發展取得了幾個空前之“最”。

      第一,紡織行業發展步伐最快。

      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從2000年的1360萬噸增長到2005年約2600萬噸,增長了91%,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35%左右。我國擁有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紡織制造業體系和穩固的纖維原料基礎。到2005年,中國棉花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4%左右,紡織行業自產化學纖維從2000年的694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1680萬噸,增長了142%,自給率達到95%。2005年全社會紗產量達1380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109%,年均增長了15.89%,其中2005年增長了24%。

      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戶數從2000年的19400戶增加到2005年11月的34973戶,資產總額增長61%,2005年現價產值增長114%,全社會產值達30000億元。

      5年間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從530.44億美元增長到1180億美元,增長了122.6%。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占世界比重從2000年的14.6%提高到2004年的22%。

      第二,紡織行業技術進步步伐最大。

      紡織各行業在“十五”期間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5年間進口國際先進技術裝備額達188億美元,約占全行業先進設備投資總額的50%,同期國產成套設備淘汰了落后型號,基本達到上世紀90年代國際水平,部分新設備達到當代先進水平,織造和印染后整理水平取得突破性進步。

      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在5年間明顯增強,對全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化纖差別化率比2000年提高6個百分點,差別化化纖總產量5年增長了193.42%。紡織行業還自主開發了大量新型纖維,在實現產業化方面獲得重大進展。

      2004年,紡織工業科技發展綱要出臺,明確了全行業重點攻關的10大成套設備和28項重點技術攻關目標?!笆濉逼陂g,紡織高等教育、基礎研究、國有科研院所和民營科研企業規模數量增長,活力增強。

      第三,紡織行業質量效益提升最快。

      “十五”期間,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職工人數從738萬人增加到962萬人,年均增長5.44%;勞動生產率從人均3萬元增加到5.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1.42%;資產負債率從65.49%下降到61.08%;流動資金周轉次數從1.86次提高到2.45次;資本增值率從11.61%上升到14.86%;產成品占流動資產平均余額比重從18.32%下降到17%。

      第四,紡織行業市場活力發揮最充分。

      由于“十五”期間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體制,財稅體制、金融體制改革,競爭性行業在政策上向充分市場化邁出了一大步,使非國有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紡織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由過去的行政審批,還原給市場主體自主決策,市場配置的積極結果開始顯現。發展社會分工協作的內在動力促使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網絡的形成與發展。全國300多個專業市場中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有280多個。

      “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

      “十五”時期是我國紡織工業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紡織工業的市場活力得到充分發揮,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十一五”紡織工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紡織工業規模和效益持續增長。2010年,全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7650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8.2%;就業人數1148萬人,年均增長2.1%;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利潤總額2875億元,年均增長27.7%。

      2010年,我國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麻紡織品、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達到4130萬噸,年均增長9.0%,占全球纖維產量的比重超過50%。

      201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065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比重超過30%。

      “十一五”期間,紡織工業產業結構有所優化。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消費量的比例由“十五”末的54∶33∶13調整為51∶29∶20?;w在紡織原料中的比重達到70%,比“十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基本滿足了紡織工業對原料快速增長的需求。

      “十一五”期間,紡織全行業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國產紡織機械產品市場份額由2005年的61.7%提高到2010年的78.1%。截至2010年底,紡織行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8個。1/3規模以上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比2005年提高了2.4倍,高于產值增長率,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1.0萬元/人·年,比2005年增長1.1倍。

      “十一五”期間,紡織工業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成效明顯?!笆晃濉惫澞軠p排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十一五”期間,紡織工業品牌建設初見成效。我國紡織工業已經從加工制造向產品設計和創意轉型,初步形成了一批設計創意園區。紡織品服裝出口由加工生產(OEM)向設計生產(ODM)和品牌生產(OBM)轉變。紡織服裝自主品牌的國內認知度有所提高,并逐步走向國際市場。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紡織行業積極對標,通過全方位發力,推進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

      “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規模效益穩定增長,結構調整持續深入,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品牌建設有效推進,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均分別增長8.5%、9.2%和11.5%,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70714億元,利潤總額3860億元;全行業紡織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5.1%,2015年達5300萬噸,占全球纖維加工總量50%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年均增長6.6%,2015年達到2912億美元,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世界同類貿易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3.1個百分點。

      2015年,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調整為46.6:28.1:25.3;紡織纖維加工總量中化纖比重達84%,比2010年提高14個百分點;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新興市場份額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比重達23.2%,比2010年提高6.4個百分點。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海外投資步伐持續加快,紡織工業技術、標準、產能、設計、品牌、營銷渠道等國際合作全面開展。

      “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人均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0%左右;1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碳纖維、間位芳綸等高性能纖維及海洋生物基纖維等實現技術突破;信息化集成應用及智能制造形成若干試點示范。

      “十二五”時期,全行業品牌意識進一步提高,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與品牌價值評價體系初步形成。一批服裝家紡品牌在海外建立設計機構和銷售網絡,中國設計師作品在國際舞臺展示交流。服裝家紡網上銷售額年均增長超過40%,高速增長的電子商務擴大了品牌產品市場影響力。CSC9000T中國紡織服裝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廣泛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十二五”時期,大量節能降耗減排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全面完成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取水下降以及污染物總量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再利用纖維占纖維加工總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5年的11.3%。

      “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

      “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穩步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800萬噸,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纖產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202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2990億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過1/3,穩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紡織品出口額占全球的比重從2016年的36.6%提升到2019年的39.2%。2020年,全國紡織行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2萬億元,占全國工業4.3%,利潤總額2065億元,占全國工業3.2%。

      “十三五”期間,服裝、家紡及產業用三大終端產品纖維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調整為2020年的40:27:33?!笆濉蹦覈咝阅芾w維總產能占世界的比重超過1/3,產業用行業纖維加工量達1910萬噸,較2015年增長40 %以上,有效滿足多元化、多層級、多領域市場需求。

      “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全產業鏈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創新平臺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共有1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在纖維材料、綠色制造、紡織機械等領域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被突破。國產紡織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5%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領域形成了覆蓋產業鏈各環節的流行趨勢協同研究和發布機制,時尚設計原創能力提升明顯,全國有100多所本科院校和300多所高職院校設有服裝設計和工程專業,保障時尚設計人才隊伍儲備。自主品牌認知度與美譽度持續提升,國內主要大型商業實體的服裝家紡品牌中85%左右為自主品牌,原創潮流品牌消費規模逐年提升,占品牌消費比重已超過15%。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有所提升,時尚消費的跨界融合、商業載體和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和豐富。

      “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用能結構持續優化,二次能源占比達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25.5%。2016年以來共有251種綠色設計產品、91家綠色工廠、10家綠色供應鏈企業、11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被工信部列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名單,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管理正在加速融入紡織產業鏈體系。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的維度和內涵不斷拓展,已經開始覆蓋國內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工廠。

      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紡織強國的主要指標。根據2019年和2020年中國工程院的對比分析,我國有五大行業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紡織工業是其中之一。

      整體來看,至2020年末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紡織行業基本實現《2020建設紡織強國綱要》相關目標,我國紡織工業絕大部分指標已達到甚至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建立起全世界最為完備的現代紡織制造產業體系,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于世界首位,成為我國制造業進入強國陣列的第一梯隊??萍紕撔聫摹案?、并跑”進入“并跑、領跑”并存階段,品牌建設形成制造品牌、消費品牌和區域品牌的三級體系,節能減排、污染防治、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人才建設積極支撐行業創新和進步。

    責任編輯:第一時間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跟帖0
    參與0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

    相關閱讀

    你可知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紡織行業取得的成就有多偉大?

    每日頭條
    |
    2021/7/2 10:41:00
    0

    人民日報社論:鑄就百年輝煌 書寫千秋偉業—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

    每日頭條
    |
    2021/7/1 14:58:00
    7

    上海國際紡織科技創新中心成立,為紡織行業再賦能

    其它
    |
    2021/6/30 11:05:00
    6

    時隔12年再次蟬聯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看永榮錦江總經理汪建根如何引領企業創造輝煌

    企業資訊
    |
    2021/6/28 16:32:00
    10

    2021中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大會隆重召開

    協會動態
    |
    2021/6/28 16:28:00
    7

    2021年5月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報告

    產業集群
    |
    2021/6/28 15:40:00
    8

    數據看紡織:2021年5月中國棉紡織行業月度分析報告

    每日頭條
    |
    2021/6/24 20:01:00
    14

    時尚強國,筑牢紡織工業強國根基

    即時新聞
    |
    2021/6/23 12:18:00
    14

    專題推薦

    閱讀下一篇

    國投資本(600061):可轉債轉股結果暨股份變動情況

    國投資本(600061)7月2日公告,自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公司可轉債累

    返回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看新聞 手機看新聞
    展開
    • 微信公眾號

    • 電話咨詢

    • 0755-329059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国式禁忌芭芭拉|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伊人亚洲综合网| 一级毛片在播放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国产高清www免费视频| 哦太大了太涨了慢一点轻一点| 亚洲www在线|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陈冰的视频ivk|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制服丝袜怡红院|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网导航| www.youjizz.com国产|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日韩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 欧美成人777|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78期马会传真|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小鲜肉同性同志videosbest|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午夜影院在线视频|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蜜桃臀在线观看一区|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在线网站|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欧美一级黄色片视频|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