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當家人,事業生活盡奢華
近段時間,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動作頻繁:其投資的首家影院——重慶百聯上海城影院正式開業,標志著華誼正式進軍影院業;同時華誼投資3000萬元左右收購了北京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49%的股權,完成了全資控股。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顯然是華誼全行業的滲透。從電影制作、藝人經紀到影音發行等等,華誼已基本完成文化產業鏈布局,它的雄心是做中國的時代華納。而掌控這一切的,正是被外界視為中國電影產業領軍人物的華誼兄弟掌門人王中軍。
鎖定電影 做大產業
1960年,王中軍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軍人家庭。1989年,王中軍赴美留學,課余時間則打工做“藍領工人”,5年里,他平均每天都要打上十五六個小時的工。1994年,回到中國的王中軍只是一個并不算成功的海歸——手上僅有10多萬美元,卻想做成一番事業。此時的王中軍做夢也沒想到,電影成為他日后事業的基石。
最初,王中軍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逐漸有了盈利,身家逼近千萬。1998年,王中軍偶遇一位影視圈的朋友,他告訴王中軍影視業利潤很大。這番話令王中軍動了心,很快,他投資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心理診所》,并獲得了一倍的盈利。影視投資初戰告捷。這一年,他又參與投資了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王》、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等3部電影,其中《沒完沒了》大獲成功,名利雙收。王中軍從此堅信中國的電影產業大有可為。
此后,王中軍又進行了幾次融資,均獲成功。有了資金后盾,王中軍手筆也越來越大,幾乎每年都能有一兩部非常賣座的影視作品,如2004年的《天下無賊》,2006年的《夜宴》、《墨攻》,2007年的《集結號》。華誼旗下的明星陣容也越來越強大,囊括了周迅、李冰冰、黃曉明、陳楚生等眾多國內一線影視明星和音樂藝人。
2009年10月,華誼成功登陸創業板,募集資金達6億元。有意思的是,在華誼的股東名單中,人們不僅看到馮小剛、李冰冰等明星大腕,也看到了馬云、江南春等實力派企業家。尤其是馬云,以10.7%的持股比例成為了華誼兄弟的副董事長。據說,馬云之所以投資華誼,主要是因為與王中軍的私交甚好。
上市之后的華誼正在極力擴大規模,預計每年拍編電影、電視劇達600集,同時也逐步將觸角伸向音樂、演出等上下游產業鏈。這顯示,王中軍與弟弟王中磊一起,正在打造一個娛樂帝國。
職業需要決定高品味
在華誼的管理上,王中軍盡量避免刻板。他覺得華誼不像公司,自己也不像老板。他將華誼兄弟的企業文化歸納為八個字:平等、分享、創新、快樂,他要與旗下的這些大腕們共同推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
基于這種獨特的企業文化,王中軍在公司的管理上比較松散。跟任正非、王傳福、宗慶后這樣兢兢業業從早忙到晚的企業家相比,王中軍過的簡直是神仙日子。他一般上午11點起床,吃完午飯去公司聽當天的工作安排,在公司呆不了幾個小時,下午三四點鐘就開始忙活自己的私事。在公司,王中軍只管理不到10位的高管人員,他甚至不太懂電影的具體制作。不過在電影拍攝中,他經常擔當重任,協調好導演與明星之間的關系。
王中軍與很多創業型企業家不一樣,大多數企業家低調而不喜歡炫富,而王中軍卻樂此不疲。據說他的豪宅價值上億,是一棟兩層歐式小樓,有七畝大的院子。小樓里擺滿了王中軍收藏的各式銅雕和油畫,其中油畫主要是艾軒、楊飛云、王沂東、袁正陽等名家之作,有的買時10多萬元,而現在已經漲到300多萬元。此外,他還花費3000萬元打造格林馬會,馬會精心養護著60多匹純種馬,動輒都是幾十萬美元身價。
有人認為,王中軍的炫富屬于職業需要,畢竟電影業總是跟明星和投資者打交道,需要奢華,需要時尚,需要高品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