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襄陽市南漳縣蠶桑產業“破繭成蝶”
眼下正值秋蠶生長季節,在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武漢綜合試驗站示范合作基地——南漳縣板橋鎮雷坪村桑蠶基地,外觀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小蠶共育室,里面卻充滿新意:蠶寶寶吃的不是桑葉,而是科學配比的蠶飼料。
“這是新引進的溫濕度共育自動化系統,在本地可以通過控制箱來調控,千里之外就可以用手機對蠶室溫度、濕度等環境指標進行遠程監測和調控。”9月9日,南漳縣天都農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技術總監加松告訴記者,這里養出來的蠶更加“健壯”,單產提高5公斤至10公斤,孵化率、收益率均能夠達到98%,還節省至少20%的勞動力。
科技賦能智慧育蠶、科學養蠶,既解放了人力,又提升了養殖效能。當地農戶紛紛重操舊業,經統一培訓、崗位練兵,從“經驗主義”養殖戶升級為“職業農民”。
目前,板橋鎮有18個村發展蠶桑產業,村平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萬多元;有100多家養蠶大戶,帶動全鎮500多家農戶投身蠶桑產業,戶均年增收5000多元;有蠶桑專業合作社17家,年養蠶3000多張,產鮮繭27萬斤,蠶繭收入700萬元。
南漳植桑養蠶歷史悠久,興盛時,千畝以上的養蠶大村有20個,桑園面積、養蠶張數、蠶繭產量曾一度居全省前列,“楚絲”品牌更是享譽全球。
近年來,該縣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出臺蠶桑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將蠶桑產業鏈納入全縣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助推蠶桑產業發展。
從“種好一棵桑樹”到“養好一張蠶紙”再到“拉長一根蠶絲”,南漳縣關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深度挖掘“鏈”上經濟價值。
“桑葉消化不完,我們就建桑葉茶車間;修剪的桑枝過去當柴燒,現在桑枝菌車間可以實現變廢為寶。”雷坪村黨支部書記柏宜鵬說,該村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輻射周邊2000多畝桑園,年加工優質桑葉茶1萬斤、桑枝菌包6000袋,蠶桑資源實現就地轉化增值。
為進一步加大蠶桑資源產品開發力度,在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南漳縣老促會等單位的支持下,投資390萬元的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武漢綜合試驗站板橋蠶桑博士工作站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板橋鎮黨委書記蔚治軍表示,基地搭建了蠶桑科技創新平臺,幫助當地綜合利用蠶桑資源,延伸產業鏈條,開發蠶桑觀光旅游產品,加快推動全省蠶桑大鎮建設。
此外,南漳還支持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湖北東漳實業有限公司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工廠”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擴大“楚絲”的影響力。
該公司打造的南漳楚桑絲綢文化博覽園,已成為全省蠶桑產業三產融合典范,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省首家絲綢工業旅游項目與蠶桑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在這里既可以走進繅絲車間生產一線,見證“抽絲剝繭”的過程,又能看到館藏繅絲器具,了解楚國蠶桑絲綢歷史,還能品嘗桑葉茶、桑果汁、桑葚醬等蠶桑絲綢主題產品,感受蠶絲被、絲巾、旗袍等絲綢制品的魅力。
該公司副總經理肖學文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共接待游客9.3萬人,預計今年接待量突破15萬人次,繅絲產業和旅游收入達1.2億元。
從“四邊桑”向“集中連片”、從“小農戶”向“專業合作社”、從“零星散養”向“省力化大棚養蠶”、從“一產種養”向“三產融合”,南漳縣桑園種植模式、養蠶主體、養蠶方式、產業模式均發生巨大變化,蠶桑產業“破繭成蝶”。今年,該縣蠶桑面積穩定在5萬畝,預計年產鮮繭800噸以上。
從桑葉到繭絲,南漳蠶桑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抓手。
南漳縣委書記羅興斌說,南漳將進一步做強這一支柱產業,加快整合全縣蠶桑資源,推進產品深度研發加工,不斷延伸蠶桑產業鏈條,加快建設鄂西北繭絲綢產業化經營基地。(全媒體記者 朱賢 彭月嬌 通訊員 龔良杰 張昊婷)
(來源:襄陽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