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6千億民資締造新的“溫州模式”?
溫州民間資本再一次表現出了它合理的逐利天性。他們嗅到了創業投資領域的高收益味道,正逐步進入這一領域。 “今年春節過后,溫州的報紙上關于廠房轉讓和出租信息突然多起來,大多是服裝、鞋業、輕工、電子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溫州中小企業商會會長周德文這樣描述溫州制造業的現狀。 面對信貸緊縮、出口下降的形勢,昔日“風光無限”的溫州制造業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生存環境。“可能有20%的中小企業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況。”周德文說。 民間資本開始尋找更好的出口。前不久在上海舉辦的一場創業投資高峰論壇上,眾多溫州商人投去了急切的眼神。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就陸續有幾批溫商闖入創投業。盡管創投這口“洋水”,溫州人剛喝時難免還有點嗆,但是他們仍表現出如此專注。如今,更自發形成了投資聯盟。 “雖然外界對溫州資本的動向往往冠以‘炒’的帽子,但這次進軍創投領域是投資,不是投機。”周德文說。 首家創投 30位股東全是溫商 “對溫州人來說,創投仍然是比較新興的投資方式,他們還需要時間適應。”首華創投負責人林阿信說。 較早在上海發展的溫州商人林阿信,耳濡目染滬上一些國際投行和國外VC的成功做法。 3年前,林把眼光投向創投行業,一年后開始試水。眼下的他,揣度時機已臻成熟,一個被稱為“聯盟型”基金的募集方案于是和盤托出。 6月初,林阿信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創投高峰論壇,給一批還醉心于實業經營的溫商們“洗洗腦”,期望在聲音的碰撞中激發溫州企業家們對資本運作的關注熱情。 舉辦者的深層用意不言而喻:關于“聯盟型”基金方案,能不能被他的那些溫州同鄉們接受。 透過論壇,林阿信印證了自己原來的看法。對于創投,溫州商人們雖然了解不多,但至少“有部分人開始關心創投,有部分已經正式進入”。 事實上,盡管溫州企業大多還在陌生的創投行業場外踟躇,但嚴酷的現實逼使他們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 曾經在實業經營中風生水起的溫州制造業,眼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經營成本直線上升,廠房成本、勞動力成本往上躥的同時,有色金屬大幅度漲價,個別原材料價格甚至翻了個,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帶入外銷逆境,“思變求生”成為擺在大多數溫商面前的嚴峻命題。 “資本投資領域,溫州人以前不太擅長,甚至還不關注,但是我有信心他們會感興趣。一旦發現有利可圖,他們就會抱團加入。”林阿信說。 林阿信的自信源于他對同鄉脾性的了解。2006年3月,首華創投在上海掛牌,林出任董事長。這是第一家由溫州民營資本成立的VC,其30位股東全部是溫州籍商人。 試水創投 溫州人再次“抱團” 首華創投之后,去年8月,溫州本土也首現創投公司——由多家溫州企業合伙的東海創投在樂清成立。 2008年,正在積極籌備上市的溫州正泰集團,也專門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并請具有多年國際投行經驗的胡云耿親自操刀。 隨著越來越多的溫州企業涉足創投行業,對資本運作后知后覺的溫州企業似有蓄勢待發之勢。 “我是在去年底開始去上海籌備成立創投公司的。”溫州金可光學有限公司董事長熊伙榮告訴記者,他把創投公司的總部設在上海徐家匯,目前正在人員招聘中。 “和實業經營不同,創投實際上是建立在別人企業基礎上的經營模式,這種投資方式更有選擇性。做實業,一旦行業選擇不好,就是全軍覆沒的風險,但是創投不一樣,孫正義投資的項目很多,不一定每家都成功,但是他投資的阿里巴巴成功了,帶給他的利潤足以彌補數家失敗投資的虧損。”關于創投,熊伙榮顯然抱有很大的熱情和希望。 為了能夠更快地適應這個市場,熊甚至擬定了緊張的學習計劃,內容包括經濟學、管理學等。他給公司的長遠發展畫了個模式:現有的光學公司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自己則把精力偏向管理創投業務。“去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轉型期,我必須加快步伐適應。” 此前的半年多時間,熊伙榮說自己一直是“孤軍奮戰”,埋頭籌備創投公司。此次參加“創業投資高峰論壇”,才發現原來還是有不少老鄉對進軍這個領域躍躍欲試,這讓他心里更有底了。 周德文,這位被稱為溫州最“忙碌”的溫州中小企業代言人,去上海參加創投論壇時帶去了50多位溫州企業家,其中多數身家都是過億。 “溫州高度密集的民間資本目前已經達到6000億元之巨,進行對外資本投資是這些游離資本的必然選擇。”周德文認為,創投正吸引著溫州民資的目光。 一邊是充裕的民資在尋找出路,另一邊是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創投業,溫州不少企業家就這樣把創投看成是一片無垠的“新藍海”。 談起溫州人做創投的優勢,周德文列舉至少有三點:首先是軍團優勢,可以發揮溫州特有的抱成團的“螞蟻經濟”優勢,憑借良好的信用體系,發揮“小資本、大集聚”的成效。其次,溫州具有豐富的民間投資經驗,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便在溫州產生了類似信托模式的“活匯”這一融資方式,堪稱創投雛形。另外,溫商的牌子已經響徹海內外,品牌優勢也將有利于溫州企業進軍創投。 “我也認為走‘聯合’投資的模式比較好。”雖然,籌備工作仍在進行中,看到躍躍欲試的溫州民資,熊伙榮的想法和林阿信的“聯盟型”基金設想不謀而合。他說,真正好的項目往往對資金的需求也大,與其各自為政,不如多家企業“聯合創投”,令創投公司的資金更雄厚。 然而,就“聯盟型”基金模式,對創投業尚在考察期的溫州文化用品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強卻有自己的憂慮:“溫州人的個性,喜歡自己的資金自己做主,輕易不愿意把錢交出來給別人打理,除非有一個很有號召力的企業出現。” 但溫州人的另一副典型脾氣又讓陳金強有了另一種擔憂:一般創投的項目需要精細調研,然后再出可行性報告,最后由股東討論投票決定。可是溫州人無論是投資房地產還是煤礦等,很多時候卻是憑借所謂“商業直覺”。 對于溫州民資參與創投的熱情,投身VC多年的紅鼎創投總裁項建標認為,溫州民資是以怎樣的方式進入創投領域很關鍵,“如果溫州民資擔當LP(有限合伙人)的角色,將自己的錢交給專業的GP(普通合伙人)打理,確實不錯,畢竟現在國內的專業創投公司包括紅杉、鼎輝等也在尋找資金”。 除了大量的資本投入,創投業的高門檻還在于管理者的水平。這無疑擊中了溫州企業家的軟肋。不管是頗具PE(私募股權)雛形的溫州中瑞財團和中馳集團,在當年轟動一時后迅即曇花一現,還是東海創投在今年年初和北京杰思漢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折翼分飛,都值得后來者警醒。 但東海創投主要發起人胡旭蒼仍然極力看好國內創投市場,這位習慣于把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典型溫商堅信,溫州人也能夠摸索出自己的路。 就在和杰思漢能分道揚鑣后,胡旭蒼帶領原東海創投的一幫溫商,重組了環亞創投,并投資了不少項目。5月16日,其投資的民和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創投最后的投資總歸是傳統型企業,而本來就是制造商出身的溫州企業家運作起來,要比GE更有優勢。”胡旭蒼說。 在制造業大潮中身經百戰的溫州人,或將在轉身資本服務商后締造下一個“溫州模式”?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