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化纖工業綠色化發展論壇 探尋實現“雙碳”目標切實路徑
作為紡織產業最為重要的原料,化纖不僅在體量上滿足紡織產業發展需要,更是紡織產業科技、時尚、綠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圍繞紡織工業“十四五”重點任務,化纖工業將從原料端筑牢紡織產業基礎、引領紡織產業鏈價值提升,在纖維新材料高端化發展、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等方面主動作為,以實力贏得未來。
為提升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加快行業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及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近日舉行的2021中國國際化纖會舉辦了化纖工業高端化發展論壇、化纖工業綠色化發展論壇、化纖工業智能化發展論壇三個論壇,邀請來自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企業家,分別從各自角度介紹了未來發展重點和發展路徑,以期為行業企業帶來一定的創新思路。
化纖工業高端化發展論壇
從原料端筑牢紡織產業基礎
當前纖維新材料已成為全球科技發展重點,科技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在此領域進行布局。
在化纖工業高端化發展論壇上,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從纖維新材料的角度闡述了未來發展趨勢。她認為,纖維新材料是支撐智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未來要重點關注“綠色”“智能”“生態鏈”等趨勢。具體來說,一是原液著色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生纖維等“綠色”纖維產品的開發應用,以及能源回收和二氧化碳的再利用、自我修復性復合物、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新市場和新商業模式。二是智能變色、柔性智能傳感、高效智能變形、能量轉換與儲存等領域,紡織材料上的器件集成;同時充分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賦能纖維新材料行業;三是纖維新材料創新發展需要構建強大的生態鏈,要“以產業鏈強化創新鏈、以創新鏈賦能產業鏈、以生態鏈整合創新鏈”。
紡織機械是我國紡織工業的基礎,是紡織全產業鏈的重要支撐。論壇上,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侯曦重點解讀了紡織機械“十四五”重點工程及關鍵技術。“十四五”期間,紡織機械行業將重點實施等紡織綠色生產裝備、紡織智能加工裝備、高技術紡織品裝備、紡織企業智造升級、紡織機械共性技術、紡織機械標準體系等六大重點工程,推進10個細分領域發展,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進紡織裝備為未來紡織產業拓展成為現代工業的新興資源產業作好裝備支撐。
21世紀以來,創造綠色可持續的生存環境成為全球首要目標。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品牌部部長朱劍飛表示,綠色合成纖維,包括以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滌綸、再生錦綸等代表的再生化學纖維,以低溫染色滌綸、原液著色滌綸、無銻金屬滌綸等為代表的低碳合成纖維,以PLA、PTT、PA56等為代表的生物基纖維,正日益受到國際終端品牌的關注。他強調,再生纖維制品的監管對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非常關鍵,行業協會即將發布的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可實現再生纖維產品的可追溯,滿足終端目標品牌的綠色產品標準。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市場推廣部主任靳高嶺表示,品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為我國化纖行業的品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政策保障。化纖產品想要做品牌,首先需要具有技術先進性,并與社會責任、與終端消費需求等相結合。圍繞化纖品牌發展,她建議:首先提高產品品牌意識,構建品牌管理體系;了解產品市場定位,促進產業鏈緊密結合;豐富產品推廣模式,延伸品牌影響力;品牌塑造與社會責任結合,打造品牌文化內涵;此外還要加強品牌管理人才及團隊建設。
煤制乙二醇技術利用我國相對富產的煤炭資源代替石油路線生產我國大量依賴進口的乙二醇,對我國的能源產業、現代煤化工技術和聚酯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姚元根圍繞當前煤制乙二醇產品在相關聚酯企業中的應用情況及其對下游聚酯產品品質的影響因素等問題,探討了煤制乙二醇技術及行業的發展方向。
四川大學教授葉光斗介紹了我國連續玄武巖纖維的發展現狀。他建議:行業應加強技術基礎研究,突破連續玄武巖纖維原料關鍵核心技術以及池窯法、大漏板、智能化纖維生產技術,加強纖維性能與應用研究,開展玄武巖熔體制備迭代技術的研究,合理布局做大做強全產業鏈,推動連續玄武巖纖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碳中和”的提出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輕量化特性對節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碳中和需要的綠色能源如風電、光伏等行業對碳纖維均有大量需求,但碳纖維本身的生產又需要消耗大量電能。隨著風電技術的提高,其成本越來越低。是否可以利用風電降低碳纖維的成本?蘇州大學材化部產業導師嚴兵在演講中提出了一種新的能源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碳纖維可以做風電葉片,風電制氫,推動氫能源汽車前進,同時加氣站需求增加,就需要建更多的分布式風機電站制氫。氫能源汽車需要用碳纖維,風電也需要碳纖維。這種相互促進,可以推動量的增長和成本的下降,對碳纖維產業是一個完美的產業鏈。
化纖工業綠色化發展論壇
探尋實現“雙碳”目標切實路徑
“十四五”期間,在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化纖行業既與紡織全產業鏈共同承擔著綠色制造、保護生態的社會責任,同時也獨立承擔著開發多元化生物原料資源,提高纖維制品循環再利用水平,降低行業企業碳排放的重要使命。
在化纖工業綠色化發展論壇上,東華大學材料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華平介紹了生物基化學纖維的技術路線及產業發展方向。他介紹,截至2019年,生物基化學纖維總產能達到500萬噸/年,生物基合成纖維、新型生物基纖維素纖維、海洋生物基纖維都實現了規模生產,且應用技術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未來生物基纖維的發展趨勢將圍繞融合發展展開,具體包括技術集成創新融合發展、生物基纖維與綠色纖維融合、綠色制造融合發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終端品牌融合發展、循環再生融合發展、全生命周期融合發展、可持續化融合發展等方面。
塑料微粒是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衣物洗滌和穿著是環境中纖維微塑料的重要來源,這種纖維微塑料不可降解,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光介紹了目前幾種抑制或攔截衣物釋放纖維微塑料的策略。她指出,洗衣廢水的排放是纖維微塑料進入環境的主要途徑,為了抑制洗滌過程纖維微塑料的產生,可在洗衣機出水口添加過濾器和使用洗衣袋;對織物表面進行涂層處理,還可用改性果膠對錦綸織物進行表面功能化處理。
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號召,降低化纖行業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重要發展任務。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項目經理劉世揚對化纖行業碳排放測算重點及碳足跡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闡釋了化纖行業碳排放研究的相關成果。
在企業層面,碳核算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用能強度及總量、能源結構、產品結構三方面。而產品碳足跡的核算邊界,一般是從原材料的獲取、能源和材料的生產、產品制造和使用、到產品生命末期的處理及最終處置。目前根據企業的目的,經常將核算邊界定為“搖籃到大門”和“大門到大門”兩種。“搖籃到大門”包含原材料的獲取和制造階段。“大門到大門”僅包含制造階段(不考慮原材料的制造及其環境負荷)。
中國精細化工協會工業表面活性劑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油劑助劑分會委員鄭幗介紹,經多年發展,我國已研究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同纖維品種的幾十種油劑,并且實現了批量生產和應用。但產量和品種仍不能滿足化纖工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要求,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的油劑,特別是在長絲纖維(POY、FDY)油劑方面,約80%市場掌握在日本和德國企業手中,幾乎被國外所壟斷。在此方面,我國仍需重點解決功能化纖維所用進口油劑對國內化纖產業的“卡脖子”問題。
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個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密切相關。論壇上,來自賽得利、泉州海天與浙江佳人的企業負責人就“化纖企業可持續愿景構建”、“綠色纖維應用探索與分享”、“廢舊紡織品回收前沿技術研究”等議題,分享了化纖企業在綠色發展探索實踐中的經驗與成績。
賽得利企業傳播和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孫劍介紹了賽得利2030年可持續發展愿景的內容,在氣候和生態系統保護方面,賽得利力爭在2030年減碳30%。力爭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在閉環清潔生產方面,通過建立清潔閉環生產體系,最大程度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力爭2030年實現零害生產。在創新與循環經濟方面,通過價值鏈創新和多方協作推動循環經濟,打造循環型人造纖維素纖維產業鏈。在包容性成長方面,努力保障員工和社區的健康和安全,通過關懷和賦能創造共同的價值和繁榮。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開展的綠色纖維標志及制品認證工作開展以來,綠色纖維認證企業數量不斷擴大,隨著綠色消費理念的發展,綠色纖維的應用領域也不斷的拓展。作為國內首家獲得綠色纖維制品認證的下游企業,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玉碧在此次論壇上介紹了海天綠色纖維產品及其制品的開發情況。從產品種類來看,目前,海天材料的綠色纖維產品包括:再生聚酯/再生尼龍纖維、色母粒環保纖維、生物基環保纖維。ecorona是海天利用回收的聚酯瓶片通過特殊工藝處理而制成的再生產品,已成功應用到海天的各類產品上,并獲得客戶好評。
廢舊紡織品回收的技術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國是紡織品生產大國,但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率低。傳統的物理回收法不能實現廢舊紡織品的永久循環利用,現有化學法無法滿足高值化再生聚酯產品的開發需求。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廢舊服裝、邊角料等廢舊聚酯材料為原料,制得高品質、多功能、可追溯、永久循環性的聚酯纖維。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官軍介紹,佳人率先自主創新萬噸級化學法循環再生聚酯的工業生產示范線,其技術路線為醇解-酯交換法實現廢舊紡織品的高值化再生,核心技術包含:預處理技術,再生DMT合成、精制技術,高純度DMT制備,副產物利用。該技術路線具備再生單體提純方便、原料適用性廣、反應條件溫和、設備要求低的工藝優點。
化纖工業智能化發展論壇
引領行業加速推進智能化與數字化發展
當今世界,在信息化快速發展基礎上,智能化呈現蓬勃興起之勢,正帶來一場人類歷史上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近年來,化纖行業緊緊把握住發展機遇,大力推動智能化發展,驅動化纖產業實現新一輪升級和高質量。
近年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對行業智能發展的引導力度逐年增強,所取得的成就也非常顯著。進入“十四五”,面對產業互聯網、行業龍頭企業裂變式增長、現代化產業體系與新型產業結構建立等技術變革和新業態模式,化纖企業會更注重推動著智能化及數字化轉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科技部主任萬雷介紹,正在編制的《化纖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行業將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構建化纖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提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及軟件水平,提高企業智能化服務水平。
當前,數據安全領域面臨著安全攻擊、數據安全管理滯后、安全防護數據失效的挑戰,北京谷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出了基于Gather DSG框架的實施方法,可平衡業務需求與風險,部署數據安全產品,為所有產品編排統一策略。基于該系統,北京谷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IT咨詢合伙人張兵介紹了全面系統掌握數據安全治理的方法。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東分院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副主任葉宣辰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標準進行了解讀。該標準主要面向制造企業、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主管部門,旨在用成熟度理論來解決復雜系統問題,以客觀數據為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撐。
作為一名年輕的工程師,山西經緯化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琨將樂高理念引入到設備制造中。他從數字孿生的概念切入,引導大家認識仿真設備,以便給研究者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和操作空間。為此,王琨介紹了一款像樂高一樣的模塊化紡絲智能實驗設備。目前,模塊化紡絲智能實驗設備在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已有相關應用。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付少海介紹了智能變色纖維及其紡織品。目前,可用于智能變色紡織品研究的材料有金屬絡合物、有機變色顏料,付少海帶領團隊正在研究液晶材料在智能變色纖維和紡織品方面的應用。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張洪艷介紹了柔性器件在智能可穿戴中的應用。隨著中國人口出現老齡化趨勢,以及疫情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智能穿戴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當前市場上的智能可穿戴普遍面臨著各自為戰、缺乏集成、重復度高、認可度低等問題,未來的智能可穿戴將是服飾為載體,實現智能紡織品和可穿戴設備的高度融合。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