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為何老師不如學生能力強?
幾年的創業教育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在大學生就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學院去年、今年各有幾百號畢業生是以“老板”身份畢業的,他們不再是就業崗位的競爭者,而是工作崗位的創設者。他們當中,有的同學進校時是貧困生,畢業時開著凱迪拉克離校;有的同學靠生活費起步,畢業時資產超百萬。在校的大一、大二同學中,月純收入上萬元的也有數十人。當同行、記者了解到這樣的事實時,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是:老師有做得好的嗎?我實事求是講,不是我們不允許老師創業,而是老師真做不過學生。
創業,為什么老師做不過學生?不是老師沒本事,許多大學生能夠創業成功都是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按理講,老師創業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做大做強。問題是,創業需要知識、需要理論,但更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大學老師是精英,不愁吃,不愁穿,體面的工作再加上穩固的工資收入,使得自己不再有創業的想法和沖動。有的老師也會付諸創業嘗試,但是過慣養尊處優生活讓自己不再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沒有這種決心和勇氣就容易遇挫則退、半途而廢。為賺2元錢,創業學生可以騎自行車跑十幾里路去進貨,而老師就吃不起這樣的苦,會開著車去進貨。回來一算,賺到的錢還不夠補貼汽油費。遇到這種情況,老師通常會放棄這筆生意。創業是一個積累客戶、社會關系、資金和知識經驗的過程,不賺2元,也就沒有20元、200元,更不會有20萬、200萬。可見,就創業而言,最最重要的不是知識、文化、理論,而是改變現狀的決心和百折不饒的精神。如果停發工資獎金那么大學老師的創業也會像學生一樣容易成功。
老師創業不如學生的第二個原因是,不從實際出發,習慣于按書本辦事,在付諸創業之前,先張羅公司規劃、治理結構、人員分工、工資待遇以及經營場所的裝修布置。這不是不需要,但增加了成本。還沒開張,前期投入可能有了幾十萬。更難以為繼的是,開張后微小的收入根本無法填補員工工資和公司運轉的日常開支。好大喜功,導致無疾而終。而大學生,起步時沒有資金,只能因陋就簡,能省則省,能簡則簡。經營場所、員工配備、倉儲管理、財務制度以及治理結構都是隨著一分錢一分錢的積累而逐漸到位的。
我寫這么多,絲毫沒有批評老師的意思,也沒有倡導老師們都去創業的想法。我只是想說明一點,不論誰去創業,都要有吃苦耐勞的草根精神和從實際出發的務實作風。只要有這種精神和作風,不論誰都能成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