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女人的傳奇服裝創業故事
給家里增加點收入,在陳燕琴小時候,媽媽幫人縫衣服掙點錢。沒想到,小朋友們為此欺負她,“她家是開黑廠的,咱不跟她玩。”所以在陳燕琴的眼中,做衣服并不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十七八歲時,媽媽的身體不好,怕手藝失傳,也為了給家里增加收入,決定讓陳燕琴輟學。
陳燕琴從小成績就不錯,她的愿望就是上大學,而母親的愿望一下子讓她的夢想破碎了。“那時候我甚至想過自殺。”可是對父母的愛,讓她勇敢地接受了這一切。看著朋友背上書包去上學,陳燕琴非常難過,怕媽媽看到,她就跑到后院的小屋子里偷偷哭。
輟學后,陳燕琴就在母親的小店里幫忙,可是沒到3個月陳燕琴就從母親那跳槽了。“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衣服合身卻無美感,我從小就對有特色、別致的東西特感興趣,如果我自己做的東西,一定要有自己的烙印和特色。”就這樣,只學了3個月裁剪,陳燕琴就自己開店做了老板,并且很快就火了起來。“那時候店外排滿了等著剪衣服的人,我就站在臺子前,一個一個地接過來,一天一晃就過去了。我剪衣服特別快,好像天生就適合做這個工作,一條褲子也就兩分鐘,一條賺5毛錢,一天能賺七八十元,我們家不久就成萬元戶了。每天回家的時候,把口袋里的錢大把地抓到炕上,覺得能讓父母享福了,心里特得意。”陳燕琴說。
背著孩子四處尋布頭
“煙臺是我的福地,在這里我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有了一個和睦的家庭,有了一大群朋友,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1989年,陳燕琴和父母商量后,舉家搬到了煙臺。煙臺很漂亮,有山有海,這是陳燕琴選擇煙臺的原因。來煙臺后,陳燕琴沒有再開服裝店,她決定去服裝廠工作,學習一些技術。工廠的工作并不繁重,上大學成了陳燕琴閑暇時不斷浮現的念頭。當時,港臺地區的服裝設計對大陸的流行影響非常大,要學就一定要學最好的陳燕琴,報了香港東方學院服裝設計函授專業,雖然沒能真正地走進大學校門,但她兒時的夢想總算實現了。
1994年,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陳燕琴決定給自己開一個服裝發布會,她要證明自己。當時,女兒只有六七個月大,陳燕琴把孩子往身上一背就投入到發布會的準備中。為了制作服裝,她一家家商店去搜尋布頭,只是為了便宜。看到她背著個孩子那么拼命,許多人被她感動,當時百貨商店的經理特意領她去倉庫尋找。大連一位老總一下子給陳燕琴投資了15000元。時隔多年,陳燕琴曾問這位老總,為什么當時要幫她。老總說,其實就是看著她背孩子,穿得也不是很好,很敬佩她的那種精神。發布會在當時的影劇院舉行,來了很多市民,非常成功。雖然后來陳燕琴的服裝登上過許多更華麗更耀眼的舞臺,但這一次卻是她最自豪的一次,她用自己的汗水首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苦練多年終于破繭而出。
打造民族特色
1999年,陳燕琴創立了自己的中式服裝品牌——旗源,由此掀開了她生命中嶄新的一頁。在陳燕琴的眼里,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服飾溫婉動人,中式服裝的精致與柔美是任何服裝都無法比擬的。但在服裝世界,屬于中國的空間卻很小。陳燕琴決定要復蘇傳統服裝,她用民族服裝的元素點綴時代流行規律,以旗袍為基本形體設計的女裝,既不失東方的溫柔、典雅美,又使衣服充滿了時代的風尚。這使得旗源品牌從一創立就體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在當年的“中國國際服裝設計周”一炮打響,旗源成了中式服裝的代名詞,服裝經銷商紛紛要求代理旗源的服裝,連鎖店像雨后春筍,從全國各地冒了出來,最多的時候有20多家。
就在旗源發展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只手扼殺了它,這只手不是別人的,正是陳燕琴自己的。陳燕琴說,那時候非常矛盾,做服裝產業不可能呆在煙臺,必須要去北京等大城市,可是丈夫有自己的工作,女兒又太小,經過深思熟慮,陳燕琴決定放棄做大服裝王國的夙愿,選擇家庭、事業兼顧的折中路線。在一年代理期滿后,旗源逐步關掉了各地的連鎖店,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跟家人團聚和享受生活上。在陳燕琴辦公室的電腦上,記者看到一家人出游的照片,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這是陳燕琴這么多年來最好的收獲,也是無法比擬的財富。
如今的陳燕琴準備立足于煙臺大干一場。她的新店就要開業,她說要突出文化內涵,做一個充滿特色和品位的旗源!比如,她要提供一個平臺,讓新娘們為自己設計禮服,她的店里會提供基本的婚紗式樣供客人選擇,有關部分及上面的花邊、飾物等配飾,由新人們自己去安排,相信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的服裝設計師,會給那些心懷憧憬的新娘們增添浪漫美好的回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