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波打造鞋企紅蜻蜓的奢侈品“帝國夢”
1972年,錢金波8歲。家里編了一個籮筐,準備放到生產隊里去挑番薯。錢金波提醒母親,“籮筐應該寫上名字,以免搞混了”。待到隊里分東西時,有人大喊“錢金波是誰”,他美滋滋從人群中鉆出來,大家都服了這個“錢家的孩子”。
事無兩樣心有別。幾年后,“錢家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他想像他的一個哥哥、五個姐姐那樣打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此時的楠溪江也不再寧靜:江那邊,橋頭鎮有人做紐扣發了財,繼而全鎮開始做紐扣;江這邊,去新疆做建筑工人的同鄉也回來了。“都穿上了服裝格外敏感。
1982年,18歲的錢金波終于“出道”,跟著五姐夫去武漢做木匠。1小時的渡船到溫州,24個小時的輪船到上海,繼而72個小時的輪船到武漢。他在寄給母親的信中寫道:“離開家鄉,漂洋過海;雙重海水,催送輕舟;飛越千山,一路平安……”
如此煽情的句子確實出自錢金波。相比同時代出道的企業家,他身上確有一種偏文人的氣質。這種氣質在紅蜻蜓的企業發展歷史以及錢金波屢屢創新的營銷口號中悄然展露。這是后話。
1995年,錢金波拿著多年商海打拼的積累,創辦了一家制鞋廠——紅蜻蜓。對于創業者而言,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堪稱一段可遇不可求的燃情歲月,市場機遇面前膽氣比技巧更重要。而錢金波除了膽氣,更有鮮明個性。
比如他會跟追隨者談夢想。如果說誰今天再和員工談夢想而自己卻家底羞澀,那么他很有可能受到一番嘲諷。但彼時的錢金波非但和員工談,和地方政府談,甚至還跑到電視上廣泛傳播。
500多平方米的廠房是租來的,這在做生意講排場的溫州頗為少見。當時的溫州企業基本都有自己的廠房,有的甚至還會搞個卡拉OK廳在里面。因為領導來了,先鋒音響一開,“實力自然體現”。
1995~1999年期間,錢金波的戰略思維重點是花在如何打響品牌上,并未花在溫州人的“門面工程”——廠房規模上。直到1999年,紅蜻蜓的生產基地才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廠房。
雖然硬件上趕不上當地的4300家同行,但其他方面錢金波卻很快脫穎而出。比如品牌名,在一干鄉土味濃郁的鞋業品牌中,錢金波高呼,“紅蜻蜓是我兒時的玩伴,是注定和我一生相伴的夢想。”又如包裝,人家的鞋盒成本不過六毛,他敢于用兩塊錢的盒子美其名曰禮品鞋,一塊燙金的LOGO十足“洋派”,再來一句更加洋氣的廣告語,“從距離中尋求接近”。
而創辦紅蜻蜓當年,錢金波就開始和溫州電視臺合辦了《紅蜻蜓之旅》欄目,在電視上暢談品牌夢想。電視廣告同期啟動。同年,他花了5000多元在溫州甌北最繁華的渡口豎了一塊長十幾米的廣告牌,上書“藍天白云,綠草成蔭,美麗的紅蜻蜓,帶你回歸大自然”。
這或許可以算作中國最早一批懸念廣告了。但過往行人犯疑了,“紅蜻蜓是干嘛的?哦,做鞋的。”“花錢做廣告,怎么連個電話號碼都不留?”“是啊,這老板太傻了!”
“太傻了”的紅蜻蜓漸漸打開了知名度。東北經銷商十萬十萬地抱著訂金來訂貨,錢金波卻不肯收。因為他生產不出來那么多貨來,只能有一箱貨發一箱貨。經銷商們白天躺在賓館里,邊嗑瓜子邊聽錢金波在電視上講話,嘖嘖贊嘆:這老板太有文化了,講話有詩意!
1995年底,創辦才9個月的紅蜻蜓在租來的廠房里創造了3000萬元的產值,上繳稅金131萬元,利潤168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