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功不是喝出來的
有六成以上的大學生創業者以失敗告終。有很多大學生把創業失敗的原因,歸結為不諳世事,“不會喝酒”。開創重慶家居電子商務平臺的大學畢業生張俊,公司運營一年,沒談成一筆業務,身體還落個“酒傷”。一老板請張俊喝酒,裝3兩白酒的杯子,老板一口一杯,連干3杯,面對這樣強悍的“酒風”,張俊既不能推脫,又不敢接招,最后生意自然沒談成。但因此便歸結為張俊所說的“本地一些老板按照傳統的商業模式運作,不愿意嘗試新事物,導致我們的推廣屢屢碰壁”,這恐怕不無偏頗。
首先,不會喝酒不是生意談不成的主要原因。
隨著商業愈加發達,交際也變得文明起來,像以前那種掐著脖子灌酒的人,恐怕很難找到了。張俊不喝酒,那老板也沒有強灌他,僅是勸而已。其次,埋怨當地老板不愿意嘗試新事物也有點牽強。對企業來說,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最終目的,你真拿出一個好產品、好的營銷平臺,他如果還是拒不接受,那他就是個傻子,他自己的企業也經營不好,你也根本沒有和他合作的必要。而就事實來看,現實中的企業大多還是愿意嘗試新事物,不斷拓展發展路子的。
此外,埋怨別人傳統,自己現代,也有點站不住腳。
按經濟學中的“嵌入”理論的說法,無論是創業還是守業,所經營的企業必須嵌入社會關系,以符合社會規范的方式來開展經濟活動,這個社會關系自然也包括民風民俗。大學生創業基地辦公室副主任雷程亮認為,大學生創業項目“可操作性差,簡單停留在創意上,只是思想火花的展示。產品存在的問題,更值得總結經驗。”可見,不少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在此。又怎么能以社會風氣——“酒文化”不好,來作為自己經營失敗的借口呢?
當然,大學生創業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一般創業者都會遇到,為什么有那么多大學生自己看不到?并且在創業失敗之后,還不能正視這些問題,還要在別的方面找原因呢?或許這個問題比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問題更值得深思。看看我們的學校教育,從書本到書本,少有社會實踐,學生怎么能夠深入了解自己、廣泛了解社會呢?這是不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的更深層次原因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