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替品牌商家賣庫存 疫情下被激活的尾貨行業
劉娜很喜歡現在的“工作”:替品牌商家賣庫存尾貨。通過她所在的平臺,原價599元的Gap棉服夾克,只要80元;699元的太平鳥連衣裙,剪掉標簽,售價69.9元……而劉娜的工作內容就是拉一個微信群,丟商品鏈接和圖片,有人下單,她就能拿到相應的提成。
“一個月大約能掙二、三千元。”劉娜告訴媒體記者。這個收入不高,但順手就能掙到,發貨和客服全都由平臺去完成。
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5月,我國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總額達到4.47萬億,同比上漲9%。在這些存貨中,服裝和紡織業的存貨總額達到913.8億元和1656.9億元,都處于高位。
以“品牌折扣尾貨”打折促銷,消費者省了錢,企業快速也能回流資金,整個環節都受益。線下以奧特萊斯為主,線上則有唯品會、愛庫存、貝倉等平臺。
這個特殊的春天,商店關店,物流停擺,庫存電商平臺迎來一波紅利。
“疫情之后,整個行業的庫存加大,供應商也愿意給出更好的貨品和更低的折扣。這個紅利最起碼到今年年底,我們確實看到貨品巨大。”在唯品會上一個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董事長兼CEO沈亞強調。
眼前的紅利,并非只屬于庫存電商,無論是品牌自身,還是淘寶特價版、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都已經入局庫存尾貨市場。
庫存已經從一個“燙手山芋”變成了“棄之可惜”的存在。
“庫存越來越多,競爭也在加劇。我們看到很多平臺也在賣尾貨,我們希望在供應商的整個庫存環節中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沈亞說。
這句話背后的意義在于,庫存尾貨的銷售格局將迎來一場硬仗。
在談競爭之前,我們還應該討論的是,品牌的庫存尾貨是否會長期、大量地存在?在庫存電商領域能否長出第二個淘寶?以及淘寶特價版、拼多多的下場,對于去庫存玩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去不掉的庫存
消費者不會踏進同一片商品流。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新品必須永遠在路上。
在服裝領域,這種變化尤其明顯。當SKU(庫存量單位)疊加能夠創造更多利潤的時候,所有品牌都拼命往前沖。沖刺的背后也帶來了庫存壓力。
“服裝有春夏秋冬四季,還有季中季末,每一個季度都得推新品。并且流行款式很快會過時,棉麻類紡織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保管的問題,導致質量問題出現。”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表示。
這些特點決定了庫存問題最集中出現在服裝領域。如果1個紅色L碼的SKU產生100件庫存,那么1000個SKU就有10萬件庫存。
而當一個品牌在市場失去活力,服裝領域常見的解決方案是推出“多品牌”戰略,搞一個子品牌,覆蓋不同的消費群體,讓自家的產品獲得更多機會。
以李寧為例,多品牌戰線下,產品SKU迅速翻倍,導致供應鏈的管理難度倍增,曾經因庫存失控,虧損一度超過30億。
“對于服裝品牌來說,做特許加盟,一年庫存能控制在10%以內是很好的;直營品牌一般控制在20%左右也算可以。”程偉雄估算。
但是,高度膨脹的SKU、多品牌運營戰略的機制下,實現10-20%的庫存率并不容易。
6月底,都市麗人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上半年虧損將不少于1.2億人民幣,上年同期利潤為3550萬人民幣。
作為曾經的中國女性內衣龍頭企業,如今股價只剩下4毛多。根據財報,2016-2019年,都市麗人的存貨分別為11.51億元、11.12億元、11.65億元、6.80億元,有了大幅收窄。但今年“黑天鵝”的影響,又將很多品牌拖回沼澤。
快速去庫存,無疑是企業減少虧損的解藥。可事實是,產品一上市,價格就會從高處逐步往下走。“賣掉的價格越高,帶來的毛利就越高;反之庫存越大,企業帶來的毛利就越低,越往后它價值就越低。”程偉雄分析稱。
誰來解決庫存問題
庫存這么多,為什么不能從源頭上減少生產,“少量快產”的柔性供應鏈模式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庫存問題?
以Zara為例,一直以來,靈敏的柔性供應鏈是Zara的成功方法論,決定了可以快速地洞悉市場變化。
Zara一年推出的時裝種類達到12萬種,每一款都是小批量生產,以減少龐大SKU帶來的庫存壓力。
但在疫情的影響下,這套供應鏈失靈了。Zara母公司Inditex在財報中提到,今年2-4月,史上首次凈虧損超32億元。導致Inditex關閉了1000多家Zara門店。
C2M反向定制和柔性供應鏈能減少一定的庫存,但當產品的“推陳”與“出新”不斷交叉進行,企業的考驗是極大的。
“服裝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從紗線、面料,再到輔料,是個很長的過程。”假設一款產品的首一批貨賣爆5000件,當企業想追加第二批、第三批5000件的時候,很可能做出來就是滯銷。
市場隨時在發生改變。包括氣候變化、促銷變化,或者用戶變化,以及其他品牌競爭。
“供不應求”的貨只存在于少數產品身上,“供過于求”才是常態。
現實和預判總會有一定落差。老板想試探下市場,先下小量訂單,生產成本就不會有優勢;如果有一個1000件的服裝訂單,老板又想,萬一能賣到2000件?如果供不上就失去了賺2000件的機會。
落差的大與小,直接導致了庫存的大小。
此外,當銷售端跟不上產品的更迭速度,就會導致庫存層層積壓。
“時裝產品就像賣水果一樣,要新鮮賣,如果過時了,可能變味了。當你的產品款式不那么新的話,品牌只能靠打折去拋售,這個時候資產和存貨都會減值,毛利受到影響,帶來的影響是連環的。”馬克華菲CEO楊坤田曾對媒體表示。
賣不掉的衣服去了哪里
3年,這可能是一款衣服的銷售周期。
一名服裝行業從業者表示,“庫存尾貨一般是分新品剩余和往季的,現在銷2019年的過季款賣得還可以,2018年的滯銷款庫存,基本賣不動。”
不同的年份決定了庫存尾貨的折扣。都市麗人在公告中提到,目前還在清理2017年之前的存貨,計劃以稱重的方式出售這些庫存(約0.5折),售往東南亞地區發展中國家。
一般來看,服裝的銷售鏈路是:先在一二線城市銷售,過季的、過時的挪到三四線城市,搬到唯品會、愛庫存這些折扣電商,再往后,則銷往發展中國家。
越往下走,價格越低。從全世界的需求維度來看,消費分層更多,銷售周期拉得越長。不同的時間、地域帶來的價格差讓庫存得以喘息。
在這個過程中,庫存電商成為那個“抓住最后一口氣”的存在。在線上,包括唯品會、愛庫存、貝倉等平臺;在線下,奧特萊斯同樣作為庫存尾貨的主陣地。
品牌也選擇建設工廠店、折扣店等自己的尾貨銷售渠道。
都市麗人在公告中提到,減少庫存的措施包括:聚焦經典款產品并大幅減少SKU,通過各中心銷售及分銷渠道提供合理折扣,并開設超過100間工廠折扣店清理庫存。
通過自建工廠折扣店,不愿完全把庫存給分銷商,不把價格直接打穿,是品牌“最后的體面”。
“滯銷”養成的巨頭
不難看出,快速去庫存是品牌剛需,這也意味下游可以生長出更多的去庫存類銷售通道。
在線下,根據奧萊領秀的數據顯示,2019年統計的34家奧萊項目銷售額超過了700億元。有統計顯示,全國以“奧特萊斯”來命名的折扣賣場達到400家以上。奧萊的繁榮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庫存尾貨的生命力。
在線上,庫存電商同樣肥沃。
根據艾瑞咨詢2019年的報告,庫存電商市場規模達數百億級。玩家量級在100-150家左右,一梯隊、二梯隊的玩家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
最為大眾所熟知的莫過于品牌折扣平臺唯品會。早在2013年,唯品會CFO楊東皓就提到:“中國一年4000億服裝庫存待清理,唯品會離天花板還早。”
2019年,唯品會創造了1482億元的GMV(平臺交易額)。按照一年4000億的服裝庫存來算,這個市場上還能容得下兩三個唯品會。
同樣是做庫存電商起家的愛庫存,根據企查查數據,其在2018年內完成4次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人民幣。
愛庫存副總裁巨穎透露,愛庫存有150萬個小B,承接著品牌商的分銷。
不同于奧萊和唯品會直接面向C端的邏輯,愛庫存一頭承接著品牌商的庫存尾貨,中間通過無數個小B,連接到C端消費者。能實現這個過程,上游的價格談判能力,下游的銷貨速度都要強。
但隨著庫存尾貨的銷售渠道增多,品牌對于自身的折扣店和工廠店持續加碼,第三方銷售渠道的優勢會被減少。庫存電商并未建立明顯的競爭壁壘。
庫存電商的想象力
庫存的B面是機會。曾經,電商還不發達,很多品牌把線上作為銷售庫存的渠道,將過季、過時的搬上去低價賣。
而今,天貓等電商平臺已成了品牌發布新品的主陣地。相應地,去庫存也分化出更多的銷售渠道。淘寶特價版,京東、拼多多都開始成為去庫存的通道。
反過來看,沒有企業愿意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銷售渠道做不到僅此一家,難以承受巨大的庫存吞吐,也就導致了多元化。
沒有人能獨自吃下這塊蛋糕。決定因素是能觸達多少消費者。
淘寶連接了8.46億消費者,京東、拼多多緊隨其后。相比之下,唯品會活躍買家數只有3860萬。當唯品會消化不了這么多庫存,就有了其他的功能電商,他們還不能消化,就有了拼多多。
除了消費者帶來的變數之外,在中國做庫存,面對的是千萬個品牌。
不同于歐美企業的一體化經營,將某品牌庫存集中在商超、購物中心,實現單一渠道的買斷。中國的去庫存渠道更多地只是提供服務,庫存依然是品牌的,第三方渠道創造的是平臺價值,而非經銷商,要把庫存買入再賣出。
這條鏈路上,第三方渠道缺乏的是談判籌碼。
不過,巨穎告訴媒體,庫存電商現在應該叫新電商,核心邏輯是人不動貨動,它跟傳統的平臺電商極大的區別在于,電商平臺是每一個品牌都去上面開店,消費者通過搜索找到店鋪、商品,是人找貨的狀態。但在愛庫存模式下,更多是通過店主推薦,消費者在社群中是被動感知的。
這是否能成為商業壁壘,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唯品會帶來了機會,打開了折扣商品的大門,那么這次疫情又一次激活了庫存市場的熱情,當去庫存成為熱點,市場的賽跑又一次拉開。千億級的服裝“庫存”,很有可能將創造下一個阿里、拼多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