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欲抱團考察出口加工區
兩江新區成立以來,服裝加工廠老板宋顯陽一直都是“空中飛人”,頻繁游走于全國各地出差。這段時間,一直呆在外地的宋顯陽計劃著,等他回到重慶,第一件事就是到兩江新區的出口加工基地去考察,不能錯過機會。
把木古建成綠色發展樣板區
在市發改委對兩江新區空間規劃布局的解讀中,木古出口加工區的規劃建設用地,一共有22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建設1平方公里,重點布局是濕地公園、高端的服裝產業等,不僅布局了出口加工產業,也有生態方面的規劃。
渝北區木耳鎮,是兩江新區十大功能分區之一的木古出口加工區一部分。這個幅員面積83.42平方公里,總人口僅3.8萬人的小鎮,今后將成為一個現代的制造業展示區。食品工業、高端家具、高檔服裝、新型玩具……這些現代制造業,今后將成為這里的經濟引擎。
“我們已作好規劃,要把木古出口加工區建設成為綠色發展樣板區。”木耳鎮黨委書記鄧賢倫說,在發展出口加工業的同時,山清水秀的木耳鎮也不會舍棄優美的環境,將引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綠色食品工業、高端家具、高檔服裝、新型玩具四大產業項目。對區域內的企業,也會引導他們開發綠色技術、發展綠色經濟。
服裝企業欲抱團考察出口加工區
兩江新區中的高端服裝布局,讓曾帶領朝天門70多家服裝加工企業在渝北圈地建廠的宋顯陽再次嗅到機會。
事實上,現在仍有不少服裝加工廠,委托曾經擔任過朝天門服裝協會會長的宋顯陽,組團尋找服裝企業的集體落戶地。“兩江新區中有服裝產業的布局,是個很好的機會,我雖然最近一直在外地,但也時刻關注著兩江新區的消息,等到我5號一回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出口加工區考察。”在電話中,宋顯陽有掩飾不住的激動。 他還認為,現在,無論是自有品牌還是貼牌生產,重慶本地產的服裝,在全國市場廣受歡迎,北到東三省,南至珠三角,四處可見渝派服裝,“如果能借助空港優勢縮短產地到市場的時間,再讓出口加工區的服裝產業形成規模,重慶服裝肯定又會向前邁一大步。”
助推渝派服裝走向世界
然而,對于出口加工貿易來講,時間和成本最重要。但與沿海相比,重慶并不占優勢。如何讓重慶的加工貿易拉近與世界的距離,將成為成敗的重要因素。 “服裝這一行講究時效。”宋顯陽說,走在時尚的前沿,是服裝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砝碼,不僅需要對流行元素敏感,第一時間生產服裝,還要迅速把服裝運到全國各地,搶先占領市場。
在市外經委副主任王濟光看來,兩江新區的獲批堪稱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標志性事件。“可以預計,通過十年左右的打造,新區可將內陸地區推上全球貿易的重要一環,構建新的貿易版圖。” 他說,首先,內陸有加工成本比沿海低,稅務成本、勞動力成本比沿海低的先天優勢,同時又在進向物流成本、出向物流成本上和沿海打平。再把服務貿易水平提高,內陸優勢就能真正發揮出來。 宋顯陽說,時間是服裝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砝碼,第一時間生產出服裝,還要迅速把服裝運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搶先占領市場。在他看來,如果能縮短產地到市場的時間,重慶服裝在國內市場的“勝算”就更大了。
八大貿易通道讓出口“通江達海”
一直以來,重慶貨物到歐洲除了空運之外,只能選擇水運,但重慶貨物通過水運到歐洲需要三十多天的時間,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而通過歐亞大陸橋,重慶貨物運送到歐洲的時間,將縮短到12天。 “過去,內陸地區的貨物想出口,必須經過沿海,但隨著重慶兩江新區的建設推進,這一趨勢將發生逆轉。”王濟光說。
無獨有偶,去年9月,在重慶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重慶內陸國際貿易大通道戰略論壇”上,市外經委宣布,重慶內陸國際貿易大通道“1144布局”已初步成型,將著力打造8條國際貿易大通道,力爭2020年形成,包括謀建渝廣高鐵、渝瑞高鐵出海。并力爭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這8條出海通道,涵蓋了海陸空全方位,包括長江黃金水道、印度洋出海通道、新歐亞大陸橋、歐美空中走廊、渝津海鐵聯運通道、渝桂出境通道、渝粵出境通道、渝廣高鐵到深圳出海通道等。“打通印度洋出海通道后,重慶運往南亞、西亞和歐洲的貨物將縮短15天。” “一江兩翼三洋”國際貿易大通道一旦建成,將極大縮短中西部與國際貿易交流的時間和減少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