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白皮書》征文啟事
為推動中國紡織工業未來材料的可持續探索、對話和應用,激發產業未來的可持續領導力,推動產業經濟與社會高質量協調發展。2021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推廣委員會啟動首期“可持續未來材料”開源項目,重點開展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的探索性研究并編撰《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白皮書》,面向紡織服裝行業2030中期及2050可持續發展遠期目標,探索可持續未來材料的統一內涵和評價體系,以及可持續未來材料發展的產業目標及路線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2021未來材料峰會上致辭
為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開展《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白皮書》相關調研和優秀論文征集工作,征文活動面向全紡織行業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活動以“鼓勵行業開展學術研究、深化環保設計水平、推動綠色技術發展、指引行業變革方向”為宗旨,通過征文活動集思廣益,激發紡織產業鏈各利益相關方對可持續材料的科學思考,反映行業各企事業單位及院校對紡織行業材料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和趨勢,探討紡織行業未來產業材料的可持續發展趨勢以及技術革新的思路方向。
一、論文主題、內容與評選要求
1.論文主題
紡織行業可持續未來材料
2.論文內容與范圍
本次專題征文需基于一定的科學基礎與技術可行性,重點圍繞綠色可持續紡織材料的發展方向,預測未來(10年以后)紡織領域中具備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前景的可持續材料,該類材料對生態、生物以及環境的負面影響可降低到最小化,并從綠色、時尚與科技三個維度同步對該類材料展開論述:
1)綠色維度:
從材料的原料來源、加工過程的能耗與排放、制品的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評價其綠色環保無害的可持續性。
2)時尚維度:
基于上述材料的紡織制品與現有的產品相比,在功能和時尚上的優勢,從而更好的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美好生活更深層次的需求。
3)科技維度:
該材料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現有主流材料的技術可行性;
該材料通過現有材料改進創新滿足社會對多功能材料需求的可行性。
本征文不探討的問題:
目前已經大規模廣泛應用且不同時滿足上述維度的紡織材料不在本征文討論范圍之內。
3.來稿要求
1)符合征文范圍,突出創新性、前瞻性和專業性,具有應用價值和理論價值,能全面反映該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發展狀況,對行業管理、決策具有參考作用。
2)原創真實、文理通順,主題突出、觀點明確,文字精煉、數據準確,論證充分、結論清晰,圖表明了、真實可靠,對本行業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3)來稿格式從上至下依次為: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和省市(含郵編)、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
4.征文的評審、刊發及交流
此次征文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和北京服裝學院共同舉辦。征文活動將聘請紡織行業科研專家和高校教授等組成評審組,經過評審的論文作者將:
受邀成為"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實驗室"成員,《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白皮書》參編者并獲得證書、獎金;
受邀與包括蘭精集團、伊士曼集團在內的紡織材料行業領軍企業交流探討可持續材料的設計與應用;
受邀參加“可持續未來材料峰會”,和與會嘉賓及消費端企業共同討論紡織行業可持續材料的發展趨勢,以及材料在未來與消費市場之間的關系。
同時,將推薦符合《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北大中文核心)要求的優秀論文到學報專欄中快速發表。
二、投稿與聯系方式
作者本人請于2022年7月30日之前將論文發送至專題征稿郵箱:tech@ctic.org.cn,標題欄注明“紡織可持續未來材料” 。
1.提交論文需注意事項:
1)論文格式參見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官網“投稿須知”(https://xb.bift.edu.cn/#/FixedBody?ItemId=30)中要求。
2)論文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7月30日。
聯系人:關曉宇(北京服裝學院)、胡柯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E-mail:20210008@bift.edu.cn 或 hukehua@ctic.org.cn
“材料主義中的可持續時尚拼圖”對話環節
主辦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北京服裝學院
支持單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戰略價值貢獻者:蘭精集團、伊士曼集團
附件: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