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武漢調研 強調國產化創新
溫家寶武漢調研釋放創新攻堅信號
武漢重型機床集團(下稱“武重集團”)最近收到一封來自外國某著名公司的“求助信”,立即派出兩名技術精湛的工程師飛赴國外,將車床故障排除。
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這家我國生產規格最大、品種最多的重型和超重型機床骨干企業進行了走訪。
本月22日至23日,溫家寶在湖北武漢就當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研。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冶南方”)、武重集團等接受調研的企業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是總理此行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分析認為,溫總理此次調研的企業均是科技含量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傳遞的信息正好契合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而“靠創造提高經濟競爭力”是一大抓手。
“武重模式”強調產學研合作
在武漢期間,溫家寶總理不僅考察了多家企業,還前往設在華中科技大學的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了解產學研合作情況。
事實上,《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厘清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都離不開科研機構的智力支持。
溫家寶總理在武重集團參觀時,就對圍攏過來的職工們說:“‘中國裝備、裝備中國’這句話說得好,我要加上一句‘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決定競爭力的,最終是創造、知識產權和品牌,是企業質量和效益。”
對此,武重集團董事長黃照坦承,是產學研合作成就了新武重。由于上世紀90年代一次錯誤的轉型,這家老牌國企險些“喪命”。痛定思痛之下,黃照意識到,要重新崛起就必須使“大塊頭”獲得“高智商”。
他想到了武漢豐富的教育科研資源,分別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及湖南大學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2007年,武重通過產學研合作自主研制出中國第一臺七軸五聯動機床,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生產螺旋槳一直靠手工的方式。
傳統新興行業均強調創新
溫家寶在中冶南方時強調,我國鋼鐵業面臨大的結構調整。一是提高集中度,改變小而散的狀況;二是實現現代化,創造世界最先進的煉鋼技術,生產高質量產品;三是推進節能減排,特別是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已形成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新能源、環保、消費類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溫家寶來到這里,深入多家企業和國家實驗室考察。
加快轉型推進創新,這是新興和傳統產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彭智敏表示,“自主創新”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七大新興產業的發展大道也并不一路坦途。從發達國家發展新興產業的經驗來看,他們基本上會經歷一段政策扶持期,扶持范圍包括財政、稅收、金融、國際化和市場培育等方面,中國也不會例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