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店巧推“尖改圓”
在北京銷聲匿跡好幾年的尖頭鞋如今又有了用武之地,因為開始有修鞋店為了響應一些“會過日子的人”的要求而新推出了一項“尖改圓”服務,就是通過專業修鞋師傅和機械的配合,把尖頭鞋的尖頭拆開削圓,然后再重新縫合。
過時款式皮鞋流行“尖改圓”
今年3月以來,在位于百盛商場南側的一家鞋藝店內,每天都有一兩位顧客拿著尖頭或方頭的皮鞋來修改鞋頭,有要求改成圓頭的,也有要求改成“魚嘴”形的,加工費每雙鞋150元。
昨天中午,老板商露茹笑著拿出了一雙棕色皮鞋:其中一只鞋頭特尖,鞋頭的皮子還有一小塊磨損,分明就是幾年前的流行款式;而另一只的鞋頭卻很圓滑,比“尖頭鞋”短了1厘米左右。
鞋藝店取代下街修鞋匠
在金融街白領中頗有影響的這家鞋藝店在2001年開業,當時還在為生計奔波的老板商露茹在聽從了朋友“南方城市修鞋店都很賺錢”的建議后,一下子投入了5萬元。“把自己的家當都投了進去,當時心里也很忐忑。”她說,沒想到,她卻沾了“北京第一批修鞋店”的光:很多顧客當時都抱以“找樂子”的心理走進了她的修鞋店。
在店里,最貴重的家什莫過于一套一米多長的修鞋設備,它可以輔助修鞋師傅拋光、粘底、打磨、釘掌、壓跟……它是商露茹親自從南方拉來的。釘掌50元到80元、粘底30元到50元——修鞋的各種價碼就貼在墻上,和菜市場里或街邊的修鞋攤相比,店里的標價高出一倍多。
拉主顧7年來未曾漲價
中午12時30分,小桂師傅仍舊忙著手里的活。鞋藝店的一角碼放著的20多雙等待處理的皮鞋和涼鞋仍讓商露茹感覺不輕松。
讓商露茹感到壓力的,還有經營過程中需要支付的租金、工資和不斷提高的材料成本,但她自開業至今始終沒有漲過價,還為老主顧設立了預存數百元費用可打折的優惠——薄利多銷。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優勢,比商露茹先期進駐百盛的另一家修鞋店,在同臺競爭了一年多后,黯然撤離,其在百盛二層的店鋪也順勢成為商露茹的分店。
我的生意經開分店要敢吃“窩邊草”
常言道:兔子不吃窩邊草,可我這個分店同樣開在了百盛。有人問過我,這種同室操戈會不會導致兩敗俱傷?答案是不會,因為兩家店的客戶群體是不一樣的。作為百盛底商的店鋪靠近金融街,很多公司白領成了它的常客;在百盛二層的店鋪位置較好,它的客源主要是那些逛百盛的普通顧客。更何況,與其等著競爭對手吃下自己的窩邊草,倒不如我自己先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