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村官與一只鴨蛋的創業故事
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村官,一段平凡的創業故事,但記者卻很有把它寫出來的強烈愿望。
連日大雨,路不好走。6月8日,當記者趕到大學生村官唐勇圣的住處——江都武堅新祥村部時天已擦黑。唐勇圣不在,村黨總支書記王明松先和記者聊起來。
“當初我們擔心他成了井里的葫蘆——上面的看它在下面,下面的看它在上面。”王明松對記者說,唐勇圣剛到村里,許多村民都存在這樣的疑惑。老黨員們當面“恭維”這位后生,“用咱農民話講,你是留在篩子上面的黃豆——好黃豆,但在咱們村呆不了幾天。”
說話間,唐勇圣辦事回來了。他告訴記者,臨近端午節,自己創辦的蛋品加工廠格外忙碌:廠里黃泥腌制的3萬只咸鴨蛋供不應求,方才,從上?;丶姨接H的一個村里人,又要訂購10箱咸鴨蛋,說是帶往上海讓親朋好友品一品家鄉特產,為此,他特意騎車到生產車間,緊急包裝了這批貨。
去年7月,從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畢業,離開農村7年的唐勇圣又來到了新祥村。跟在村干部屁股后面跑了半個月后,唐勇圣有些茫然:“除了讀讀文件、貼貼標語、搞點普查這些村務,大部分時間只能上上網、打打球,不知道該干點什么。”
閑不住的唐勇圣想為自己找點活干,開始尋找項目。巧合的是,剛好遇上到村里談租房的腌蛋能手趙從彪,兩人不謀而合。唐勇圣大學讀的市場營銷專業,正是趙從彪需要的合作者。
聽說兒子要靠村里的幾間房腌咸蛋,生活在農村的父母不樂意了,說這不是一個大學生村官該做的事。唐勇圣笑著說,那時候父親搜集了許多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報道給他看,這個開了飯店,那個投入幾十萬搞了蔬菜大棚,就是不同意他搞腌蛋這一行,認為做這沒出路。
“不過最后還是說服了父母。”唐勇圣說,去年11月,蛋品加工廠開業了,他拿著從父母那借來的2萬塊錢,和趙從彪一起到蛋廠收購鴨蛋,回來制作咸蛋,有時一天工作10個小時,累得腰酸背疼,晚上睡覺只能側過來睡。
唐勇圣干“私活”,帶動5位村民就業,小雖小但還是引起了鄉鎮干部和村民的注意。大家不動聲色,想看看這顆“好黃豆”到底能干出什么名堂。王明松說,村里商量后,免去了加工廠第一年的房租。
加工廠初創,品牌還未打響。唐勇圣建議,先采取“低價策略”,占據周邊鄉鎮部分市場份額。很快,銷路打開了,不少飯店上門訂貨。盡管是小成功,可村民看到廠門口提貨的車流不斷,私下里對王明松講,看來這個毛頭小子不是銀樣镴槍頭。王明松告訴記者,創業,是大學生村官沉到基層的“試金石”與“通行證”,但我們這些老村官們還是看到,這些剛走出學校的孩子們缺乏創業最重要的兩項東西,一是資金,二是經驗。{page_break}
這兩個月,唐勇圣一直忙著同趙從彪劃船去興化市沿河鄉鎮,購買腌制咸蛋所需的散養鴨蛋。人不在加工廠,可他不擔心,村民們都在幫他照看呢。唐勇圣還跟記者談了一個故事。鎮黨委書記張旭逢人必推介:新祥村有個大學生村官,創辦的加工廠專門腌制咸鴨蛋,味道不錯,以至很多顧客在村頭就“遙問鴨蛋何處有”。
晚飯,村支書為記者特意準備了幾只咸鴨蛋。輕敲、剝皮,用筷子撥開一層蛋白,紅油順勢流下來,只見紅彤彤的蛋黃。此時,記者強烈地感受到一句話:從小事做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