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凱身價一億美元 24歲創立“龍基金”
姜凱簡歷
姜凱,1976年出生于中國上海,父親是位畫家,原本期望子承父業。小時候,畫素描,特別枯燥,他父親想讓他也成為畫家,他覺得,有個手藝將來能謀生,小時候看些香港電影,里面有很多都和股市有關,他就覺得股票是一個能發大財的機會,這是他股市情結的萌芽。 中學時赴美定居,大學畢業后進入瑞士銀行工作。
24歲時創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美國金融投資領域的一匹黑馬,他“顛覆”巴菲特以自己獨特的投資理念締造很多財富奇跡。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和谷歌創始人在內的許多政商界名人,都是他的忠實客戶。1996年,美國股市全線上揚,姜凱的龍基金以60萬美元起家,在隨后的幾年業績驚人,年均回報率達到57%,排全美第一。經過2003年和2004年大規模向客戶返還資產后,姜凱的個人資產已接近一億美元,連華爾街都將其譽為金融界“奇才”。
我干這行沒背景
在美國,行業排名前20位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均年收入8億美金。
“去年我們行業里面最高收入的那個人,你知道賺了多少錢嗎?我說的是現金哦!21億美金,這是他的年收入,James Simons(詹姆斯·西蒙斯),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文藝復興科技公司),OK?這是現金哦,和人家股票上市,身價21個億完全兩回事!我再說一遍,這個是現鈔,已經兌現了,和你股票沒兌現是兩回事情!”說這席話時,姜凱的臉上綻放光彩,勁道十足。
“那一般干這行家庭都有些背景吧?”
“我做這一行真沒什么特別背景,我們家沒人是做投資的。”
姜凱出生于上海,父親是位畫家,原本期望子承父業。“小時候,畫素描,特別枯燥,特別枯燥!畫石膏像,你知道嗎?一個男孩子,而且最喜歡玩的那種男孩,讓我整天坐那里,真受不了!我父親想讓我也成為畫家,他覺得,有個手藝將來能謀生,但我覺得吧,我有辦法!那時候看些香港電影,里面有很多都和股市有關,我就覺得股票是一個能發大財的機會,特別有興趣!”這是他股市情結的萌芽。
中學赴美,那個抱怨“上海數學太難”的孩子在異國開了竅,成為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隊隊員,隨后進入伊 利諾伊大學讀金融,大學期間姜凱主要做三件事:學習、炒股和創業,經他自己概括:學習靠后,重點炒股,創業失敗。
“那時候互聯網興起,雅虎和網景剛開始,我也雇了幾個同學一起創業做網站,我們做了一個classify.com,是個分類廣告網站,專門推銷舊汽車。我親自跑車行,跟他們說,你把這些車子的照片和信息放我這網站上,價錢要比報紙低。很多車行那時候確實很想做這生意。但是為什么沒做下去呢?一個原因,那時家里就只有一輛車,我要出去找客戶的話,得把家里的車開出去,那樣家里不方便。另外就是后來沒有再多的資金流過來,賺的錢不夠用于投入,只得把這網站以很少錢賣掉。其實再做下去,就是一個billion dollar company。”
“就因為我沒有一種business sense (經商意識),如果我父親是個生意人,可能就教我一些experience(經驗),比如拿我們的idea(理念)去銀行貸款,我們也比較conservative(保守)不夠aggressive(進取),所以做好這件事情確實很不容易,當然,到最后賣掉還是賺了點錢。” 創業這事雖沒成功,但對若干年后的投資頗有啟發:“所以,98、99年,我們最大的投資就是互聯網。”
“大學期間最主要的一件事還是做股票,我家并不富裕,供我讀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當時我就弄了點助學金和貸款炒股票。”姜凱向銀行借了3000美元的低息貸款,終于涉足兒時夢寐的股市,但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page_break}
“人家賺錢,我也要賺錢啊,我也讀很多書”,和大多數人一樣,姜凱也曾捧讀《格雷厄姆論價值投資》之類的投資圣經,依照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理論,集中投資低估的、低持有的、低關注的公司,“但書上提到的那種價值股確實很少,我買了以后不是繼續往上漲,而是繼續往下掉,很奇怪的,那時虧了也有5、6萬美金。”
幾番折騰,姜凱得出結論:價值投資理論對時代的胃口來說太慢了,“有句話:當你找到開啟華爾街這扇門鑰匙的時候,(停頓,詭異地笑)他們把鎖換了”,這以后,他拋棄“三低”策略,將對市盈率較低股票的關注點轉向高新科技行業的一些高成長性股票。結合自己的數理優勢,姜凱還獨創了一套選股模型,利用計算機程序,排除
匯率、利息、經濟成長率等40多種左右股市波動的干擾因素,用以預測股票不同階段的漲跌情況。結果他賺了不少錢。
而今再聊股票,姜凱說得簡單:“在股市上面,只有1%的人賺錢,還有99%的人其實是輸錢的,你知道這1%的人賺誰的錢嗎?也就是賺99%的人的錢!股票其實很簡單。”
巴菲特過時了
在對沖基金這樣的行當追漲殺跌,高風險是難免的。盡管也遭遇過操盤手失誤一夜間500萬付諸東流的慘痛,憑借銳敏的市場洞察力,姜凱在投資領域積累了越加豐富的經驗。
“在股市上面,我跟很多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賺錢不是本事,輸錢才是本事。在一個牛市里面大家都知道怎么賺錢。輸錢呢,你也要知道怎樣去輸,因為輸錢是肯定會發生的!但是——你輸得要比別人少。”
“9·11”事件發生當天,當第一架客機撞擊雙子樓時,美國股票的早市還算穩定,但股市即將大跌的陰云已四處彌散,在大多數人猶豫不決的時候,姜凱則當機立斷做了空線,“許多人怕‘割肉’,這種心態是不好的,我當時就割得很快。”果然,當日股市受到撞擊,關門告急,閉市狀態持續了1周之久。股市恢復正常后,姜凱又立即改做長線,“所以說,怎樣好好輸錢才是真正的本事,生財難守財更難吧,第一,要知道,投資肯定會輸錢,第二,要知道怎么輸。”
經歷了大學期間創業炒股的歷練,姜凱對前輩的投資理念進行了反思。巴菲特式的“買入,持有”理論主張長期持有好股票,充分享受公司成長,從而取得最大收益。但姜凱認為,隨著互聯網誕生,產品周期已縮短,上市公司股價的波動性越來越大,應該采取“買進,交易”的策略,以短兵相接的交易快速獲利。“你如果買入持有只針對一個公司股票,很難選擇。當然一些藍籌股不錯,但也有一下子變零的。優秀公司數量有限,但股市指數會不斷上升。如果你真要買入持有,就只有買入持有一些指數,一個指數里面有幾百個公司,你不可能幾百個公司全部變零。”
“現在中國股民炒股有沒有什么誤區?”
“肯定有誤區,第一,他不知道(他買股票的那些)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也不知道市盈率是什么。當然我知道股市還會漲,但是當股市掉下來的時候,這些股民都會被套牢,這是相當不該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生病都會去找醫生,但股民做股票都想靠自己,生病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自己開刀而不去找醫生呢?不會啊。最好還是請人幫你管理這些錢,你可以買很多很好的公開基金,對不對?”
姜凱沒有中國客戶,他的對沖基金只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股票,在石油、太陽能、綠色革命以及藝術品投資等等領域都有涉獵,“只要能賺錢的我們都會投”。
他將公司搬到上海已有幾年,“我們要做調查研究,調查一些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在中國的業績。中國是一個huge market(巨大的市場),什么樣的東西都是從中國走出來的。”
婚姻快車:黃奕與姜凱
2009年8月中旬,娛樂界傳出中國內地影星黃奕和姜凱一見鐘情式相戀并爆出相識41 天即閃婚。2009年9月26日,剛承認已婚的黃奕帶同老公姜凱出席了意大利舉行的米蘭時裝周之Gucci春夏時裝秀。
黃奕和老公姜凱09年就已經登記結婚,結婚后的蜜月游歷了7個國家和地區甚至奢華。但黃奕和姜凱的婚紗照曝光后,黃奕本人并未作出回應,就有圈內人分析,黃奕曝出結婚照實則為新戲做宣傳。今天,有關黃奕和姜凱結婚一事再度生變,知情者稱,黃奕和姜凱已經離婚。黃奕的這段婚姻自此疑云重重,黃奕究竟是否已婚,黃奕和姜凱是否還是夫妻關系種種疑問讓網友不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