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敏:為中小企業高質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與科技發展部聯合發布了《“十四五”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編制的目的是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識,為行業中小企業的創新成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支持和引導紡織行業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在鞏固紡織強國的高質量發展中,我國紡織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應該如何提高創新能力?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在哪些方面幫助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為此,《中國紡織》雜志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進行了獨家專訪。
《中國紡織》:近段時間,“專精特新”成為一個熱詞,在重要場合屢被提及。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季度會議強調要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早之前,財政部、工信部于年初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您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央接連出臺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文件?
夏令敏:中央連續出臺相關文件都傳遞出堅決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的鮮明信號,也是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部署,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目前,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分布于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改革開放以來,紡織中小企業的數量在行業中具有絕對的主體地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保持創造活力和發展韌性的重要力量,為行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紡織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發展,對構建現代化紡織產業經濟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次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與科技發展部聯合發布的《“十四五”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行動方案》,也是響應中央關于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指示與精神。
《中國紡織》:您認為紡織中小企業應該如何發揮“專精特新”的優勢?
夏令敏: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十九屆五中全會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描繪了藍圖。進入新發展階段,行業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紡織中小企業應該加深溝通和了解、建立信任與合作,搭建起“跨界”串聯技術、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橋梁,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融合創新;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探索后疫情時代適合我國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專精特新”紡織中小企業應該首先專注核心業務,選準主業方向,集聚要素資源,提高專業化生產能力,與大企業、大項目、產業鏈建立穩定的生產、供應、研發等專業化協作配套關系。其次做好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以美譽度高、品質精良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占據優勢。三是利用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制生產具有地域特點、企業特色的產品。四是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符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中國紡織》:在7月的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副總理劉鶴指出“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創新一直是紡織行業的核心,為筑牢紡織強國根基,您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小企業應該圍繞哪些方向加強自身創新?
夏令敏:多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產業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基礎研究實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紡織行業在纖維材料、綠色制造、紡織機械等領域突破了一批技術難題。
在《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中特別提到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紡織行業原創技術策源地。重點圍繞纖維新材料、紡織綠色制造、先進紡織制品、紡織智能制造與裝備等四個領域開展技術裝備研發創新,補齊產業鏈短板技術,實現產業鏈安全和自主可控,強化行業關鍵技術優勢,注重原始創新,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帶動全產業鏈先進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能力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紡織中小企業要圍繞《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以及《科技、時尚、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加強技術創新投入,持續鞏固擴大技術和產品優勢。加快發展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有效調動員工的創造活力。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冒險精神、科學頭腦和國際化視野的優秀企業家隊伍,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和引領者。
《中國紡織》: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通過哪些舉措保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始終高度重視紡織中小企業的發展,努力為我們的行業企業創造先機,為此中國紡聯通過四方面的工作引導促進行業中小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是引導政策對接。推動構建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平競爭環境。積極開展相關政策宣貫,引導、支持和幫助行業企業結合自身發展戰略需要,利用好各類專項資金、產業引導基金、專項建設基金支持,投入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品牌建設、行業服務平臺建設等。積極利用綠色金融,鼓勵建立行業或區域性產業綠色發展基金,吸引資本投向行業綠色項目、綠色企業。
其次是強化梯度培育。建立和完善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數據庫,確立階段性工作目標任務與舉措,確保培育工作取得實效。目前已有95家企業入選第一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涵蓋產業用紡織品、紡機、家紡等11個分行業以及行業數字化服務等領域。第二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基本完成了前期申報和審核工作,近期將會發布。這些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產品精細化、特色化明顯,并且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信息化等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創新示范效果。
第三是完善服務體系。按照“持續、系統、深入、精準”的總體思路,整合利用各類優質資源,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宣傳發布、專項論壇、交流對接、專業展會、金融服務、供應鏈、大中小企融通發展、咨詢等服務。不斷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逐步形成具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同時支持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加強對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工作和運行的指導,不斷提升平臺的服務效能。
第四是加強工作協同。由中國紡聯行業發展部、科技發展部、《中國紡織》雜志社等部門和單位作為行動方案的主要推動單位,廣泛凝聚行業內外各方資源,建立協同配合、共同推動紡織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工作機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和交流工作經驗,努力開創促進紡織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局面。
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中國紡聯下一步還要深入企業調研,分行業、分地區,摸清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服務工作,構建人才、資金、產品和技術互動交流、優勢互補、產業鏈資源合理分配的“專精特新”發展格局,幫助中小企業創新管理和商業模式,提高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配套能力,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發展素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