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草木》:情知所起造化功
曹輝/文
一本可意的書,很多切入口,難得的是,都有料。《人文草木——16種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崇拜》一書,完全擔得起“人文”一詞、亦擔得起“草木”二字。
它的語言一點都不高深,內容卻有質地,有讀點。16種植物,切口雖小,選取的草木種類對人類發展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植物的馴化直接推動了人類身體與智力的發展,文明隨之產生”。它的意義正在于,揭示植物為人類提供的“源源不斷的食與衣”,在這一過程中,植物充當了促進人口增長、因被爭搶引發戰爭、直接或間接推動全球貿易發展、人類某種情思的載體等多重角色,可以說功德無量。這,正是該書的意義所在。
大凡此類書籍,作者由于專業的緣故,要么寫得晦澀,要么寫得無趣,這本書好在將專業知識通過文學的潤飾得以升發,兩位作者蘇生文與趙爽,屬歷史學家與文學人士聯袂,專業知識過硬,文字功底過硬,帶給讀者的,是泥沙俱下的植物歷史生態中最令人動容的物種的饕餮盛宴。
《詩經·大雅》有云: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其實,歲月有痕,草木與人類的互動,一直是進行時,這些故事帶著回味無窮的溫度,借《人文草木》這本書,徐徐展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間萬物皆相關,交集便是互相了解、彼此滲透的過程。草木與人,就是在你來我往的過招中,完成了同步向好的路。《人文草木》的好,除了上述人類對植物進化過程中的記錄本能和簡潔易懂外,就是那些值得挖掘的、人類賦予草木的人文意義。該書架構簡潔,內容集中,科學行文的同時,又有文學與歷史共生,巧妙去除了植物科學的枯燥,使原本沒有情感和思想的草木,剎那間鮮活生動起來,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不論是物為心聲,還是心為形役,都透著一種詩意的美。書中關于16種植物的詩詞和歷史典故的運用,可謂信手拈來,隨處可見。“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美輪美奐、“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人情世故、神荼郁壘閱領萬鬼的霸氣、度朔山大桃樹的陰陽分界樹的傳說、“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年之盛況、“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情愫、“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的美譽……整個植物史,就是當之無愧的“滋養人類生命,塑造人類文明,改變人類世界,用心感受靜默植物的偉大力量”的歷史。
不得不提的是蘭。這雖是小而言之的中國化植物命題,但卻是中國人心中繞不過去的一種情懷。書中不但引以蘭之詩詞,也爬梳了蘭的歷史和人文。孔子、屈原把蘭當作理想人格的象征,而南宋遺民畫家鄭所南畫蘭也成為史上一典,更有清代鄭板橋的畫中之蘭譬喻之深情懷之切……而同時這本書又非常的平民化,寫得不高深,接地氣。又譬如蘋果,說它古時叫“奈”的趣聞,以文學色彩輔以幾筆曹植被動接納“冬奈”的無奈,讓我們窺見了曹大才子人生塊壘的悲涼橋段,及從中走不出來的失意與波折;還有與愛情、戰爭、文化皆相關的玫瑰,像個蠱,誘惑著世人的心,一如玫瑰狂人約瑟芬皇后的癡好;另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中國鴿子樹”珙桐……1900年威爾遜來中國尋到珍惜植物時的驚喜與當時國人對植物的毀壞,形成對比,落后差異導致差距,值得深思。
人文草木關情甚,俗草庸花亦可親。有趣的是,登臺亮相的16種植物,并不包括花中之王牡丹、果中之王榴蓮、樹中之王梧桐等,書中草本世界的16位角色之所以最終站在歷史的舞臺上,被人類關注,完全是因為它們自身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顯現出來的強悍,是種生命力的卓然。由此,引人對自然界優勝劣汰法則的公允與殘酷重新領悟并信服,引人努力成為生物鏈上不被淘汰的一環。
倉廩實而知禮節,植物的馴化直接推動了人類身體與智力的發展,文明隨之產生。同時,因為植物能夠連接人與人、地域與地域,是以,我們通過植物的發展史可以了解一顆土豆的全球之旅,看從古希臘神話中走出的金蘋果如何跌落到現實的盤中,通過《玫瑰圣經》去認識那些已經消失了的古典玫瑰,探尋葫蘆在不同民族中的原始崇拜……書中彩圖百余張,不僅原汁原味再現了植物的風貌,還有大量與植物相關的人文、藝術素材,成為植物起源、馴化、傳播乃至影響人類文化與歷史的精彩腳本。就這樣,從遠古到今天,從物質到精神,從表象到內涵,植物與人類完成了一個跨越時空的彼此不斷磨合不斷升級的過程,這本身,是世界予人、予植物的特殊用意,是考驗,也是愛的表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