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家門口創業,大有可為
去年年初,中西部各省還在為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而發愁,今年此時,東南沿海地區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招工難。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招工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中西部地區農民工選擇了就近就業或創業。河南省商丘市常年輸出勞動力200多萬人,今年約1/3的農民工選擇了就近就業或創業。
家門口打工,崗位多工資不低
“在廣東打工跟家門口打工掙得差不多,誰還往外跑?”李奮勇是商丘市虞城縣稍崗鄉圍店村人,去年,他在廣州一家工地做建筑工。今年,他沒有外出務工,而是選擇了去村南1公里的河南亞東量具有限公司打工。
李奮勇在家門口打工的原因,主要是待遇。在廣州,每個月掙1800多元。在廣東打工跟家門口打工掙得差不多,誰還往外跑?”李奮勇是商丘市虞城縣稍崗鄉圍店村人,去年,他在廣州一家工地做建筑工。今年,他沒有外出務工,而是選擇了去村南1公里的河南亞東量具有限公司打工。
李奮勇在家門口打工的原因,主要是待遇。在廣州,每個月掙1800多元錢,但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現在,每天工作8個小時,工資跟在廣州相差不多,但生活成本低了不少。
過完年,圍店村越來越多的
農民工像李奮勇一樣,不再“東南飛”。去年,全村有40多人外出到東南沿海務工,今年只有9個。
隨著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步伐的加快,近幾年,商丘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大批企業在商丘落戶。今年,由于經濟回升和重點建設項目增多,商丘市新增用工崗位將比去年增加30萬個,這為農民工家門口務工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眼下,不少商丘市的企業也面臨著招工難,李奮勇所在的公司今年給每個工人加了15%的工資。
老家創業,大有可為
“在外打工,總不能干一輩子。現在有條件了,就回來自己干。”虞城縣劉集鄉返鄉農民工劉言成2000年開始到福建打工,一直在農資企業干。“很多企業干活都沒有什么保障,有的甚至勞務合同、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統統沒有。可是,每當企業經營不善、效益滑坡時,立即讓你走人,沒什么感情可說,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就是最好的例子。這10年,我換了6家企業。”
今年春節過后,不想再被甩來甩去的劉言成,東拼西湊外加小額貸款,投資10多萬元在縣城開了家農資門市部。劉言成說,選擇回家創業,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在外地打工時得不到尊重,沒有歸屬感。“自己的小店,剛開張肯定會面臨很多困難,但只要好好干,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好。”據商丘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從2009年初至今,商丘市已有近10萬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含個體工商戶)。
在家千般好,在外事事難
農民最講實際,采訪發現,外出務工看病貴、子女上學難、住房租房貴等,是農民工回鄉就業的普遍原因。
“每年去廣州打工前,我和工友們都會在家鄉的藥店買很多治療感冒、外傷之類的常用藥。”李奮勇說,在東南沿海城市打工看病不僅很貴,而且拿著在老家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卡很不方便。
“我們外出務工,辛辛苦苦不全為了孩子?”農民工普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2006年,劉言成去福建時曾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小孩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可是,“進城里的公立小學太難了,入專門為農民工辦的私立小學,教學質量又上不去。”劉言成最終把孩子放在老家上學,由爺爺奶奶照顧。“每次在電話中聽到孩子要爸爸的哭聲,我就發誓,在外就是掙再多的錢,來年都不外出打工了!”
“在福建打了這么多年工,真沒想過要在那安家立業。那種不現實的東西,考慮它干啥?”劉言成說,“就拿房子來說吧,城里的房價根本不是我們這些打工仔能承受得起的,價格低一點的保障性住房,我們沒有城里戶口,連買的資格都沒有。”現在,劉言成有個理想,那就是盡快攢錢在老家縣城買一套體面的房子。
“我這輩子估計不可能到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當城里人了,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在縣城當個城里人還是挺有希望的。”談到未來,擁有中專學歷的劉言成這樣說。
{page_break}
工作不難找,還是在家好
“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一來,我就下崗回家了。沒想到,一回來區里就給我們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我學了電焊,后來勞動就業訓練中心還給我推薦了工作。”對于現在的生活,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的返鄉農民工方安明很是滿意。
“以前在廣東,夜晚看到北斗星,就跟工友說:‘這就是湖北啊!’在外真是想家,萬一年近七旬的父母倒在家里了都沒人知道。現在好了,家門口上班,工資跟在外打工差不了多少,多好啊!”方安明感慨地說。
3月中旬,記者來到荊州區紀南鎮拍馬村。一座座現代化廠房和一片片油菜花地的盡頭,是一排排二層小樓,都是白墻灰瓦、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
“瞧,那就是我的家,多漂亮!”透過造紙車間的窗戶,曹輝菊興奮地指給記者看。“駿馬紙業原來是一家很小的村辦企業,現在越辦越大,還帶動形成了工業園。這幾年我們村出去打工的都紛紛回來,在村里的工業園上班。村里對小孩上中學、上大學都有獎勵,老人還有養老金,村民看病差不多100%能用保險報銷,家鄉這樣好的生活,我們何必出去打工呢?
近年來,荊州區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僅2009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就達27億元。企業多了,項目多了,用工需求也越來越大,農民工在家門口基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記者采訪了多位農民工,家門口就業是成了家的農民工的首選,即使收入稍低一點,他們也愿意。而外出務工的多數是新生代農民工。
城市的留戀與無奈
“20畝大棚小黃瓜足足賣了60多萬元。”虎年春節,對于江西省新建縣流湖鄉丁坊村的返鄉農民工廖逢生來說,是個倍感溫暖的春節,自家的大棚蔬菜產量高,還賣上了好價錢。
2000年起,廖逢生先后在北京和深圳打工,從事廣告安裝。長期在外鄉漂泊的日子,家人是他經常的牽掛。
每年寒暑假,在老家當農村代課老師的妻子鐘八妹都會帶著女兒到丈夫打工的城市,各種美食、漂亮的衣服……城市的繁華與便利母女倆都非常喜歡,每次回到家鄉,孩子的照片和妻子的新衣服都會引來同學和同事的羨慕。
大城市的條件當然要比老家好得多,廖逢生也想過,把妻女接到自己身邊。丈夫“白天機器人,晚上木頭人”的單調生活,鐘八妹也心疼。但城里房價高、看病貴、上學難等一系列現實問題,讓一個月只有兩三千元收入的廖逢生明顯缺少安全感。這幾年的城里生活讓他深知農民工和城里人在公共服務和很多民生問題上的待遇差距。最終,夫妻倆只好繼續維持生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