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啟動兩月——投資者無券可融
本月31日,融資融券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就已滿兩個月。昨日,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表示,融資融券推出以來,運行正常,第二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也將在本月公布。不過,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股市的大幅下跌中,投資者融券動力十分充足,但由于券商不愿借出證券導致融券標的物極少,令市場陷入到“無券可融”的尷尬之中。
與此同時,相比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后的關注度似乎不高,目前為止兩市9億元的融資融券總額,與券商最初設想的融資融券300億交易總額相比,差距巨大。
融券規模兩月僅千余萬
自融資融券推出以來,市場操作多以融資為主,融券僅占了極其微小的部分。截至5月25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合計為9.55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9.37億元,而融券的余額為0.18億元。可見融資的占比高達98%,而融券占比則僅有2%。
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大跌市中,為何投資者愿意頻頻融資做多卻不愿融券做空?分析人士表示,并非投資者不愿融券,而是可供融券賣出的標的物太少,市場出現了“無券可融”的局面。{page_break}
德邦證券研究員徐偉民稱,從4月中旬以來,大盤下跌得很多,市場有很大的動力去融券賣出,但因為融券標的物太少,且券商不愿意借出股票,導致融券賣出量仍然很少。第一創業研究報告指出,大部分標的證券只能融資買入,不能融券賣出。在融資買入方向上,各家券商提供的標的基本上都包含上證50與深證綜指的90只成份股,而在融資賣出方向上,各家券商提供的標的則品種稀少,僅為幾只至十幾只不等。以銀行股為例,12只成份股皆可以通過六家券商融資買入,而僅有5只可以融券賣出,并且要通過不同的券商進行。如中信證券只可融資賣出招行和交行,海通證券只有工行和深發展,而廣發證券則只有招行一只,國泰君安證券、光大證券目前都還沒有可供投資者融出的銀行股。
廣發證券客戶經理吳畢強稱,相對券商來說,客戶融券意味著與券商形成一種博弈,因為可融出的股票,都是券商自己看好的股票。第一創業研究員丁小玲認為,目前融資融券總額與試點券商初期的計劃相差甚遠,初期六大券商計劃融資融券總額達到300億,現在卻只有9億多,后市空間還非常巨大。現時,融資融券門檻高是導致參與者少的主要問題。
融資融券投資者盈虧持平
據廣發證券客戶經理吳畢強稱,總體上看以融資為主,都是一些中小投資者在市場較低的時候做的一些布局,參與融資融券的客戶基本上是盈虧持平,盈利不多。
滬深交易所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24日,有5只股票融資余額邁入3000萬元級別。其分別為中國平安、中信國安、長江電力、中國銀行、五糧液。融資余額超過2000萬元的有民生銀行、長江證券、保利地產、浦發銀行。金融股在近期有被做多的跡象,中國平安、深發展兩只股票交易量一直居首,中國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等股票,本周融資余額在本周都分別居滬市和深市的前五位。
本周,中信國安成為滬深兩市融資買入額的“黑馬”。當日有3065.9萬元涌入中信國安,融資余額為3273.8萬元,融券余額僅為5.98萬元。本周三個交易日來,中信國安累計融資買入額達到4710萬元,而融券賣出量為0。周一,中信國安漲停,周二,深成指下跌2.4%,中信國安則逆勢漲1%,昨日,該股又漲逾8%。這些做多中信國安的資金獲利不少。
中信國安具備鋰電池概念,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鋰電池產業鏈中兩個關鍵環節——上游的碳酸鋰及下游的鋰離子電池的公司。分析認為,近期以德賽電池為首的鋰電池概念股大漲,使得融資買入的投資者追擊中信國安。{page_break}
與A股市場聯動性有所增強
盡管融資融券尚未形成規模,但申萬發布報告認為,融資融券與A股市場的聯動性正在增強。如上周初兩市融券賣出量突然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市場看空后市的態度,大盤下跌的概率就比較大;而5月24日在兩市大盤高開高走,滬深300全天上漲3.78%的拉動下,當天的融資買入額和融券賣出額均大幅上升,且融資償還額也顯著增加,這表明投資者對于市場短期走勢仍存在較大分歧。
而在投資標的上,目前投資者融資買入的主要有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行業,比如融資買入量比較大的中國平安,在融資融券開閘首日就有5萬元的買入額,隨后又出現日買入量超過700萬元的情況,這與其在保險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力密切相關。相比較而言,在房地產接二連三的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及其相關的行業人氣則顯得不足。
不少研究員均反映,地產股在近期市場分歧比較大。地產股的超跌顯現出它的“抄底”價值,但同時由于政策面的不明朗,利空消息仍可能不斷出臺,部分地產股在融資融券市場上表現得“很糾結”。
5月10日至本周三的13個交易日里,統計數據顯示,一些地產股融資做多和融券做空的量都非常大。本周三,市場融入較多的有金地集團,融券賣出較多的則有保利地產、招商地產等地產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