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企業受歐元匯率下跌的影響
一、近期歐元匯率持續下跌
2010年5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方面仍主要受政策面和經濟面因素影響,本月我國及美國國內政策面和經濟面繼續保持平穩,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平穩走勢。人民幣對歐元則因人民幣掛鉤美元,其走勢表現迥異。受希臘債務危機及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相繼傳出不利消息以及市場避險情緒的上升,歐元兌美元、歐元對各主要貨幣匯率大幅貶值。相應地人民幣兌歐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對歐元月初為9.0144:1,月末為8.4015:1,升值6.8%。
歐元兌美元匯率走勢
二、我國5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數據亮麗登場
海關總署6月10日公布,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439.9億美元,同比增長48.5%。其中出口1317.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比上月提高18.1個百分點。進口1122.3億美元,同比增長48.3%,比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與宏觀經濟保持了同步增長的態勢,據測算,5月當月,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共164.22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8.87億美元,環比增長12.89%,同比增長33.45%。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單月出口69.64億美元,同比增長42.27%,服裝及衣著附件單月出口94.58億美元,同比增長15.98%。盡管5月紡織品出口取得了亮麗的數據,但市場人士仍然存在著對如此高速度增長是否可持續的憂慮。
三、對歐出口是否存在J曲線效應
所謂J曲線效應是指本國貨幣貶值后,最初發生的情況往往正好相反,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這一變化被稱為“J曲線效應”。
“J曲線效應”產生的原因在于發生貨幣貶值的最初一段時期內由于消費和生產行為的“粘性作用”,進口和出口的貿易量并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但由于匯率的改變,以外國貨幣計價的出口收入相對減少,以本國貨幣計價的進口支出相對增加,從而造成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順差減少。經過一段時間后,這一狀況開始發生改變,進口商品逐漸減少,出口商品逐漸增加,使經常項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響,然后使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這一變化過程可能會維持數月甚至一兩年,根據各國不同情況而定。因此匯率變化對貿易狀況的影響是具有“時滯”效應的。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比利時自由大學教授達肯.弗里曼最近指出,歐盟自中國的進口不樂觀,一是,歐洲債務危機將不可避免地降低歐洲經濟增長,也降低了對華產品的需求。二是,弱歐元不利于歐洲購買中國產品。三是,歐元區失業率正面臨著持續上升的危險。很難預計歐元將在多長時間維持弱勢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弱歐元將在中短期內影響著中歐貿易。
截止2010年4月歐元區失業率走勢
四、歐元匯率下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1、先期所簽訂單虧損。
數月前,以歐元、人民幣匯率1:9以上所簽訂單中,未完成出口交貨的訂單,目前已經幾乎全部被套牢,除非出口企業不將外匯換匯以等待歐元升值時再出手換匯。但這樣的結果雖然從表面上看外匯無損失,但歐元何時升值?何時升回解套價位實在難以預計。況且,這些被套牢而占用的外匯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占用、增加了資金和貿易的機會成本。從目前我國部分出口企業情況看,這種因匯率急劇波動因素導致的虧損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嚴重的已經出現違約現象。今年初,東莞某外貿企業簽了一筆50萬歐元的服裝訂單,規定3個月交貨,按當時的匯率計算,10萬歐元可以兌換97.97萬人民幣,但到了交貨時,還是10萬歐元卻只能兌換85萬左右的人民幣,這筆訂單僅匯率波動就使企業損失60萬人民幣。另外去年底我國部分企業因擔心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而換成歐元結算,結果也被套牢。
2、出口企業只能只能接受短單、小單,使出口量下滑、不穩定因素增加。
因為歐元區諸國經濟恢復前景不明朗,又突然爆出希臘債務危機,這樣的雙重影響使得歐洲采購商們都在盡力控制風險,他們在主觀上就存在先簽短期訂單、小訂單的意圖以便控制風險。而作為出口方,我國的紡織品出口、生產企業,因歐元匯率變動過快,盡管有維持生產、以量取勝的愿望,但誰也不能虧本生產,因此,簽短單、小單也成為權宜之計。
3、弱化出口的價格優勢,減少企業的盈利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人民幣如果升值,紡織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將逐步喪失。有專家測算,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等于出口價格提升了10%,而國內紡織企業好一些的利潤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財政貼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潤率怎么可能調節近15%的升值壓力?前段時間,美歐一些采購商加大了對東南亞等國的下單量就充分說明了這種影響,當然,目前我國紡織品對歐出口還是占據這些國家進口總量的較大比重,但訂單轉移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
4、對歐出口貿易、生產企業效益下滑
今年以來,歐盟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1-4月對歐紡織服裝出口占我國紡服出口總額的20%。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受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年初以來,歐元已經變相貶值達15%左右,對于平均利潤率僅為3%~5%的中小紡織企業而言,以歐元結算的訂單利潤已經基本被抵消。另一方面,由于歐盟經濟下滑,今年4月份,歐盟27國失業率為9.7%,雖與上月持平,但遠高于去年同期的8.7%,為2000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這意味著歐盟的整體消費能力將隨之下降,進一步的影響很可能是紡織品服裝等消費品需求的萎縮。里昂證券經濟研究部主管斐思偉的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歐元下跌1%,中國向歐盟的出口就會減少0.65%,而歐元區GDP下降1%,中國出口額大約下降6%。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曾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預計在5~6月份以及第三季度反應更明顯,中國對歐出口增速有可能下降6%~7%。
5、孱弱的對歐紡織品定價權
目前,我國對歐出口企業中僅有部分規模較大、議價能力相對較強的出口企業還可以采取與購貨方議價的方式來分攤匯率風險。但是,這種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彌補匯率波動的方式往往也要面臨著訂單流失的風險。我國紡服出口企業和紡織生產企業均以中小企業為主,95%以上企業生產的是中低端的貼牌產品,這些出口到歐洲的紡織品定價權基本上掌握在國外生產商、貿易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手中,我們與國外廠、商的議價能力很弱,基本掌控不了定價,只能賺點加工費和可憐的利潤,不接單或者只接小單、短單成為我們無奈的選擇。{page_break}
6、尷尬的結匯過程
結匯是指外匯收入所有者將其外匯收入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按照一定的匯率付給等值的人民幣的行為。
遠期結售匯是指銀行與客戶簽訂合約,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匯收入或支出發生時,再按合同約定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的結匯或售匯業務。銀行通常要求客戶提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或直接授信。假設現時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存在較高預期,基于這種預期,如果企業和銀行約定遠期結匯價格,合約恰在這段時間到期而升值幅度并沒有預期的大,對企業來講,合約價格和即期匯率價格之差就構成損失。同理,如果到期時,升值幅度等于或大于約定價格,則企業也就規避了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風險。
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目前選擇的主要避險品種是遠期結售匯,但是目前企業在這方面幾乎沒有議價權,各銀行從自身收益出發給出的價格也不能滿足企業的避險需求。對銀行來講,銀行開辦遠期結售匯業務和掉期業務,是企業將風險向銀行轉移,而目前銀行卻缺少與之相對應的風險對沖工具,因此實際上企業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完全由銀行來承擔。如果滿足了企業要求而銀行也就將巨大的外匯敞口風險獨自承擔,如此一來,雙向風險產生出來。盡管我國存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但由于各家銀行經常存在方向相同的凈頭寸敞口,市場成交量又較小,所以銀行規避自己風險的愿望往往也難以滿足。2006年4月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達成的一項合作協議,外匯交易中心的會員可以通過交易中心買賣遠在大洋彼岸的CME的匯率和利率衍生產品,但這畢竟是一項新事物,各家銀行在技術、交易能力、風控能力、交易經驗及政策約束等方面存在不足,實施起來難度較大。
7、加速中小企業停產、減產
根據測算,在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就將減少1%。出于對人民幣升值的擔憂,目前紡織企業普遍不敢輕易接單,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開工率,也使得不少外商訂單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國。雖然從5月出口數據看,歐債危機尚未給我國對歐出口帶來現時沖擊,那也可能是由于5月出口量是前期所簽訂單的原因,一旦如此大幅度的歐元貶值轉化到實際貿易中,估計今年后期的出口增速將不會令人樂觀。據今年三月中旬廣東省委政研室和廣東省中小企業局調研小組對該省陽江市的調查,全省2009年關閉中小總數達九千多家,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出口型的紡織服裝、五金塑料、電子產品、陶瓷建材等行業。導致中小企業停產、關閉的主要原因有五種:(1)傳統型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和經濟實力不強,無法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2)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危機加速了部分經營管理不善、盲目投資企業的倒閉;(3)部分中小企業因提升產業檔次的需要,有意識地將原有企業進行轉移外遷;(4)部分企業主通過關閉逃避拖欠工資或債務;(5)部分外銷型企業出口訂單銳減,企業產品內銷網絡不健全,產品積壓,最終導致被迫停產關閉。雖然導致這些企業關、停的原因有多種,但競爭力削弱、訂單減少顯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8、迫在眉睫的避險渠道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一個經濟體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化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交易風險指的是進行外匯交易時產生的風險,它包括買賣外匯時的風險和對外貿易結算時的風險。當出口型企業購買機器設備和原材料,用本幣購買外匯時,或者出售商品獲得外匯需要解匯時,在本幣和外幣的兌換過程中產生就產生了匯率風險。當出口型企業以外幣計價貿易時,因將來結算所使用的匯率沒有確定而產生的風險又稱為對外貿易結算風險。
會計風險,又稱評價風險。是指匯率變動引起會計核算時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發生變動的可能性。出口型企業在處理涉外業務會計核算時,必然涉及到如何用本幣評價外幣債權債務等,由于核算中使用匯率不同,就會產生帳面上的損益差異。
經濟風險,指未預料到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產量、成本、價格等項目對出口型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收入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如果一國本幣匯率上升,會使出口企業承擔風險,使其預期的外匯收入折成本幣的收益減少。
對于目前歐元匯率波動劇烈的情況,我國眾多服裝出口及生產企業如果僅僅通過以前常規的避險方法就能有效規避匯率風險變得較為困難。為了能有效地規避匯率波動對企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紡織出口及生產出口型企業應積極運用現代國際市場中各種金融衍生工具進行中短期的避險和保值。我國也應積極進行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的的國內相關避險市場和避險工具建設的探索。
外匯期貨:外匯期貨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依據現在約定的比例,以一種貨幣交換另一種貨幣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是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用來回避匯率風險。它是金融期貨中最早出現的品種。自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第一張外匯期貨合約以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外匯期貨交易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它不僅為廣大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等經濟主體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的工具,而且也為套利者和投機者提供了新的獲利手段。{page_break}
外匯期權:是國際外匯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工具,它不僅可以規避匯率風險,還存在著使投資者盈利的機會。外匯期權分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買入期權的特點是,可以鎖定風險,在先付出一筆期權費后,便沒有任何風險可言,而收益則可以無窮大;賣出期權的特點是,得到的收益是固定的,而風險是無窮的,即敞口風險。外匯期權工具的使用會使企業的應收或實收外匯所產生的風險得到主動規避。
遠期外匯:對出口、生產企業而言,遠期外匯交易是一種容易操作,也相對比較成熟的避險衍生工具。我國相當數量的外貿企業也已進行過有益的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性。
外匯掉期: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掉期的品種有多種,外匯掉期只是其中一種。即在持有一項風險的同時,進行反向操作來對沖掉已有的風險。外匯掉期實際上包含兩筆交易,一筆即期交易,一筆遠期交易,兩筆交易在同一時間段內發生,且金額相同,但方向相反。我國央行已經對外匯掉期交易做過專門要求,相關商業銀行也已開展此項業務,但目前受各種因素制約,交易規模較小,企業使用也不廣泛。
貿易融資:近年來,由于出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收匯期延長,企業亟需解決出口發貨與外匯回收期之間的現金流問題,貿易融資可以較好地解決外貿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短期貿易融資方式,出口企業可以事先從銀行獲得資金,有效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同時,企業也可以提前鎖定收匯金額,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風險。另外,貿易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例如,2005年11月14日美元6個月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國際間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場利率基準)為4.56%,加50個點后為5.06%;而同期人民幣貸款利率至少為5.22%,貿易融資成本甚至低于同期的人民幣貸款。
總體看來,歐元貶值對我國對歐出口將產生較大影響,現實的需要逼迫我們的出口企業必須建立相應的防范策略
同時,政府也應在建立避險渠道方面做出行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