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中國服裝企業最大的困局是“高庫存”


過去,中國服裝企業最大的困局是“高庫存”。后來,集數據化和智能化的柔性供應鏈在一定程度上使之逐漸走出困境?,F在,全球經濟形勢和資源市場的變化使服裝企業成本上升;RCEP 釋放巨大紅利,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落地的同時,部分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進一步向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新興國家轉移;且境內產品同質化和技術含量有待提高等問題纏身;加之 GDP 增速放緩和消費增速放慢……一系列現狀使轉型升級彌漫整個服裝行業。
從線下到線上,從國內到國外,從品牌自創到收購,服裝企業積極嘗試轉型折射著整個行業生存狀態之際,頭部電商平臺和部分服裝企業所披露的財報中不乏亮眼表現。
據中國境內頭部電商京東集團在 3 月 10 日發布的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2021 年第四季度,京東集團凈收入為 275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3.0%,2021 年全年凈收入達到 951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7.6%。其中,京東服飾作為品質服飾聚集地,在 2021 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設計師品牌、新銳潮牌以及以清河羊絨、莆田鞋靴、江陰保暖內衣、小欖男士內褲為代表的產業帶店鋪紛紛開業,僅去年 11 月 11 日,超過 6000 家新品牌參加大促,更多中國服裝企業借此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作為平臺的京東加碼品質服務,持續助推服飾行業高質量發展。
和京東的樂觀相比,中國電商的另一個龍頭企業阿里巴巴更為謹慎。早在兩年前,全球 500 萬商家參與阿里旗下天貓電商平臺的“雙十一”,一度打開外貿企業新出路。而現在,其于在 2 月 24 日晚間發布的 2021 年 10-12 月季度財報顯示:2022 財年第三季度營收 2425.8億元,同比增長 10%;凈利潤為 204.29 億元,同比下降 75%。且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中國市場消費者增至 9.79 億,預計本財年末國內年度活躍消費者達 10 億的目標將按計劃完成。
同時,作為阿里巴巴核心業務的電商部分負增長。而對于這成立 18 年以來的首次負增,業內普遍認為:拐點已至。誠然,10 億意味著增長抵住天花板,在 14 億人口的中國達到 10 億用戶之后,再挖掘增長空間的成本高、收效微。以 2021 年 12 月份的數據為例,阿里平臺女裝/男裝/童裝/家紡/運動鞋服銷售額同比分別為-20%/-37%/-33%/-38%/-45%,其中女裝品類銷量同比+1%,可見增長乏力。于是,阿里更大力度地發展其在 2010 年就伸出觸角的海外市場,這為其實現新增長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而在去年年底升職為天貓服飾行業總經理的鹿游在淘寶教育“企業經營趨勢大會”上也公開表示:天貓推出了一項叫做“風格數字化”的工具。在淘寶 App 中,“風格”滲透到服裝生意的各個角落。
中國線上生意的強勁勢頭全球公認,因此兩大電商平臺企業的財報數據和戰略布局充分說明:按照既有業務發展,無論物理概念如何努力,只能獲得百分數上的增長,并一定會走到極限點。而只有找到破局點,以第二曲線式的增長方式,才能實現倍數新增的同時,發力可持續的未來。
此時,反觀服裝企業的財報,除了江南布衣 2022 上半財年業績報告披露收入同比增長 7.3% 至 24.85 億元;森馬服飾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約 154.19 億元,同比增加 1.41%,這些承壓之下微增長的企業,以鄂爾多斯、利郎、特步等為代表的服裝企業亮眼的數據背后,或預示著中國服裝企業已從不同維度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01 鄂爾多斯“全生命周期”和
全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鄂爾多斯在 3 月 4 日披露的 2021 年度業績快報中初步測算:2021 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364.1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57.34%;利潤總額 96.29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80.20%。
作為羊絨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鄂爾多斯從靠“白金”羊絨起家,到今天旗下擁有現代羊絨產業、循環經濟產業、以能源儲備和清潔能源為主的其他產業。就如同 1989 年靠改革實行自主經營,一改當初通過補償貿易建設的伊克昭盟羊絨衫廠,鄂爾多斯在本世紀初看到羊絨行業天花板后便開始了多元化經營。秉承“全生命周期”及全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構建了羊絨服裝全產業鏈綠色運營體系,發揮整個產業鏈的循環經濟優勢,通過環保、綠色工藝過程的開發,實現生產從原料到產品整個過程的綠色化,用科技和創新為傳統制造產業賦能,變“制造”為“智造”。

如鄂爾多斯這樣的服裝企業,正成為中國服裝產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多元化發展,走向國際化、高端化、綠色化創新發展的縮影。
02 利郎LILANZ新型銷售模式
組合實現可持續的長期增長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男裝品牌利郎 LILANZ 在 3 月 18 日公布的財報顯示:2021 年全年業績,集團收入增加 26.1% 至人民幣 33.8 億元。
雖然沒有鄂爾多斯的業績體量,但這家有35年歷史的中國男裝龍頭企業正在經歷產品、渠道和品牌等的全方位革新和銷售模式的轉型。變革普遍帶來震蕩,而利郎依然取得優秀的業績,據中國利郎主席兼執行董事王冬星先生表示:通過銷售模式改革,渠道優化、產品年輕化和互聯網加的策略,銷售表現理想,集團總零售值超預期。
據了解,利郎旗下的 LILANZ 主系列和 LESS IS MORE 輕商務系列中,后者于 2020 年下半年起轉為自營模式,至 2021 年底門店共 290 家,凈增加 3 家;而前者約 40% 店鋪自 2021 年春夏季施行“代銷模式”,至 2021 年底已有 966 家門店轉型為代銷加盟店。這樣的銷售模式轉變,使其全年平均應收貿易賬款周轉天數從 101 天大幅減少至 57 天。值得一提的是,利郎在不斷提升產品個性化和原創設計,后者提升至約 77%,應用由集團開發的獨有面料的產品比例約 50%。同時,執行“提供物超所值產品”策略,多重“組合拳”之下,毛利率提升,當季售罄率從 65% 上升到 73%。
利郎披露的2021全年業績報表中所呈現的各區銷售渠道管理數據

03 特步 以科技創新發力活躍和
開放的體育消費市場
國內運動企業代表特步于 3 月 16 日發布其 2021 年全年業績,其收入 100.13 億元創下新紀錄,相比 2020 年增長 22.5%。其中主品牌收入增長強勁,上升 24.5%,創下人民幣 88.41 億元的紀錄。
100 億背后,消費者對“特步”品牌的認可度正在逐漸提升。在這份財報中,值得注意的是:特步旗下新興品牌蓋世威、帕拉丁、索康尼、邁樂逐步發力,收入快速增長。據其于 2021 年 9 月發布的“五五規劃”(2021 年至 2025 年),未來主品牌實現收入 2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23%;新品牌收入合計達到 4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30%。
從出口到內銷,從追隨到創新,從代工到收購海外品牌,特步從一個外貿代工廠進化為全球化體育用品企業,對細分市場全面覆蓋已經完成。以其為代表,國產運動品牌正處于個性化、體驗型消費后的經營轉型期。此時,面對愈發開放和活躍的體育消費市場,跑步、健身、體育用品等產業細分賽道正在重構供需結構和聯系,以更好地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特步選擇加強科技投入、打磨產品功能。梳理其近年來的財報可見:2015 年以來,特步的研發投入占比常年保持在 2.4% 以上,2021 年,研發投入約 2.52 億元,占比達 2.5%。以跑步產品為例,特步在 2021 年推出的競速家族 160X2.0、160XPRO、300X2.0, 以及專門針對有訓練需求的馬拉松跑者和大眾跑者的競速訓練跑鞋 260,為中國跑者提供世界級的科技體驗。
特步擁有力學機械測試實驗室、材料研發組、鞋底研發級、樣品研發工作室等科技創新研發中心
隨著更多財報數據陸續披露,清晰可見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伴隨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強勁態勢和快速擴張,國內企業在客群、資金、庫存、策略等多重考驗下,走出傳統模式和粗放經營的時代瓶頸,整個行業正在進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