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財產性收入
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關注。那么,什么是財產性收入,這背后蘊藏著什么含義?對這個涉及到“居民收入”統計的術語,記者就此連線了國家統計局有關部門的專家。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陳小龍表示,中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潛力很大。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投資渠道的拓寬,百姓財富的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在這幾年增速非常快。預計2007年的速度會更快。“財產性收入快速提升,將是一個大趨勢。”
據介紹,“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陳小龍說,現在統計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構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別是:工資性收入(工資等)、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等)、經營性收入(商業買賣收入等)和財產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大約占到70%左右。財產性收入占比位置較小,占比大約在2%左右。
測算來看,2006年,中國內地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240多元人民幣。“雖然基數小,但是發展潛力很大。”陳小龍說:“拿這兩年來說,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為19.7%,2006年增幅為26.5%。”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