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公司召開“品牌重塑”發布會
昨天李寧公司召開“品牌重塑”發布會,給了我們解讀李寧品牌戰略的機會。
李寧“品牌重塑”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媒體各有各的解讀。我只好簡單粗暴地問了一下CEO張志勇先生,現在的戰略是不是就要與耐克阿迪短兵相接直接火拼,他說是。
自創立、上市以來,李寧給人的印象一直比較穩健,給投資者的回報也是比較平穩的(如果2004年李寧上市時買入持有至今,回報已超過1000%)。
但在品牌市場上,則不能不說李寧的處境有點尷尬。通常來說,李寧被理解為一個“低于耐克阿迪,高于安踏”的中間品牌,也就是做的主要是單價500-800元的這個市場。這個定位可以從兩個方向理解。從好的方向理解,如果這個獨立的中間市場確實存在,那么李寧上不用跟耐克阿迪競爭,下不用跟安踏為代表的福建軍團競爭,左右逢源,活得會很爽。但如果這個中間市場并不是那么清楚地存在的話,那情況就剛好相反,上要與耐克阿迪競爭,下要與安踏競爭,就是腹背受敵,活得很累。
至少目前來看,李寧是不甘于后一種處境的,這與公司對市場變化和消費升級的理解有關。張志勇認為,運動服飾消費向800元以上這個定價升級的趨勢比較明顯,所以也逼得他們上位直接與耐克阿迪血拼。另外這也與他們的愿景有關,他們認為中國的市場將會孕育運動服飾的全球知名品牌,想抓住這個機會。
但這條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我認為主要的障礙在兩個方面:
首先我認為中國運動服飾的市場前景一點問題沒有,但最能抓住這個機會的是不是李寧呢?這對李寧的管理團隊是個挑戰。過去,李寧的管理團隊給人的印象是穩健有余而“狼性”不足,相對比起來,后起的福建軍團“狼性”更足。狼性也許不是全部,但更加進取也許是品牌上位所必須的。
第二個更大的問題,如果說李寧要重塑品牌的話,那么就要消費者認為李寧是一個與耐克阿迪同一個層次的品牌。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比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艱巨得多的工作,因為這意味著現在要把消費者對李寧的品牌印象歸零,但是,李寧去哪里找到這樣的”reset”開關呢?
其實以前很多企業面臨過這樣的困境,最后成功的往往是另一種辦法,就是多品牌戰略。比如豐田搞雷克薩斯,日產搞英菲尼迪,本田搞謳歌,不但成功地切入了另一層次的市場,還豐富和提升了原有品牌的內涵。這對李寧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參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