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紅高粱畫派創始人張增榮田間實地采風
全媒體記者:張行方 高華芬
辛丑之秋,天空澄澈,晴空萬里,和風拂面,在這秋高氣爽的好日子里,張增榮先生有幸被河南省漢梁王酒業有限公司王月英董事長之邀前往河南省夏邑縣羅莊鄉高樓村實地考察紅高粱基地,親眼目睹了幾千畝紅高粱迎風搖曳,碩果累累,心情分外激動,創作激情一發而不可收拾。
高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和玉米相似,但較窄,花絮圓錐型。穗形有狀和錘狀兩類,穗長在莖的頂端,子食紅褐色、白或淡黃色,品種甚多,但以紅高粱最為著稱。
正是高粱熟時,一望無際的田野,仿佛一夜間騰起燦爛的地火燒紅了故鄉廣闊無邊的天空。
張增榮先生,男,1964年10月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院副秘書長、中國公益潤財書畫院副院長兼藝委會主任、河南盛都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張增榮先生自幼受父母熏陶,酷愛書畫藝術,5歲時,臨摹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10歲臨摹中國畫,喜愛齊白石畫的魚、蝦、蟹、蛙、荷花、牡丹、葫蘆、壽桃、公雞等。從師于錫伯族書法家格吐肯和齊白石孫女齊秉慧。
豫東紅高粱畫派創始人張增榮先生小時候,生長在農村,耳濡目染了田野里從生長到成熟的紅高粱的全過程,印象深刻,至今記憶尤深。
那時紅高粱窩頭、餅子是農村飯桌上的主食,特別是貼在大鍋里的餅子,剛剛揭開,用鏟子鏟下的帶著黃黃的鍋巴,你就別提有多饞嘴了,如果再配上辣椒糊糊,真的讓人吃的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假如再加上紅薯、大肉、粉條,那就更加讓人垂涎欲滴,美不勝收了。
張增榮先生看著此情此景,感慨萬千,攤開畫夾,妙筆生花。
我們都很懷念農村美好生活,現在的我們雖然居住城市,如果能時常去農村體驗一下生活,感受一下田園風光,沐浴一下秋天的景色,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好作品來自大自然,來自真實的生活,采風寫生是唯一的途徑,概莫能外。
作者:張行方 高華芬
編輯:高華芬
2021-09-27日作者應紅高粱畫派創始人張增榮先生叮囑即興創作了九首關于紅高粱的詩作,力求雙璧合一,相得益彰,以饗讀者。
高粱紅
作者:張行方
其一
盛名自古傳到今
多是充饑救眾生
非是主餐少不得
清寂不求憐憫人
其二
鳳毛麟角食難尋
綠色康養是原生
大小可貴粒粒滿
俯首帖耳軟黃金
其三
不言不語不擇溫
落地生根長成林
碩果累累金不換
紅了中國紅了卿
其四
眾里尋他稀為因
南國詩心北國春
酒憑芳名和為貴
客至中門香氣迎
其五
精致生活求均衡
粗細搭配責不輕
平凡世界作為大
強國富民砥礪行
其六
矢志不渝展初心
位卑未敢忘奮進
鄉村振興千秋月
共同富裕齊歡慶
其七
花開富貴爭為寵
珍藏觀賞勝古董
客因少來方顯親
筆下生輝紅彤彤
其八
到處尋你不見你
芒鞋踏破有知己
南下北上采風去
一枝一葉一菩提
其九
花因稀少總盼春
難得一見受寵尊
籽粒飽滿壓枝頭
歡歡喜喜座上賓
作者簡介:
張行方,安徽定遠人,全媒體記者、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名家專訪網主編、安徽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宣傳部長、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書畫考級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總編、美國書畫研究院無錫分院執行副院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人才學會會員、安徽省古塬書畫院副院長、著名文藝評論家……
長于散文、詩歌、評論、長篇小說及非虛構等文本創作,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典雅博大、厚重飄逸、氣勢恢弘、張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滿靈魂的叩問和哲學的思辨,立體之藝術美感躍然紙上。
出版有:《等你回航》文學作品集。
供職單位:全國公安文聯《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
厲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